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农村日报记者 周金泉
7月2日,苍溪县桥溪乡大雨如注。远远望去,一个个猕猴桃园依山势“拾级而上”,在雨雾缭绕中犹显青翠。此时,桥溪乡农技站站长、高级农艺师伍洪昭又急不可耐地到猕猴桃园展开“望闻问切”。原来,以前不打眼的小台地,近两年,在桥溪乡党委、政府的引导下已成为有机猕猴桃生长的乐土,小台地正书写着猕猴桃产业的大文章。
小块坡台地适种猕猴桃
“我家有6亩小台地,以前都是种水稻、玉米,效益不高。2015年10月以来,我全部改种猕猴桃,还准备再扩两亩。”7月2日,桥溪乡静水村四组农户边荣吉说,“一个原因是小台地比较沥水,适合种猕猴桃;还有一个原因是乡上把猕猴桃作为主打品种推向市场,桥溪猕猴桃不愁卖,我们的收入也高了。”
桥溪乡山高坡陡,没有大的平地,全乡绝大多数地块都是依山势分布的小台地。小台地排水性好,适合猕猴桃生长。同时,桥溪昼夜温差大、植被覆盖率高、腐殖土丰富,使地处半阴半阳的小台地种出的猕猴桃质量上乘——“外表光滑,果肉金黄,心心非常红”。多年来,许多农户将小台地拿来种水稻、玉米等,原因就在于,桥溪乡“离城里远,客商少,缺订单,有机猕猴桃与一般品种猕猴桃卖一样的价”。
“2016年4月,我们新一届班子上任以后,调研认为桥溪阶梯型小台地,独特的自然气候和生态环境是红心猕猴桃种植的最佳区域。”桥溪乡党委书记沈斌说,“于是,我们决定引导种植户走有机猕猴桃发展之路,在不同海拔高度发展不同品种的猕猴桃,打造桥溪‘五彩猕猴桃’品牌。在海拔550米,发展黄心猕猴桃;在海拔550—800米,发展红心、粉红心、全红心猕猴桃;海拔800米以上发展绿肉猕猴桃。”
资料图片
吸引多元主体突破发展瓶颈
发展有机猕猴桃产业,投入较大,桥溪乡作为边远山区,项目少怎么办?
桥溪乡党委、政府确立了适度规模、循环滚动发展的路径:适度规模,即要求一般农户每户种3—5亩;贫困户每户种2亩,乡上出资购苗子免费发给贫困户,同时,贫困户每栽好管好1亩还享受乡上500元—1000元的奖补资金。循环滚动发展,就是引导农户将猕猴桃投产后的收入用于扩大再生产。
仅靠农户还不行,还必须大户等多元主体引领示范。沈斌说:“我们引导返乡创业人士、专合社、大户每户建50—20亩的适度规模园子。
还吸引企业来建园生产高端有机猕猴桃,一方面满足他们自身的需求,一方面企业在投入、技术、规划上都比单干的农户好得多,这对农户是一个很好的示范。”
伍洪昭介绍,桥溪乡目前已对内引导种植户扩大面积,引导乡科技人员建示范园5个;对外回引黄建国、赵方毅等业主建返乡创业园12个;引进成都品实农业、重庆壹乡实业等企业组织建实体园5个;吸引广元市农科院建科研园1个。
业主李俊霖说:“我很认同乡上发展高端有机猕猴桃的理念,今年又在海拔600—800米地区发展了30多亩小台地猕猴桃。最开始我简直是一头雾水,由于有乡上的定期培训和科技人员的示范,去年我的猕猴桃就零星投产了,卖出了18元/斤的好价钱,销路一点儿不愁。”
品种技术做保障 果好也要多吆喝
2016年以来,桥溪乡在原有4000多亩猕猴桃的基础上,又新栽种了4100余亩猕猴桃 (其中绝大部分是在小台地),种植户们均对小台地发展有机猕猴桃的前景充满了信心。这缘自桥溪乡打出了一套套产业发展的“组合拳”。
桥溪乡首先在品种上坚持了 “人有我新”。2016年9—10月,在桥溪猕猴桃成熟时节,乡党委、政府就对全乡野生猕猴桃资源进行了普查,并选育出了一些桥溪独有优质品种进行试验示范。
“全乡13个村每一个村都有一个技术员、每个组有几个技术明白人,为果农指导建园选址、授粉和疏花疏果等技术。”伍洪昭说,“乡科技人员和技术员都要建自己的示范园。像我就建了一个专合社,还带动了50多户农户。我还以我的技术入股两家业主,等投产后是要按比例分红的哦。”
园子建起倒是容易,可是猕猴桃投产前几年没有收入怎么办?套作!“猕猴桃+药材”“猕猴桃+苗木”“猕猴桃+兰草”在一个个小台地迅速落地生根。据沈斌介绍,兰草也是桥溪乡的特色产业,“猕猴桃+兰草”更使猕猴桃产业与兰花产业融合发展。“结合‘猕猴桃+兰草’,我们还探索猕猴桃的避雨栽培模式,以降低猕猴桃病害的威胁。”
酒好也怕巷子深。近两年,桥溪猕猴桃买家多,桥溪猕猴桃在产地卖出了8元—20元/斤的高价,这与桥溪乡的大力推介有直接关系。桥溪乡已连续举办两届猕猴桃品鉴会、签约会,使桥溪猕猴桃声誉和身价倍增。沈斌说:“我们的果子价格是人家的两三倍。去年在品鉴会上,24.5个有机猕猴桃就拍出了1.7万元的高价。估计今年的品鉴会还有企业来赞助!”
桥溪乡乡长段小兰表示:“下一步,我们将结合项目,选择一个深度贫困村进一步推行避雨栽培,有效防治病害,增加群众在小台地发展猕猴桃产业的信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