扫码二维码

关注公众号

市州频道: 成都 绵阳 眉山 泸州 南充 广元 雅安 达州 广安 宜宾 遂宁 乐山 内江 自贡 巴中 资阳 德阳 攀枝花 甘孜 阿坝 凉山
金川牦牛发现记:走出雪灾 走向广阔的青青牧场
来源:四川三农新闻网 时间:2018-03-29

   四川农村日报记者 樊邦平 文/图
   科普小知识
   金川牦牛 (俗称多肋牦牛或热它牦牛),2014年被认证命名,属肉用型牦牛品种,生长于阿坝州金川县境内海拔3500米以上的高山草甸牧场。金川牦牛的独特之处,是它有约52%的个体有15个胸椎和15对肋骨,这让它与现有牦牛品种形成显著区别。
   由于独特的生理特性,该种牦牛长期被当做肉牛养殖,因屠宰速度超过生长速度而成为濒危物种。
   今年1月15日,一个隐秘于世的珍稀牦牛品种被隆重公布,引发社会强烈关注,当日“金川牦牛”资源保护与品牌创建研讨会在成都举行,来自全国畜牧领域的权威专家齐聚,建言献策“金川牦牛”的资源保护和品牌打造工作,会议表示,在我国现有6个牦牛遗传群体结构中,“金川牦牛”十分独特,在遗传学上是完全独立的原始牦牛品种,具有重大的生态和经济价值。
   做为我省畜牧领域的一个重大发现,“金川牦牛”从何处来?又将走向何方?在助力农牧民增收,维系草原生态平衡方面,它们又能发挥哪些作用呢?阳春三月,正是草青牛壮之时,记者带着以上问题深入金川牧区,探寻答案。
   缘起
   雪灾来袭不怕冻的牦牛引发关注

  “以前只是听说毛日乡热它村的牦牛比平常牦牛多一对肋骨,繁育周期短,但一直没得到证实,直到2009年雪灾后,这个牦牛新品种才公之于众。”原金川县畜牧兽医局副局长马定惠是金川牦牛的发现者,3月22日,他向记者回忆了金川牦牛的发现经过。
   马定惠介绍,包括毛日乡在内,金川有几个乡镇是牧区,每年都会降大雪,每年也都会有牦牛因大雪而饿死或冻死。
   2009年10月,毛日乡遭遇了罕见的大雪,当地冻死了30余头牦牛。“我们解剖牦牛时发现有部分牦牛是15对肋骨,而传统的牦牛是14对肋骨,而15对肋骨的牦牛死亡率只占三分之一。这在当时就引起了我们的极大关注。”马定惠告诉记者,雪灾后,他将毛日乡牦牛的情况整理成材料,层层上报,引起了各级畜牧部门的重视。
   当年,在省畜牧总站等畜牧科研部门的帮助下,当地成立了多肋牦牛遗传资源保护与开发利用研究示范项目小组,对多肋牦牛的情况进行搜集和求证,马定惠是项目的主要负责人。
   “2010年3月,毛日乡又遭遇雪灾,我又带人去调查,并屠宰了几头活牦牛,通过对比证实,15对肋骨的牦牛更耐寒,在雪灾中存活率更大。至此民间有 ‘多肋牦牛耐寒’的传说第一次被证明了。”马定惠告诉记者道。

0.jpg

研究人员在研究金川牦牛

   探究
   野性尚存不服管的牦牛濒临灭绝

  从项目组的成立,到15对肋骨牦牛更抗寒的猜想被证实,马定惠他们敲开了破解该种牦牛谜团的第一扇门。
   随后他们走访牧民,通过山野调查搜集到更多的信息,最终得到一个喜忧参半的结果——多肋牦牛是新发现的牦牛优良地方类群,是我国宝贵的畜禽遗传资源,但存活量已经不多,已是濒危品种。
   毛日乡热它村牧民贡里今年60岁,祖祖辈辈在当地放牧,在他的记忆里,关于15对肋骨的牦牛印象极为深刻。
   3月22日,他告诉记者,多肋牦牛在当地一直都存在,但过去是被嫌弃的对象。牦牛在当地除了肉食之外,还是重要的运输工具和农业生产资料,由于多肋牦牛极不配合运输和耕地,所以它们大多被食用,渐渐地,它们的存活量也越来越少。
   “我们走访了多位老牧民,听他们介绍,热它村在200余年前生活着很多野牦牛,由此推断,15对肋骨的牦牛极有可能是由野牦牛驯化而来的。”马定惠向记者回忆,当时,项目组调查发现多肋牦牛存栏仅有几千头,如果再不保护,它们将会在几年内消失殆尽。
   认证
   千次调研金川牦牛被正式命名

