叙永县叙永镇万亩梯田名声鹊起,地处最佳观赏区的红岩村借势发展乡村旅游
四川农村日报记者 周金泉 张立峰
今年春季,叙永县叙永镇红岩村等村的万亩梯田(丹山梯田)美图见诸各大媒体,刷爆了朋友圈。加之3月在万亩梯田沿线举行的“2018美景里程·四川叙永国际马拉松赛”,更进一步提高了万亩梯田的知名度。
那蓄积着春水的梯田,宛若明镜,层层叠叠,弯弯曲曲,蔚为壮观,引来了无数摄影发烧友和游客。4月9日,在万亩梯田的主要景区红岩村,记者了解到红岩村如何保护自然景观并借势发展乡村旅游的生动故事。
立下规矩不得改变梯田用途
叙永县叙永镇红岩村、宝元村、百花村,随着经年累月的农耕文明,形成了万亩梯田自然景观,多年来经摄影发烧友的力推,万亩梯田名声鹊起,成为“四川100个最美观景拍摄点”。在万亩梯田风景最好的红岩村,对全体村民来说,首当其冲的是保护住这稀缺的旅游资源。
“万亩梯田景区,仅红岩村的梯田就超过了4000亩,是很早就形成的自然景观。之前地方政府为了保留其原始风貌,从未进行过任何改造。”4月9日,红岩村村支书韦思华回忆,2006年他任村干部以来,就常听说有人专门到丹山上欣赏梯田。“以前大多是职业摄影家和摄影爱好者,现在万亩梯田的知名度大大提高了,来的则是当地人和普通游客居多。”韦思华说,特别是“2018美景里程·四川叙永国际马拉松赛”举办,更是让万亩梯田火了一把。
夕阳下的丹山梯田。特约通讯员 胡润林 摄
5年前,一个土地整治项目改变了四五百亩梯田的原貌,虽然土地面积增加了几十亩,但很不划算,“把原有自然形成的弯弯曲曲的梯田损毁了,失去了梯田的观赏性。”韦思华感到非常可惜。
韦思华说,在2014年召开的一次村民代表大会上,大家一致同意不再引进土地整理项目,以保留梯田的原汁原味。同时对村民约法三章,不得改变梯田用途:严禁在梯田区域搭建违章建筑,不得利用梯田挖塘养鱼,不得改造梯田兴办养殖场,不得种植花卉苗木。“当然,村民为了稻田养鱼,增加一些收入,加高一点田坎,只要不影响梯田的整体风貌,我们还是同意的。”
为了保护梯田的传统自然景观,红岩村坚持传统的轮作休耕,水稻、红苕、洋芋、油菜、小麦等作物长期轮番种植,同时,水稻收获后坚持在8月至次年正月休耕,一方面保持地力、蓄积来年春灌用水,另一方面也保留了梯田那波光粼粼的景观效果。
吃“旅游饭”梯田茶园皆资源
“目前,全村有八九千亩茶园,投产茶园就达六七千亩;同时,全村依托茶园、梯田等景观的带动,目前已发展农家乐二三十家,截至去年底,全村人均纯收入两万元左右。”韦思华说,“4月9日,我村召开实施茶业项目整体推进会,全村的种植大户和加工户都参加了,讨论以点带面建立茶叶机采、机修事宜,以提高茶叶效益。”韦思华认为,机采机修在未来也将形成全村的又一道风景线。
会上,有村民建议,把万亩梯田观光资源也一并整合进来,得到全村代表的一致赞同。“我们这里离县城很近,每到周末,来游玩的游客很多。”红岩村农家乐老板姚勇说,如果游客能够上一趟丹山,观赏一番万亩梯田,那就会增加游客过夜的可能性,从而增加农家乐的收入。
记者在红岩村茶业项目整体推进会上还了解到,红岩村为了加大梯田观赏知名度,已着手完善配套设施。“全村环境得到了有效治理,还拟对村道提档升级,4.5米宽村道将升级为柏油路,不足4.5米的则将拓宽至4.5米。”韦思华说。
梯田、茶园等景观也为村集体经济的壮大发展带来了机遇。今年,全村的招商引资项目取得了重大突破,与在外从事建筑工程的红岩村人靳太均达成了合作协议。
“由村集体出土地5000平方米入股,占4成比例,由我投资建设。”靳太均说,“我负责投资建设办公楼、游客接待中心、康养房等3栋楼房,另外建设停车场、活动广场及健身场地,用于全村旅游开发。”
据韦思华介绍,3栋楼房的选址已于4月8日完成,今年内有望建成。届时,红岩村依托梯田、茶园而生的乡村旅游经济将锦上添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