扫码二维码

关注公众号

市州频道: 成都 绵阳 眉山 泸州 南充 广元 雅安 达州 广安 宜宾 遂宁 乐山 内江 自贡 巴中 资阳 德阳 攀枝花 甘孜 阿坝 凉山
道明竹编 美味牛尾笋 文旅IP 三大支柱助崇州竹产业加速奔跑
来源:四川三农新闻网 时间:2018-06-27

    四川农村日报张峰 文/图
    6月22日,崇州市道明镇永乐村 11组的胡思成一大早就来到崇州继军竹制品厂编织手工艺品。如今60岁的他还能每天挣100多元手工费,生活过得有滋有味。在不远的文井江镇,外地游客曾洁一边吃牛尾笋一边竖起了大拇指,赞不绝口。而道明镇的竹艺村,“∞”形建筑竹里更是圈粉无数,众多市民慕名而来,让村民们的腰包鼓了起来。
    道明竹编、牛尾笋、竹艺村是崇州竹产业发展的三张名片。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崇州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来川视察重要讲话精神和省委省政府、成都市委市政府贯彻落实意见,以乡村振兴为目标,以道明竹编、牛尾笋和文旅IP为支撑,努力成为现代竹产业强县。
    企业+农户竹编带动村民致富
    崇州盛产慈竹,广泛分布于道明、王场、公议、怀远、三郎等乡镇的浅山区。慈竹竹节长,质细柔和,富有弹性,用其制作出来的竹编制品与其它地区相比,造型别致,质地更为精巧细腻,且经久耐用。
    在众多乡镇中,道明镇更是以 “竹编之乡”著称,几乎每个道明人都会编织竹制品,且技艺非凡。到了道明,买一点竹手工艺品带回家成了外地游客的共识。
    来自崇州市农发局的数据显示,道明镇目前拥有竹编企业3家,竹编协会1个,竹编专业合作社1个,竹编从业人员5900余人。

