聚焦
如何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代表们各抒己见——
四川农村日报记者 刘佳 周金泉
政府工作报告明确,我省将大力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
如何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不少省人大代表表示,应充分激活“人、地、钱”三要素,鼓励人才创业就业,通过强化待遇、扶持政策等要素配给,让乡村成为创业热土。
提待遇畅通道让基层干部想干事能干事
“上面千条线,下面一根针。”省人大代表王胜全表示,农业农村要发展说白了这根“针”要扎在乡村。但对村干部而言,近年来随着各项惠农政策的铺开和农业产业化进程的加快,其服务类工作和组织协调工作不断叠加。有些村干部几乎天天“打卡”脱产坐班,待遇却普遍偏低。
对于这一观点,省人大代表邓利军表示赞同。他以丘陵地区为例,村支书每月1430元,村主任每月1290元……“这样的收入远低于外出打工所得,又如何吸引有能力、有见识的年轻人回乡发展呢?”
“工作量大,待遇低,直接导致现在农村干部选配难、稳定难。”省人大代表立胡左格说。
资料图片
如何化解这一系列问题?“提高待遇,解决身份,予以提拔。”王胜全代表建议,首先进一步提高村干部工资水平;对于有业务能力、奉献精神、实绩突出的村干部,可考虑直接过渡为村级公务员或事业单位编制人员,让他们可以在当地工作至退休;对于特别优秀的村干部,应打通其上升、转正录用的通道。
“在待遇上面,也可以考虑每月增加一定工龄补贴,激励符合条件的村干部长期服务基层。”立胡左格代表说。
邓利军代表认为,要杜绝一些年轻人将基层工作作为“跳板”的情况,也需要一种待遇增长和考核挂钩的长效机制,从而调动村干部想干事、能干事的积极性。
优化要素配给吸引“乡贤”返乡创业
“乡村尤其是丘区乡村衰退,是我省实现乡村振兴所面临的一大问题和挑战。”省人大代表李后强表示,乡村衰退表现为农业副业化、农村空心化、农民老龄化等问题。李后强代表认为我省实施乡村振兴战略,需要从规划、产业、治理等多处着手,而其中的难点就在于“人才”二字。
“新型农民是实施乡村振兴的主力军。”对此,李后强代表认为要着力打造好几支队伍:一是打造好农业科技研发与推广队伍。二是打造好乡村基层管理队伍。三是打造好农业生产经营队伍。“尤其是要进一步完善农村实用人才的培育政策和扶持政策,想方设法留住年轻人,吸引年轻人务农。”
“要让年轻人作为主力军的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回乡创业,需要加大培育力度。”省人大代表王翠花表示,当下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发展面临融资难、融资贵、农业基础设施配套差、农业建设农用地指标少等诸多制约。针对这一现状,她认为应从政策层面上予以扶持,加强各类要素配给。“如农业建设用地指标少这一问题,应制定全省农村发展用地年度计划保障制度。同时,可在部分乡镇先行先试,探索基本农田易地保护耕作,建设用地易地使用建房,增减挂钩指标易地流转等制度。”
“要着力强化能人培育机制。”省人大代表蒋兰青则建议,对于有能力、有抱负的现代农业创业者,应给予物质精神双重奖励,提升“能人回引”水准;要大力开展农产品营销人才、农业科技推广人才、发展专业合作社的带头人的技能培训,增强农业就业和农村的吸引力,鼓励、支持广大青年特别是大中专毕业生投身现代农业。同时,要推广农村资金互助合作社,解决合作社成员产业发展资金不足问题;发展农业技术合作社,为产业发展提供技术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