扫码二维码

关注公众号

市州频道: 成都 绵阳 眉山 泸州 南充 广元 雅安 达州 广安 宜宾 遂宁 乐山 内江 自贡 巴中 资阳 德阳 攀枝花 甘孜 阿坝 凉山
江油:新品种引领 药粮和谐共生 “附子之乡”如何探索发展新路径?
来源:四川在线 时间:2022-06-06

四川农村日报讯 记者 杨都 文/图
  一排排附子郁郁葱葱,水稻、玉米等粮食作物则与附子在一块田里当起了“邻居”……5月27日,“附子之乡”江油市太平镇普照村呈现出这样的景象。
  当天,由国家中药材产业技术体系绵阳试验站(绵阳市农科院)联合西科大举办的道地附子生态种植技术观摩暨产业发展研讨会在这里召开。来自成都中医大、省中医药科学院、省农科院、成都大学、湖北中医大、贵州中医大等科研院所的专家,以及当地相关主管部门领导和企业代表等50余人共同探讨道地附子产业发展。
  附子是四川首批大品种培育计划品种之一,也是我省现代农业“10+3”产业体系“川药”的重要组成部分。江油附子产业的发展是四川附子产业的风向标。

image.png

附子与水稻和谐共生。

  面积萎缩+病害“附子之乡”面临两大挑战
  还有1个月左右,附子将迎来收获。江油市以其悠久的种植历史、全国最优的产地而被称为“附子之乡”。江油市农业农村局局长饶中友介绍,全市常年种植附子规模保持在4000至5000亩,年产鲜附子2500至3000吨。附子加工业相对发达,年加工附子能力近40000吨,附子饮片销售约占全国90%以上。
  但近年来,江油的附子产业遭受病害威胁。江油市农业农村局总农艺师田甜告诉记者,由于受可轮换种植附子田地减少、轮作间隔期缩短等综合因素影响,江油附子田病害逐年加重,对地方产业和药农的种植积极性造成一定影响,导致面积萎缩。据统计,2021年种植面积缩减到3000亩左右。
  在绵阳农科院中药材研究所所长陈杰研究员看来,导致病害的主要原因之一是种源问题。农户自由保种、缺乏优良种源材料等现状引发的种源问题,造成附子种根带病严重,导致产量和质量不稳定,制约附子产业发展。
  “江油附子自出苗后即遭受病害威胁,特别是根腐病、白绢病、软腐病这三种病害,一旦发生,整株绝收。如2020年,由于5至6月的高温多雨,白绢病等病害大爆发,重病地绝收,整体减产50%以上。”国家中药材体系绵阳站站长、高级农艺师戴维介绍。

image.png

专家观摩江油附子发展。

  新品种+新技术化解病害和种粮矛盾
  “亩产从过去的500公斤左右到现在的700余公斤,是品种换代和配套技术发挥着作用。”观摩现场,与附子打了几十年交道、今年70岁的“老药农”何元春告诉记者。
  去年,江油附子市价达到每公斤25元左右,是其他产区的2至3倍。高价背后意味着消费与加工市场对其优质的认可。其中,破解附子病害困扰、提升质量的关键在于有好品种,何元春的附子田种植的便是绵阳农科院中药材研究所最新培育的新品种“绵附1号”。
  “该品种产量比当地之前习惯种植的品种增加30%以上,且高抗霜霉病、根腐病。产出的附子生药品相好,炮制品黑顺片、白附片品质性状符合《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规定。”戴维介绍,“绵附1号”是2013年从陕西省留坝县乌头混杂群体中筛选出优良群体,在北川县经过进一步驯化、分离、纯化、扩繁而成的附子新品种,2020年4月通过四川省药用植物新品种认定。
  在优质抗性品种的基础上,栽培模式的创新则为江油附子产业的发展“提质增效”。在普照村,水稻、玉米等粮食作物成了附子形影不离的好伙伴。西南科技大学教授黄晶告诉记者,附子为10月底播种,次年6月底收获。而水稻需要在5月种下,两种作物的茬口成了统筹全年生产的关键。
  为此,绵阳市农科院与西南科技大学团队创建的“附子/水稻生态栽培新模式及关键技术研究与示范”成果应运而生。该技术通过水旱轮作,减轻了附子连作障碍,使得同一块田可连年种植附子。“不只是水稻和玉米。”陈杰进一步说,在该模式基础上,团队创新的附子/豇豆/黄瓜/水稻周年复种技术模式,适宜附子主产区多样化种植需求,从而让示范区农户实现了“千斤粮、万元钱”目标。
  附子与粮食作物等和谐共生,是江油市在发展中药材产业中探索“不与粮争地”的有效路径。“在中药材生态栽培理念指导下,通过良种良法配套,既提高道地中药材产量,又增加粮食、蔬菜产出,在一定程度上同时保障了道地中药材供应和地区粮食安全。”成都中医药大学教授李敏评价说。目前,该模式已占道地附子种植面积的80%以上。

展开评论(0) 分享链接:
推荐资讯
X
您确定要退出登录?

独家运营:四川成农网科技有限公司

备案号:蜀ICP备18034246号-1

copyright 2017,sc3n.com inc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