  民间的传说和当地文献的记载呈现出了清晰的线索,科研人员沿着这条线索展开了调查和统计。
   在各级专家的支持帮助下,项目组组织了技术人员1000人次,先后多次深入金川,对当地牦牛资源进行了全面、详细地调查。
   “没有经验可学习,完全依靠自己摸索。我从牦牛的胸腔开始,顺着骨头往下摸,一边摸一边数肋骨,一摸一个准。”马定惠向记者回忆,为了找出15对肋骨的牦牛,他常常亲自上阵筛选,8年来,他几乎摸遍了当地所有的牦牛,最终找出了3000余头15对肋骨的牦牛。
   通过调查,多肋牦牛资源现状渐渐浮出水面:当地存栏牦牛仅69126头,中心产区为毛日、阿科里乡,分布区为太阳河、俄热等20个乡镇,中心产区有一万余头,其中52%以上的个体为15对肋骨牦牛,分布区30%以上个体为多肋牦牛。
   调查发现,这些牦牛在漫长进化过程中,形成了一系列适应特性,在躯体结构上发生相应变化,主要表现在:部分个体拥有15节胸椎、15对肋骨,比普通牦牛多1节椎骨,通过分子系统进化分析显示,多肋牦牛是在当地特有自然、人文条件下形成的优良畜种。
   2014年10月27日,这种牦牛通过了农业部畜禽遗传资源委员会审定,被认定为优良地方遗传资源,并被命名为金川牦牛。
   保护
   村民参与为每头牦牛建立档案

   “进入4月,又将迎来牧忙时节。早上放牛,晚上数牛,新下的牛犊更要细心照料,要不然又会被冻死饿死。”贡里告诉记者,他总共养了100余头牦牛,其中15对肋骨牦牛占了一半,现在这些牦牛全都被打了耳标,它们是宝贵的遗传资源,要好生看管。
   贡里是金川牦牛遗传资源保护的参与者,县财政每年按照一头牦牛几百元的标准,给他发放补助,他负责牦牛的照料和管护,不能卖,要保证牦牛的健康生长。
   “在金川县牧区,像贡里这样的牧民还有很多,他们共同构成了金川牦牛的第一道保护防线。”金川县畜牧兽医服务中心高级畜牧师李善蓉告诉记者,在明确了金川地区牦牛的独特性后,当地畜牧部门迅速启动了相关的申报工作,他们完成了金川牦牛遗传资源的申报鉴定和审定工作,申报了金川牦牛保护区,完成了金川牦牛饲养技术管理规范制定工作和农产品地理标志认证工作,组建了金川牦牛核心群和扩繁群组,申报了金川牦牛原种场。
   金川县畜牧兽医服务中心高级畜牧师安德科告诉记者,为了保护金川牦牛,当地组建了核心群和扩繁群,在热它村选育了核心牦牛群组3073头,按6个家系进行了选育,并建立了电子档案,对不合格的种公牛进行阉割淘汰;当地还在金川牦牛分布区进行扩繁,在阿科里乡、安宁牧场、曾达牧场更换了种公牛700头,在牧户中组建21个牦牛选育扩繁群和22户选育大户,共选育扩繁群3529头,安装围栏与其它牛群隔离,进行扩繁。
   推广
   造福牧民打造优质牦牛品牌

   “金川牦牛是我省既麦洼牦牛和九龙牦牛之后的第三个畜禽遗传资源保护品种。”省畜牧总站站长徐旭告诉记者,金川牦牛是全国最优秀的牦牛遗传资源之一,在自然放牧条件下具有较高的产肉性能、繁殖性能和泌乳性能,具有极高的养殖和推广价值。
   “阿坝州地处长江黄河上游,在这一区域推广应用金川牦牛优良遗传资源,导血改良其它牦牛品种和建设优质牦牛肉乳基地,有利于畜牧业走内涵式发展之路,避免简单的数量型外延式发展。”李善蓉告诉记者,通过选育淘汰,金川牦牛减轻了草场压力,缓解了草畜矛盾,有利于生态环境保护和维护生态安全,当地已向周边县调出种畜26952头,呈现良好的辐射应用前景。
   “通过前期试验,牧民养殖金川牦牛收入有了明显提高,2—3岁种公牛每头由项目实施前3800元/头提高到了现在7200元/头以上。”金川县农业畜牧和水务局相关负责人表示,好牛要有好市场,好牛需要好的推广,未来当地将以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引导,积极制定完善牦牛推广方案,争取将金川牦牛打造成为知名品牌。
   据悉,未来当地将把金川牦牛培育成肉乳兼用的优良牦牛品种,当地正积极申报畜禽品种配套系,推广金川牦牛异地健康养殖,建6个年出栏100头的牦牛养殖场和100个建家庭牧场,并建立完善的防疫体系……

展开评论(0) 分享链接:
推荐资讯
X
您确定要退出登录?

独家运营:四川成农网科技有限公司

备案号:蜀ICP备18034246号-1

copyright 2017,sc3n.com inc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