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开展“落实政策稳面积”行动
● 开展“强化服务攻单产”行动
● 开展“创建园区树标杆”行动
● 开展“粮经统筹增效益”行动
● 开展“防治灾害减损失”行动
● 开展“严格考评添动力”行动
四川农村日报讯 记者 刘佳 洪瑜
今年省委一号文件提出要牢牢守住保障国家粮食安全的底线。今年,四川粮食生产的情况如何?我省将采取哪些措施来进一步促进粮食扩面增产?3月14日,在2022年省委一号文件新闻发布会上,省农业农村厅副厅长肖小余,就相关情况进行了介绍。
“四川作为农业大省、人口大省和粮食主产省份,粮食产量始终排在全国前十位。”肖小余表示,继2020年时隔20年突破700亿斤大关后,去年我省粮食产量再创新高,达到716.4亿斤,成绩来之不易。
今年以来,我省粮食生产情况总体较好,呈现出三大特点。
首先是小春生产形势“好”。据农情调度,预计小春粮食播栽面积1669.8万亩、增长2.1%,油菜播栽面积2118.3万亩、增加102.2万亩。目前小麦、油菜一二类苗比例均超过87%,具备再夺丰收的苗架基础。
其次是春耕生产进度“快”。全省春耕生产已于2月下旬,由南向北全面展开。据农情调度,截至3月10日,全省大春粮食育播面积1021.8万亩,进度达12.7%,同比快1-2个百分点。
第三是行政推动力度“大”。近期,我省已将全省全年粮食生产和大豆扩种任务分解到了市州,各地正按要求分解到县乡、落实到田块。
据介绍,为确保完成全年粮食扩面增产任务,我省将组织开展“六大行动”。
一是开展“落实政策稳面积”行动。我省将落实好国家耕地地力保护补贴、稻谷补贴、稻谷最低收购价和省级财政种粮大户补贴等惠农政策,在76个产粮大县全覆盖开展完全成本保险试点。同时,严格“良田粮用”管控,巩固撂荒地治理成果,坚决遏制耕地“非农化”、基本农田“非粮化”。
二是开展“强化服务攻单产”行动。我省将组织开展好农资、农技、农机和助耕帮扶等“四个服务”,特别是加强农资调剂调运,满足生产所需。将组建科技小分队,抓好指导服务和技术培训,促进大面积均衡增产增效。
三是开展“创建园区树标杆”行动。我省将坚持省、市、县各级粮食园区占比不低于30%,发挥好35个国家级、省级粮食园区引领作用,大力发展“稻香杯”优质稻、青贮饲用玉米、酿酒高粱、高蛋白大豆、加工专用马铃薯等优质粮食生产,着力推动川粮油结构不断优化。
四是开展“粮经统筹增效益”行动。我省拟统筹落实5.3亿元财政资金,建设16个“以粮为主、粮经统筹、种养循环、五良融合”的现代农业示范区;建设10个鱼米之乡示范县;建设22个“五良融合”宜机化改造发展示范县,实现“千斤粮万元钱”“吨粮田五千元”。
五是开展“防治灾害减损失”行动。重点做好小麦条锈病和赤霉病、水稻“两迁”害虫和稻瘟病等病虫害监测防控。及早制定完善技术预案,科学有效应对可能出现的干早、洪涝和低温冻害等自然灾害。
六是开展“严格考评添动力”行动。将粮食扩面增产纳入乡村振兴战略实绩考核内容,严格开展粮食安全党政同责考核,对未能完成粮食生产目标任务的市(州)、县(市、区),一票否决涉农工作考评和表彰。开展“稻香杯”暨农业丰收奖评选,评选表彰一批粮食生产先进集体、个人和优质稻品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