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三农新闻网巴中平昌讯 (通讯员 王诸德 杜忠斌) 下一代是祖国的未来,民族的希望,关心关爱青少年健康成长更是一种责任。关心下一代工作,巴中市平昌县西兴镇做得扎实到位便是一个很好的例证。
近年来,该镇党委、政府十分重视,对关工工作高度负责。政府的全力支持,镇关工委“五老”干部及志愿者热情高涨,不断探索创新思路、寻求新途径,为辖区“五失”青少年、留守儿童营造了良好的生活环境、健康的成长乐园,提升了社会影响力,增强了群众认可度,得到了省、市、县关工委充分肯定,并多次给予表彰。
西兴镇关工委自2009年成立以来,每年都要将关工委工作纳入政府工作报告重要内容;党政主要领导分别任关工委主任、副主任,分管领导全程参与抓落实。与此同时,纳入党委、政府主要工作日程,年度目标考核,与其他工作同安排、同部署、同考评、同奖惩。做到了关工委办公有阵地,活动有经费,办事有人员。
“每次审签活动方案后,镇党委书记和镇长都要关切询问经费够不够,有什么困难政府想办法解决,一定要把关爱活动开展好。”镇关工委执行主任向有权回忆说。
围绕中心,服务大局,想青少年所需,尽关工委所能,是该镇关工委做得最多的事情。几年来,镇关工委会同学校、村居、文化站等职能部门关工组织和老年大学等社会组织的力量,广泛开展立德树人、固本强基、扶弱济困等工作。联袂老年大学建立文艺表演队,宣传关工工作、脱贫攻坚、扫黑除恶等各项党的政策,凝聚人心,鼓舞群众斗志。
不仅如此,协调司法所、法庭、派出所开展“关爱明天·普法先行”讲座,送法进校园,引领青少年尊法、学法、守法、用法。协调文广站,开展网吧义务监督,净化校园周边文化生活环境,引导青少年杜绝网瘾。
在辖区精心挑选了14名有爱心、慈心的女同志担任“爱心妈妈”,精准服务,照顾“五失”青少年、留守困境儿童。组织村(居)支部书记(关工小组组长),每月不定期到学校开展关爱活动,内容包括了解孩子们的学习、生活、健康、安全情况和他们的希望、需求,解决他们遇到的各种困难,陪孩子们学习、游戏,给孩子们带去心灵温暖。
为教育青少年传承红色基因,踏着红色足迹争做时代新人,修建了红军碑、关爱明天亭。截止目前,青少年接受了红色文化教育10000余人次。
经近十年的艰苦努力,镇关工委通过探索实践凝聚了社会各方力量,改变了乡镇关工委力量薄弱、条件受限的格局,拓宽了活动范围,丰富了活动形式,赢得了辖区干群的广泛赞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