扫码二维码

关注公众号

市州频道: 成都 绵阳 眉山 泸州 南充 广元 雅安 达州 广安 宜宾 遂宁 乐山 内江 自贡 巴中 资阳 德阳 攀枝花 甘孜 阿坝 凉山
标准化+科学化+规模化 蓬安县像搞工业一样搞农业
来源:四川三农新闻网 时间:2018-07-25

   四川农村日报记者 樊邦平
   一个农业园区如何发挥脱贫攻坚的作用?一个农业园区如何建设和管理才能实现价值最大化?这是脱贫攻坚工作中各地对农业园区建设的疑惑。
   在蓬安,当地创新性探索出产业园带动脱贫的模式,大手笔建设“脱贫奔康农民产业园”,基本实现了脱贫村“村村建园、户户入园、人人受益”。
   一个农业园串起三个贫困村
   7月21日,蓬安县巨龙镇,一片万亩柑橘林长势喜人。柑橘林旁,4.5米宽的柏油路伸向远方。
   “我们每亩地栽种了柑橘45株,三年后上市,每株可产柑橘10公斤,今年柑橘每公斤售价10元,综合来算,如果价格不出现波动,我们每亩柑橘的效益可达到4500元。如果林下再套种蔬菜,亩产值突破6000元不是问题。”路边上,巨龙镇政府相关负责人向记者描绘了三年后柑橘园的增收图景。
   原来这不是普通的柑橘林,它是当地专为脱贫攻坚而布局的“脱贫奔康农民产业园”,它串联起了马家嘴村、合作村和分水岭村3个贫困村,覆盖15个村民小组,入园贫困村民有47户。
   “政府不仅给我们配套了农业产业园,还修好了路,接上了水,现在下雨天出门,也不会湿鞋,足不出村也能打工赚钱。”马家嘴村村民孙素琴告诉记者,她家土地已流转到产业园区,自己每天到园区务工,一个月能赚2000余元。
   马家嘴村、合作村和分水岭村都曾是贫困村,但这3个村因离县城、场镇较远,耕种条件差,业主都不愿到这里来发展。为了发展产业,当地将党建与精准扶贫深度融合,由党员干部带头发动村民一起承包,实行“党委+信用社党支部+党小组+产业园”的帮扶模式,把党组织建在产业链上,并成立9个党小组,建立党委成员联系党小组负责制,帮助协调指导园区建设管理工作。

1.jpg

资料图片

   用抓工业的思路来抓农业
   “在蓬安,像巨龙镇这样的农业产业园不是个例,在脱贫攻坚道路上,我们创新性地探索出了产业园带动脱贫的模式,大手笔建设‘脱贫奔康农民产业园’,目前已取得了很好的效果。”蓬安县农牧业局相关负责人告诉记者。
   近年来,蓬安县按照“依托大企业、建设大园区、发展大产业、实现大脱贫”的思路,采取“单村新建、联村共建、跨乡连片”的方式,共建成“脱贫奔康农民产业园”158个,基本实现了脱贫村“村村建园、户户入园、人人受益”。
   当地以 “脱贫奔康农民产业园”为载体,以增强内生动力为关键,千方百计保障贫困群众稳定脱贫、长效增收,有力促进55个贫困村成功退出、1.73万贫困群众如期脱贫,贫困发生率降至2.64%,如期摘掉贫困县帽子,实现了脱贫攻坚的首战首胜。
   打造“农民脱贫奔康产业园”,具体怎么实施呢?蓬安的经验是像搞工业一样来搞农业。
   “为了发挥好农业的脱贫效果,我们精心调研,编制了农业发展规划,并划定了农业产业园区,用抓工业的思路来抓农业,成立农业招商部门,组建项目实施小组,分门别类部署农业产业,有计划有步骤地实施农业产业脱贫战略。”该负责人介绍,当地坚持规划先行,从县、村、户三个层面画好了增收“路线图”;建立健全龙头企业带动、专合组织领办、贫困群众入股“三方联动”机制,分年度、分步骤规划建设水果、畜禽、水产等产业;始终注重强化科技创新驱动和农业技术服务,着力提升贫困群众稳定脱贫能力,打牢产业园发展底子;同时还采取“财政投入、金融支持、业主自筹”的方式,多管齐下、多措并举,筹措产业扶贫资金3亿元;当地还加大了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培育力度,新招引投资5000万元以上的龙头企业6家,新发展专合组织479个,投入资金达1.3亿元。
   ·扶贫小议·
   为脱贫奔康产业园点赞

   在众多的脱贫攻坚案例中,蓬安的探索让人印象深刻。
   像搞工业一样来搞农业,建设脱贫奔康产业园,这是当下农业生产和脱贫攻坚中的一个新探索、新思路。
   工业生产要求标准化、科学化和规模化,而这种建设思路和管理模式恰恰是当下农业生产和脱贫攻坚所急需的,把它们结合起来,势必形成脱贫攻坚的合力。

展开评论(0) 分享链接:
推荐资讯
X
您确定要退出登录?

独家运营:四川成农网科技有限公司

备案号:蜀ICP备18034246号-1

copyright 2017,sc3n.com inc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