00.jpg

竹里内部结构

    “我工作的地方就是龙头企业崇州继军竹编厂。”胡思成告诉笔者,自从在竹编厂工作以来,他再也没有外出打工,挣的钱足够和老伴度过晚年生活。
    6月22日,笔者来到继军竹编厂,眼前的竹制品和竹手工艺品种类繁多,让人目不暇接。各式提篮、果篮、果盘、钱包、手提包、食品包装盒、茶具等实用型产品,以及动物、建筑、字画、花瓶等观赏性竹手工艺品应有尽有,来店内光顾的顾客和咨询的经销商络绎不绝,55岁的厂长卿玉芳更是时刻充当着销售员的角色,为客人介绍自家的产品。
    不仅是卿玉芳和竹子打了一辈子交道,她的父亲杨继军、女儿杨隆梅也都是镇上有名的竹编大师。“像卿玉芳这样全家三代都从事竹编的还有很多人家。”道明镇副镇长况汉才告诉笔者,卿玉芳、杨隆梅母女还是崇州市道明竹编非遗传承人,在经营自家厂的同时还培训了大批学生。
    为了带动更多村民尤其是贫困户脱贫致富,5年前卿玉芳还专门成立了崇州市道明巧妹子竹编专业合作社,吸纳更多偏远乡村的村民成为社员。“合作社把活路逐层分配下去,便于大家在家中编织,节省了社员每日往返竹编厂的时间,编好了我去取就是了。”卿玉芳告诉笔者,从2013年到今年,合作社已经累计培训和雇佣村民上千人,起到了很好的带动作用。
    左手传承右手市场 崇州竹编产业转型升级
    道明竹编的技术好,但近年来却遇到了产品附加值提升难、产品市场迎合度差的发展瓶颈期。“技术有,缺的是设计。”在道明镇工作了16年的况汉才对道明竹编可谓了如指掌。“更急迫的是,道明竹编非遗传承人的平均年龄已经很大了,人数也在逐年减少。”在况汉才看来,道明竹编急需解决以上两个问题。
    笔者了解到,道明竹编正在努力加强设计,提升竹手工艺品的附加值。况汉才告诉笔者,崇州市已与中央美院等知名高校合作,共同提升道明竹产品的设计水平。经过努力,道明竹编的设计和开发环节取得了极大的成效,双方共同开发创新的产品达到数百件。此外,崇州市还积极组织并成功促成道明竹编传承人参加国内国际非遗周、创意周、非遗节展示道明竹编,提升了道明竹制品的知名度。
    在培养道明竹编非遗传承人方面,崇州积极扩大技艺人群,不断提升非遗文化队伍质量。况汉才告诉笔者,市上选派了一批青年竹编艺人到中央美院、上海大学、四川大学等高校进行培训。“杨隆梅、丁春梅等年轻人还先后在中央美院进行了长达半年的脱产进修学习,他们回来后吸引了贾涛、乐娟会、丁志伟、王红梅、杨建华等一大批竹编后起之秀。”况汉才说。
    为了更好地让道明竹编走出去,崇州市还成立了道明镇竹编协会。据了解,道明竹编协会目前设会长1名,副会长1名,秘书长1名,现有单位会员6家,个人会员300余人。
    “协会的宗旨是整合道明竹编产业资源,促进道明竹编产业抱团发展,目前来看起到了很好的效果。”卿玉芳告诉笔者,她的继军竹编厂正是协会的一员。笔者从协会了解到,其主推的“丁知竹”“继军”等品牌已成功销往美国、日本等20多个国家和地区。协会还带动慈竹种植农户2000余户,实现户均增收5000元/年;带动竹编从业人员就业5000余人,实现人均增收9000元/年。
    “吃+玩”还不够崇州竹产业还能做得更多
    除了道明竹编,在崇州的文井江、三郎镇、万家镇等乡镇还广泛分布着牛尾竹。
    牛尾竹生长在海拔800-1500米的山上,是崇州特有的绿色林产品,肉质丰厚,质地嫩脆,味道鲜美,细腻化渣。2012年,牛尾竹荣获国家地理标志产品保护。笔者从崇州市农发局了解到,目前崇州已建成牛尾竹基地8万余亩,笋用竹投产面积达4万亩,年产竹笋3万多吨,竹产业已成为崇州山区农民新的经济增长点。
    除了好吃的牛尾笋,最近道明镇的竹艺村和“∞”形建筑竹里着实让崇州火了一把。在5月26日开幕的第16届威尼斯国际建筑双年展上,“竹里”受邀参展,成为中国国家馆的30多个参展项目之一。在竹艺村,笔者看到这里以“竹里”为核心,相继打造了竹编博物馆、遵生小院、三径书院、闲来茶馆、来去酒馆、稻田舞台等,吸引了大批游客,带动了当地村民增收致富。目前,竹艺村周中日均接待游客300人,而周末日均接待则超过了800人。
    “吃”“购”“游”,崇州用竹子支撑起了三大产业并且在持续发展壮大。
    目前,崇州正加快培育竹加工龙头企业,计划加大竹产业园区的招商引资力度,延长产业链,引进与竹产业发展密切相关的配套加工企业,建设集竹文化展示、竹类经营、竹产品生产加工和观光旅游、科研于一体的综合性、高档次竹产业生态工业园区。
    同时,崇州还将加大竹产业精深加工,精品工艺、环保产业的投资力度,扶持规模大、效益高、产品质量好的加工企业。除生产主导竹产品外,大力发展笋用竹食品、竹类环保、竹类药业、竹纤维服装、竹炭深加工等高科技产业,以提升竹产品的附加值。鼓励竹产业加工企业对产品进行广告宣传,编印竹产品专刊画册,政府做好服务工作,引导、组织竹加工企业积极参加各种博览会和商品交易会,大力推介、充分展示崇州竹产品独特品牌。
    此外,开发竹资源旅游,做强做活竹文化森林、生态旅游,依托人文资源、文化产业建设以竹林风光为主的休闲观光园区、生态旅游园区、生态文化教育基地,提升竹旅游品位。

展开评论(0) 分享链接:
推荐资讯
X
您确定要退出登录?

独家运营:四川成农网科技有限公司

备案号:蜀ICP备18034246号-1

copyright 2017,sc3n.com inc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