扫码二维码

关注公众号

市州频道: 成都 绵阳 眉山 泸州 南充 广元 雅安 达州 广安 宜宾 遂宁 乐山 内江 自贡 巴中 资阳 德阳 攀枝花 甘孜 阿坝 凉山
不负厚土不负民 德阳旌阳的乡村振兴“图鉴”
来源:四川经济日报 时间:2021-12-08

大孝故里,大美旌阳。

德阳旌阳,石亭江畔的千年古城。

这里地灵人杰,物阜民丰。

地灵,是为一半山水一半城。

人杰,中国古代二十四孝之一东汉大孝子姜诗在这里生长,源远流长的德孝文化扬名天下,延绵千年。

旌阳古属梁州,后隶蜀郡,唐高祖武德三年置县,距今已1300多年。

从历史深处走来,旌阳,既有说不尽的往日故事,又有面向未来的新梦想。

记者 闫新宇11月29日,省政府正式印发《成都都市圈发展规划》,作为成渝经济区重要区域中心,成都经济区重要增长极,德阳市政治经济文化中心——旌阳再迎新机遇。

站在新时代,旌阳瞄准国家城乡融合发展试验区、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乡村振兴样板区、成都都市圈现代都市农业示范区,坚持优先实施“乡村振兴战略”,聚焦“社融、业兴、村美、文盛、民悦”目标,建立“全域规划、全域推进、全域服务”制度体系,形成“点上示范、线上典范、面上规范”推进机制,探索出一条具有旌阳特色的城乡融合、全域振兴之路,描绘出“都市田园、大美旌阳”的秀丽画卷。

旌阳,作为大孝故里,往日,不缺讲述的故事,今朝,围绕要“望得见山,看得见水,记得住乡愁”,更要产业兴盛、人才回流目标,不断大刀阔斧搞改革、全力以赴要发展……

如今旌阳,吸,有清新空气;食,有安全果蔬;行,有迎面笑颜;居,有充足阳光。

如今旌阳,如一束艳阳,耀映大地,诱引着全国各地宾朋前去休闲度假、安居乐业。

如今旌阳,荣誉多:成功创建全国文明城市,入选全国科技创新“百强区”、营商环境“百强区”、幸福“百强区”,被省委纳入全国县域经济“百强区”重点培育对象。

走进旌阳,这里山村面貌焕然一新,仿佛“世外桃源”重现,实现着人们对“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的美好想象。

一幅农业强、农村美、农业兴、农民富的乡村振兴“图鉴”在波澜壮阔中次第展开……

image.png

走向幸福生活的旌阳人  (旌阳区委宣传部供图)

沃腴田野上的“农强”图鉴 

“风烟俱净,天山共色。从流飘荡,任意东西……”600多年前,元代大画家黄公望醉心富春山水,绘就了一幅经典的传世画作《富春山居图》。

600多年后的今天,旌阳区加快推进乡村振兴,正描绘着一幅农业高质高效、乡村宜居宜业、农民富裕富足的现代版“富春山居图”。

春有油菜花黄,夏有麦浪滚滚,秋有稻海滔滔,冬有蔬菜荟萃。

在旌阳区,无论哪个季节,都不曾辜负厚土。

“旌阳是全国农产品质量安全县、全国平安农机示范区、全国第二批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试点县、全省助农增收先进县。”旌阳区农业农村局相关负责人告诉记者,为促进农业高质高效、乡村宜居宜业、农民富裕富足,旌阳整治农田水利渠系71.16公里,新增节水灌溉面积6.56万亩,建成高标准农田15.7万亩,粮食总产量稳定在23万吨以上。

成绩背后,既有先天条件,更有旌阳儿女后天的不懈奋斗。

如今,旌阳扎实做好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呈现出乡村振兴大发展“图鉴”:

高位推进,谋定后动——

坚持把乡村振兴作为中心工作,落实“五级书记抓乡村振兴”,构建“区委政府牵头抓总、行业部门全面参与、乡镇街道全力推动”大格局。

机制保障、政策支持——

建立“全域规划、全域推进、全域服务”制度体系和“点上示范、线上典范、面上规范”推进机制,出台涉农项目管理办法、涉农资金统筹整合管理办法,构建多元投入机制,为乡村振兴提供制度保障、政策支持。

