扫码二维码

关注公众号

市州频道: 成都 绵阳 眉山 泸州 南充 广元 雅安 达州 广安 宜宾 遂宁 乐山 内江 自贡 巴中 资阳 德阳 攀枝花 甘孜 阿坝 凉山
德阳持续巩固对口帮扶成果——为雪域高原注入发展“新动力”
来源:四川日报 时间:2022-07-20

记者 曹凘源)盛夏的若尔盖县巴西镇班佑村,一条条整洁宽阔的水泥道路通村入户;道路两旁,整齐排列着一盏盏路灯和一栋栋具有藏族特色的民居;道路尽头,村务活动室、活动健身广场一应俱全……作为德阳新一轮对口帮扶规划中确定的乡村振兴示范村,班佑村正迎来“华丽蜕变”。
  按照初步规划,该村将通过景观节点打造和旅游产业综合服务区建设,在2022年初步实现生态宜居;通过加强畜牧业和旅游业发展,在2025年前打造成若尔盖县畜牧产业融合发展示范地。
  班佑村的变化,折射德阳10年来坚持不懈对口帮扶阿坝州阿坝县、若尔盖县的初步成效。围绕“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德阳持续巩固对口帮扶成果,不断为当地注入发展“新动力”。

image.png

德阳参与建设的“胜利曙光”展陈馆及附属设施。 受访者供图

强产业

打造多张特色产业“名片”
  7月,在若尔盖生态产业发展融合园区内,一个牦牛藏绵羊屠宰及精深加工项目正抓紧建设。“项目由德阳援建引进企业和若尔盖县政府共同出资,总投资1.22亿元,一期计划在10月底前建成。投产后有望成为全国最大的牦牛冷鲜肉生产基地。”德阳援若工作队队员、挂职县国投公司副总经理周天祎说。
  “造血式”援建是产业帮扶的关键。自2012年起,德阳639名援藏干部人才先后扎根受帮扶县,针对产业发展短板,结合帮扶(支援)实际,重点扶持发展一批畜产品深加工、食用菌种植、中药材开发等特色产业项目,不断增强受帮扶县的产业“造血”功能。
  10年来,德阳累计实施产业援建项目34个,投资1.6亿元,打造出多张特色产业“名片”。
  在阿坝县南岸新区,德阿生态扶贫产业示范园已引进16家企业,先后打造了有机蔬菜标准化生产、产业示范、科技培训等多功能综合体,园区种植的无公害蔬菜,亩产值比以前种植青稞翻了30余倍,入园企业逐步投产,年产值达6000万元。
  如今,该园区已解决500余名当地群众就业,辐射带动1万余名群众参与生态种植养殖,每年人均增收2000元。
  旅游业也是众多“名片”中的一张。在若尔盖县城东侧15公里外的213国道旁,一座鲜红色框架结构建筑引人注目。这就是2021年10月开馆的若尔盖县“胜利曙光”展陈馆,也是德阳市对口帮扶若尔盖县第五批项目中首个完工的项目。
  德阳援若工作队队员、挂职县文旅局文化股副股长马忠华介绍,德阳援若工作队提出聚焦若尔盖特有的长征、黄河、生态“红黄绿”三底色,在产业发展、乡村治理、生态保护等方面持续发力援助,成功帮助打造若尔盖九曲黄河第一湾、花湖等国家4A级景区。若尔盖县生态旅游收入从 2012 年的 8.9 亿元提高到 2021 年的22.9亿元。

惠民生

基础设施条件全面改善
  “10年间这里基础设施发生了大变化!”阿坝县群众央金卓嘎说。近年来,在阿坝州阿坝县、若尔盖县,关于基础设施条件得到改善的好消息此起彼伏。特别是在偏远山区,基础设施变化为群众带来了新希望。
  流经阿坝县城的阿曲河上,德阿大桥飞架两岸,车辆行人来往穿梭。大桥长160米、宽22米,于2014年完工并投入使用,一头连通老城区,桥头上“德阳援建”字眼格外显眼;另一头通往南岸新区,崭新的路网已成规模。德阿大桥的建成通车,不仅彻底解决了阿坝县老城区和南岸新区居民的交通问题,还串联起了新产业。
  在若尔盖县唐克镇,“饮水难”问题长期制约当地发展。为破解这一“瓶颈”,德若两地决定对唐克镇自来水厂进行改扩建。该项目总投资1653万元,其中德阳援建资金1366万元。2019年,唐克镇自来水厂改扩建项目竣工,不仅惠及8000余名群众,也为当地发展旅游业提供了重要保障。
  为了全面改善和提升该自来水厂的质量和产能,2022年德阳继续投入援建资金500余万元,对唐克镇自来水厂的屋面彩钢瓦、暖气片、锅炉、细菌监测仪器及其他设施设备进行维修升级。
  10年来,德阳在两地累计实施基础设施援建项目31个,投资2.3亿元。一批道路交通、电网改造等基础设施项目陆续竣工,全面提升了阿坝县“高原商贸城”和若尔盖县“草原明珠”发展实力。

聚人才

多种形式开展智力援助
  “这个一定要放在有肌肉的地方,如果病人太瘦了的话,就往上面给他夹一点。”7月11日,在德阳市人民医院康复医学科的诊疗室里,来自德阳市人民医院若尔盖医院的青年骨干医生夺吉甲正在跟培训老师吴欣芮探讨康复仪器的使用,在接受定期专业培训后,他将回到若尔盖工作。
  阿坝县、若尔盖县医疗、教育人才匮乏,德阳市把人才援建作为工作重点,精准聚焦受帮扶县的发展需求,构建了“输血”与“造血”相结合的工作机制。
  在若尔盖县红星镇的纳木中学,高大的综合性大楼矗立在新校区中央,楼内理生化实验、多媒体、音、体、美等功能教室一应俱全。“让我们辖区内近6个乡镇的农牧民子女有机会享有和内地城市孩子们一样的教育条件。”若尔盖县纳木中学副校长敏振良说,这座楼被取名为“德阳昊耘楼”。
  和“硬环境”一起提升的还有“软实力”。“5G教室建好之后,就可以与若尔盖的学校实现线上互动教学。我们还申请了专题教室名师课堂,可以有效地解决若尔盖县民族寄宿制小学教师结构性不足的问题。”德阳市岷山路小学老师郑丁元说。
  实施优秀教师“传帮带”工作,德阳共选派680余人次到阿坝县、若尔盖县支教,同时组织两县教育工作者1000余人次到德阳交流培训。
  “对口帮扶拉开了三地人才交流的帷幕。”德阳市委组织部相关负责人表示,下一步,将在抓好基础设施等硬件建设的同时,继续发挥援藏干部人才优势,实施人才培训、挂职交流等多种形式的智力援助。

展开评论(0) 分享链接:
推荐资讯
X
您确定要退出登录?

独家运营:四川成农网科技有限公司

备案号:蜀ICP备18034246号-1

copyright 2017,sc3n.com inc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