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农村日报 冯晓刚
雨城,森林覆盖率达71.6%,空气优良天数全年占比87%。雨城人守护享受着这绿水青山。说到雨城区的旅游,正在创5A的碧峰峡景区、碧峰峡大熊猫基地、上里古镇、周公山温泉等热门旅游景区景点备受游客喜爱。在这些品牌旅游文化的带动下,近年来,雨城区在结合脱贫攻坚、新村建设、乡村振兴等推动乡村产业、文化、旅游各方面都有新的举措。
近年来,雅安市雨城区按照“全域生态化、生态景观化、景观产业化、产业统筹化”的思路,努力探索把青山绿水转化为产业、转化为经济发展和群众福祉的路径。在具体实施中,立足“生态文化旅游融合发展示范先行区”建设,构建“两线协调发展、两翼同步推进、多点统筹发力”的全域旅游产业布局,绘就出融合发展的美丽新图景。
如今,雨城人已充分认识到,唯有不断发展,推动绿色转型改革,在“绿色崛起”之路上下求索,才能更好地实现让农村美起来、农业强起来、农民富起来的发展目标。
森林覆盖率71.6%
关键词·幸福新村
把扶贫开发与幸福美丽新村建设结合起来,幸福美丽新村建设取得由点向面的突破。
在景春新村聚居点,一幅新农村与周边山水田园相映成趣的画面煞是喜人。这个聚居点是雨城区32个灾后重建聚居点之一,村落建设采用院落、街巷布局形成组团式结构方式。
雨城区望鱼古镇,是古代南方丝绸之路严道古道茶马互市重要驿站之一。为了科学保护望鱼古镇,雨城区专门成立了望鱼古镇管理委员会,建立常态化工作机制,努力实现历史文化资源的保存和利用。
按照“业兴、家富、人和、村美”的总体要求,雨城区把扶贫开发与幸福美丽新村建设结合起来,幸福美丽新村建设取得由点向面的突破,已建成一批幸福美丽新村和绿美新村同时,还积极开展传统村落的保护工作和创建特色小镇。
一直以来,雨城区委、区政府高度重视传统村落保护工作,坚持整体保护、传承发展、规划先行、民生为本,并制定出台《传统村落保护发展规划》,积极包装文化底蕴浓厚、传统文脉传承良好的村落。2012年上里镇五家村成功列入第一批全国传统村落;2013年望鱼乡望鱼村成功列入第二批全国传统村落;去年,观化乡麻柳村和碧峰峡后盐村已列入四川省第三批省级传统村落。
南郊乡余家村
按照一镇一特色的原则,雨城区深入贯彻特色小镇建设决策部署,因地制宜,结合特色产业发展规划和扶持政策,制定《雨城区特色小镇建设规划方案》,深入推进特色产业项目落地,力争到2020年,完成5亿元左右产业投资,创建省级特色小镇4个,实现特色产业立镇强镇富镇目标。成功创建国家级特色小镇的多营镇将积极做好产业布局调整,完成城镇功能的转型升级,依托藏茶文化底蕴和良好外部交通条件,建设成为以藏茶为主题的集藏茶种植加工产业与文化创意旅游为一体的中国首座 “中国藏茶小镇”。中里镇发展特色优势农业,培育生态康养、休闲农业、乡村旅游等新业态,推进生态文化旅游融合发展。力争把对岩镇、上里镇、合江镇培育成省级特色小镇,把碧峰峡镇培育成市级特色小镇,把北郊镇、沙坪镇、严桥镇、晏场镇培育成区级特色小镇。
与此同时,雨城区还围绕“住上好房子、过上好日子、养成好习惯、形成好风气”创建目标,全面打造基础完善、管理有效、产业兴旺、乡风文明、环境优美的“四好村”。南郊乡余家村、观化乡麻柳村入选全省“四好村”创建百例。
关键词·全域旅游
大力发展休闲度假康养旅游和乡村旅游,加快发展生态旅游、绿色旅游,力争让全区“处处是风景”。
在距离雅安中心城区8公里,雅西高速公路雅安南站出站口,一个特色酒庄吸引了不少游客的关注。这就是雨城区八步老君山蓝莓酒庄,该酒庄以蓝莓为主题特色,一体化规划建设涵盖餐饮、住宿、垂钓、接待中心、电子商务、农产品展销、酒文化体验区等多种功能设施,2017年10月正式运营。
在观化乡观化村二组,有一家集生态种养、绿色循环、技术培训、休闲旅游和农事体验于一体的现代化农场,成为不少市民周末的休闲好出去。这是由台湾设计师规划设计的九龙山农场,该农场涵盖标准化种植大棚、育雏鸡舍、鱼蔬共生池、接待中心和培训展示厅等功能设施,深度挖掘开发农耕文化。