全域规划、科学布局——

构建“总体规划+专项规划+村庄规划+品牌规划”体系,编制完成旌阳区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十四五”规划和乡村振兴、乡村产业、巩固拓展脱贫攻坚与乡村振兴有效衔接等规划,以及33个村庄规划。2021年初,旌阳启动全域品牌战略规划,培育旌阳乡村振兴区域品牌。

“进入新时期,旌阳以‘人的振兴’为核心,以产业振兴为基础,明确‘改革、数字、美育’三个重点,加快推动农民农村物质富裕和精神富足。”相关负责人说。

小桥流水,青山环抱,乡村振兴给乡村带来全新活力。

村落有致间的“农美”图鉴

“看得见山、望得见水、记得住乡愁”——

这既是农民群众对生活的美好向往,也是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总体要求。

11月22日,省委宣传部公示,东湖街道高槐村入选首批省级乡村文化振兴样板村。

高槐村,德阳主城东郊7.5公里,一个曾经的市级贫困村、空壳村。

几年前,城里人胡榕夫妇来到这片田野,开创了乡村在文创产业找饭吃的新路子,现在,高槐村成了“植染+手工”特色民宿、非遗潮汕工作室、乡村音乐主题客栈等集聚的文创高地。

前后引进乡村音乐、青溯植染、“非遗”潮扇等新业态50余个,建立创新协作平台,构建了“农文旅+众创田园”产业模式。定期举办“赋能高槐”众创营培训,引导产业差异化发展,实现乡间美食可吃、休闲咖啡可品、田园民宿可住、特色产品可带,实现年接待游客约50万人,旅游综合收入超5000万元,入选“2020年全国乡村特色产业亿元村名单”。

以前的贫困村、空壳村,现在,鲜花盛开、咖啡飘香,成了“诗和远方”的网红打卡地和特色文创基地,被游人称为德阳的“北欧乡村花园”。

不止是高槐。旌阳探索全域推进乡村振兴的旌阳路径,建立起乡村振兴的“旌阳标准”,打造“旌韵高槐”“红光印象”等5个乡村振兴样板。

乡村要活力,更要美,旌阳用“乡村美育提升”行动为乡村铸魂。

12月初,11位知名艺术家结束了旌阳区的艺术驻留活动,3个月间,艺术家在东湖街道、天元街道、孝感街道、孝泉镇、新中镇5个点位深挖文化资源,创作根植于旌阳文化的艺术品……

艺术家驻留,彰显着旌阳践行“美丽中国”、“美丽四川”、“美丽德阳”,建设“大美旌阳”的力度。

如今旌阳,正进行“艺术旌阳、焕彩城乡”美育提升行动,以美学教育、城市更新和乡村振兴为方向,打造新时代艺术天际线和风景线,构建美丽空间,创造美好生活,营造美育环境,建设具有时代特征、国际品质、文化特色的“美丽旌阳”。

“美”在育,城市建设起社区美育中心,乡村孵化起美育基地,美育课堂开起来,一批有美感的本地师生、新农人、新社区人涌现。

“美”在城,将艺术因子融入城市更新行动,进行城市美学提升,从特色街区打造、城市公园建设、老旧小区改造等多方面彰显城市美学艺术。

“美”在村,充分结合艺术和乡村,纵深推动美育提升行动,打造各具特色的现代版“富春山居图”,打造桂花村、龙居村、高槐村、红伏村4个艺术乡村。

一幅各具特色的现代版“富春山居图”呈现,这里正成为美美与共、人人向往的诗和远方。

智慧手段下的“农兴”图鉴

旌阳的乡村振兴“图鉴”离不开数字赋能。

11月23日清晨,几辆货车从旌阳区孝泉镇出发,满载着精品鲜蔬。这些蔬菜包装上印有专属二维码,实现对农产品从种植到销售全过程追溯。

蔬菜专属溯源二维码背后,是由数字农业生态铺开的“一张网”。

这张“网”,详实记录了农作物生产过程中全天候、不间断、全维度的监测数据,构建起农作物全生长周期的数字化模型,让生产环节一览无余。

几公里外,旌阳区农业农村局内,“旌阳区数字三农全景看板”系统终端大屏上,有“一张图”,点击进去,对应地块的地理坐标、土地性质、面积、承包权属、流转情况等“身份信息”清楚显示。

