扫码二维码

关注公众号

市州频道: 成都 绵阳 眉山 泸州 南充 广元 雅安 达州 广安 宜宾 遂宁 乐山 内江 自贡 巴中 资阳 德阳 攀枝花 甘孜 阿坝 凉山
泸县:非遗传承人罗德书让“东方活龙”从小长大
来源:四川在线 时间:2022-05-24

四川农村日报讯 王青楠 范万友 特约通讯员 曾佐然 文/图
  发源于泸县方洞镇的雨坛彩龙是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因为悠久的历史和浪漫的龙舞表演,有着“东方活龙”的美誉。雨坛彩龙的创新发展,离不开一代代传承人的传承守护,第五代传承人罗德书就是其中之一。

image.png

罗德书示范舞龙。

到校传艺

组建学生舞龙队
  “舞龙,眼睛要盯着自己的龙,随着龙一起移动。”5月18日上午,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泸州雨坛彩龙的传承人、今年73岁的罗德书又来到雨坛小学校,为雨坛彩龙演艺传习所的孩子们上课。
  “要手随眼动,眼随心动,手、脚、心一齐动,龙自然就活起来了。”罗德书一边讲解理论,一边示范动作,孩子们兴趣昂然,跃跃欲试。
  当天,虽然天空下着雨,孩子们也愿意到操场上实地操作。伴着中气十足的叫喊声,只见罗德书两眼一定,双手一挥,手中的雨坛彩龙“龙头”如同活了一般,不断翻滚跃起。孩子们也跟着舞动起来。
  龙出洞、龙夺宝、龙抱蛋、龙叹气、龙翻滚……一个动作一个动作的示范,一个动作一个动作过关,最后连贯起来,大家的额头都泛起了汗水。
  “我学雨坛彩龙有一年半了。雨坛彩龙是我们国家的国宝。我们要好好学习,让它继续地传承下去。”虽然累得气喘吁吁,雨坛中心小学五年级学生郑好仍然在坚持。
  “年龄大了,有些力不从心了。”罗德书说。但一舞动起龙,他一下子就精神十足,对孩子们的动作也严格要求起来。“我们叫舞龙为耍龙,耍字代表着享受和热爱。”
  “我先是向师生传授舞龙技艺基本动作,然后再选择50个娃娃组建学生舞龙队,再系统培训舞龙。”罗德书说,从基本动作开始,再到套路训练、乐器训练。到了期末,基本能进行一个完整的表演了。

传承不断

留下雨坛彩龙魅力
  “我是第五代传承人,我兄弟有两个孙子,我也有两个孙子,他们也跟着学习耍龙了。”罗德书说,“雨坛彩龙被称为‘东方活龙’,有着鲜活灵动的生命情态和不屈不挠的民族性格,我希望能让它得到充分保护、传承和发扬。”
  近年来,泸县十分重视雨坛彩龙的传承,在方洞中小学、雨坛中小学都设立了传习所,开设雨坛彩龙校本课程。罗德书兄弟二人每个月定期到传习所上课。不仅如此,罗德书兄弟二人还受邀到福集镇龙脑桥小学开设课程。
  “不仅会舞龙,我们还能制龙。”罗德书说。仔细观察罗德书的手掌,黝黑、厚实中还有几个泛黄的老茧。这是舞龙、制龙留下的。来到罗德书的家里,更是处处都能看到彩龙的痕迹——画好龙麒麟的油纸被当成装饰品挂在墙上,雨坛彩龙的“半成品”随处可见。
  当着笔者的面,罗德书拿着一把刀,在竹林里选择一株慈竹,熟练地砍、剃、划……坐在屋内,对还未完成的龙头进行编制。
  “如今,舞龙队练习、表演的每一条雨坛彩龙,都是我们亲手制作的。”罗德书说。
  “就地取材,竹条结实、有韧劲。”罗德书说,纯手工制作为每一条雨坛彩龙赋予了生命。说话间,罗德书手执一个龙头,在院坝内舞动起来,天空中的雨越来越大,让雨坛舞龙祈雨习俗更加神秘起来。
  2006年,泸州雨坛彩龙被列入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罗德书成为该项目的代表性传承人。
  “永远不会放弃,再多的问题也要想办法解决,坚持下去。”目前,罗德书确定把小儿子罗大清,以及弟弟罗德学的儿子罗伟作为雨坛彩龙的第六代传承人来培养。
  “我们想组建一支队伍,能够定期在镇上、县上开展龙舞表演,向前来旅游的游客展示雨坛彩龙的魅力。”在罗德书的心中有一个良好的愿望。

展开评论(0) 分享链接:
推荐资讯
X
您确定要退出登录?

独家运营:四川成农网科技有限公司

备案号:蜀ICP备18034246号-1

copyright 2017,sc3n.com inc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