上里古镇
近年来,雨城区积极发展全域旅游产业,力争让全区“处处是风景”。多营藏茶村、合江镇云台山国家农业公园、观化乡九龙山农场、雅鱼村、凤茗谷等这些新景区新景点,充分挖掘了当地的文化元素,结合产业发展特色,打造完成后受到了广大游客的青睐。
为了搞好全域旅游,雨城区立足 “世界遗产大熊猫栖息地”、“非遗藏茶发源地”等核心优势,以生态文化旅游融合发展为主线,全域布局“十百千万”工程。构建 “两线协调发展、两翼同步推进、多点统筹发力”的全域旅游产业布局,大力发展休闲度假康养旅游和乡村旅游,加快发展生态旅游、绿色旅游。深化北线 “中国-碧峰峡熊猫山谷旅游度假区”、南线周公山旅游度假区、东翼城市近郊生态休闲度假组团和西翼体验式农旅生态旅游区建设,加快推进全区由旅游资源大区向旅游经济强区转变。统筹推进国家生态文化旅游融合发展试验区建设,进一步做大产业,做优产品,做细服务,做靓形象。
到2020年,雨城区将把旅游产业发展成全区国民经济的战略性支柱产业,全区旅游综合收入突破100亿元,旅游接待突破1000万人次,真正把雨城建设成为国家全域旅游示范区和中国国际特色旅游目的地。
九龙山休闲农庄
关键词·乡村振兴
按照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的总要求,雨城区制定了《雨城区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推进城乡融合发展意见》,努力走出一条具有雨城特色的城乡融合发展新路。
着力实现产业兴旺。实施特色产业发展提升计划,重点抓好特色产业升级和优化,进一步优化品种品质和区域布局。推进一二三产业深度融合,发展观光农业、森林康养、休闲农庄、民俗客栈等业态和产品,促进农业单一生产功能向经济、生态、健康、旅游和文化等复合功能转变。
着力实现生态宜居。坚持山、水、田、路、林综合治理,加快基础设施建设。大力推广 “微田园”建设,加快实施农村道路、水系、新村绿化美化行动。做好传统村庄院落民居保护,加快幸福美丽新村建设。探索“特色小镇+林盘+特色产业+景区景点”等模式,规划形成以特色小镇为中心、多个村庄和林盘聚落环绕分布城乡空间形态。
着力实现乡风文明。实施“种文化”和“乡村文化+”行动,开展“书香雨城”全民阅读、“畅享院坝”文化惠民、群众性传统节庆等活动,培树农村文化自信,提升农民职业荣誉感。推进村级文化活动室、数字农家书屋、村级固定电影放映点、文化院坝和体育健身路径、广播村村响、电视户户通等建设。
着力实现治理有效。强化农村基层党组织领导核心地位,实施“一核三治一监督”民主议事决策机制。探索新村聚居点社区化管理的有效路径,强化农民群众自我管理、自我教育、自我服务、自我监督意识。深化“4321”网格化服务管理,构建“网格→村→乡(镇)→区”四级服务管理体系。
着力实现生活富裕。鼓励农民发展龙头企业、农民专合组织、家庭农场等新型农业经营主体,构建“大产业+小农户”格局,带动小农经济进入现代农业轨道。开展“双创”工作,积极培育新型职业农民。深化农村综合改革,让更多的农民群众从改革中分享红利、增加收益。
下一步,雨城区将主动作为,创新作为,深入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对全域乡村进行全面规划、统筹设计,推动村庄规划全覆盖,培育一批特色小镇。牢牢抓住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这个“牛鼻子”,实施“2+3+N”特色农业产业发展计划,积极做好“建基地、搞加工、拓市场、创品牌、促融合”;依托三条百公里百万亩产业带建设,做优北线“融合发展”,南部“雅竹”、东部“雅茶”、西部“雅果(蔬)”四条特色精品产业环线,拓展农业外延和内涵,加快培育农业农村发展新动能,让雨城农业更强、农村更美、农民更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