工作人员介绍,该系统将各部门涉农信息数据资源整合,以“1+3+N”旌阳数字农业管理模式为主体架构,支撑“一网一链”的大数据全景版图。

2020年以来,省委明确提出争创国家数字乡村试点,德阳把数字乡村建设作为乡村振兴重要内容。旌阳区也把数字农业作为建设数字乡村的“先手棋”和加快农业农村现代化的“关键招”。引进一流农业数字化和区块链技术企业,系统谋划以“一图、一网、一链”为标志的数字农业蓝图。

“一图”是“1+3+N”全区域资源管理图。“一网”指的是天空地一体化物联网系统,为一张图提供数字化支撑。“一链”,则串起商家、渠道、人才、金融、服务,实现产品溢价,打造旌阳数字农业产业化生态链,推动农业高质量发展。

探索数字农业新模式仅7个月,旌阳区就有超6.4万个农用地块拥有了“身份证”,2549家新型经营主体上了图,“旌韵高槐”数字农业展示馆、“青甜扬嘉”数字农业示范基地等4个示范场景建设基本完成。

数字加速赋能,乡村振兴在望。

改革有道中的“农富”图鉴

旌阳——全国第二批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试点县、全省助农增收先进县。

改革基因在这片古老的土地上传承,从未断绝。

只是这一次改革不同,由“分”到“合”,演绎出另一番图鉴——集体经济繁华盛开。

距市区1公里的旌阳区孝感街道红伏村。50年前,在党中央“农业学大寨”的号召下,勤劳勇敢的红伏人开创了“红光精神”。

红光村一度成为全省“农业学大寨”典型,“学大寨、赶红光”成为当时响亮口号。2007年红光村与伏凤村正式合并为红伏村。

50年后的今天,红伏村先后成立集体资产、土地、劳务、置业、旅游五大股份合作社。

“村民又增加一个身份——股东,涉及到全村1738户,3930人共计6850股的村民利益。”孝感街道相关工作人员介绍说。

短短一年多,红伏村成功实现“两个翻番”目标——第一个翻番:集体经济收入从2019年的70万元,预计今年底可达150万元;第二个翻番:可经营性资产通过清产核资和近两年的发展从124万元上涨到536万元,提前完成翻两番任务。

土地还是那土地,促成翻倍的是改革带来的“新农人”力量。

在孝泉镇五会村,土地股份合作社通过农交所交易平台,将农户入股的4400亩土地经营权集中流转,刷新德阳市单次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交易体量记录;

在天元街道扬嘉村,通过全市首次一次性密封报价,流转土地3580亩,为发展优质粮油蔬菜、农产品加工、冷链物流等特色产业奠定坚实基础……

在旌阳区,这样的改革村有26个。

改革,组织农民以身份、土地、劳动力、房屋、现金等要素入股集体资产土地、劳务、旅游、置业五大股份合作社,开展多种形式的股份经营,推动农村的沉睡资源活起来、闲散资金聚起来、集体经济强起来、农民增收渠道多起来。

这些改革村在盘活闲置资源、推动要素集聚、实施集中开发等方面成效显著,入股农户土地5.1万亩,已流转3.5万亩,预计今年实现总收益3273万元,年底可实现集体经济净收益330余万元。

“26个改革村2021年预计为农户增收4400余万元,集体经济收入10万元以下村减少至33个,占比降至47.8%。”相关负责人介绍说。

不远处,村民们正休憩闲谈。村旁大树下,红伏村村民孙丛容计算今年收入。

“自己种地,一亩地一年忙到头,剩不下几个钱。把土地流转给合作社,一亩地就给1500块。另外还能在这打工,比自己种地划算得多。”孙丛容说,目前她在村上做保洁一个月有1800元收入,丈夫做小工一天有120元收入,将自己的土地流转给合作社,她和丈夫成为打工赚工资的新型职业农民。

乡村振兴,每个农民都会算算经济账。

算好经济账,还要算政治账。农民钱包更鼓了,为保障粮食安全作的贡献更大了,这才是乡村振兴的大账。

秋粮收罢望来年。在季节轮回中,人们迎来下一个憧憬,土地也孕育新的希望。

正是这种生生不息,让旌阳人一路走来,站到新起点。

乡村,这个字眼在旌阳正得到前所未有的尊崇和重视。万事已备,唯有努力。

务实重干,撒播汗水,方能不负厚土!

展开评论(0) 分享链接:
推荐资讯
X
您确定要退出登录?

独家运营:四川成农网科技有限公司

备案号:蜀ICP备18034246号-1

copyright 2017,sc3n.com inc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