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科学选址、合理布局,重点向贫困地区和贫困村倾斜。
◎ 优先选择基础设施较为完善的场所进行益农信息社新建或改造
◎ 鼓励企业等社会资本多元主体参与益农信息社的建设运营
◎ 优先从返乡下乡人员和有志于从事信息服务的农村青年中选聘信息员
(四川农村日报记者 张立峰)1月17日,记者从省政府网站获悉,省政府办公厅近日发布 《关于整省推进信息进村入户工程的实施意见》(以下简称 《意见》),要求大力推进我省信息进村入户工程示范工作,把信息进村入户打造成实现乡村振兴战略的基础性工程和“互联网+”行动在农村落地的示范工程。
《意见》指出,信息进村入户是推进“互联网+现代农业”发展的重要抓手和突破口。2018年,全省要加快实体农业的数据化、在线化改造,以信息流带动技术流、资金流、人才流、物资流等各种生产要素向农业农村集聚,与农业生产、经营、管理、服务深度融合,形成“线上农业”和“线下农业”融合发展格局,实现产业链重构、供应链畅通、价值链提升。
资料图片
根据 《意见》,2018年上半年我省将建成并运营3.7万个村级益农信息社,覆盖惠及全省80%的行政村,实现网络全覆盖、服务无盲区、运营可持续。到2020年村级益农信息社基本覆盖全省所有行政村。
益农信息社如何建设?《意见》指出,必须“有场所、有人员、有设备、有宽带、有网页、有持续运营能力”,实现公益服务、便民服务、电子商务服务和培训体验服务全覆盖。益农信息社的建设由各地政府牵头组织,涉农部门与运营企业共同参与,科学选址、合理布局村级益农信息社,协调落实好建设地址,并重点向贫困地区和贫困村倾斜。
资金方面,益农信息社将采取“政府补贴、企业建设、先建后补”方式,优先选择村委会、农技推广服务机构、农村党员远程教育点、农村商业、金融、通信、电商服务及供销社服务网点等基础设施较为完善的场所,进行益农信息社新建或改造。《意见》鼓励企业等社会资本多元主体参与益农信息社的建设运营,统一使用“益农信息社”品牌,统一设计制作门头门牌并统一编号。
《意见》明确“政府修路、企业运营、社会跑车、农民取货”的职责定位,形成“政府+运营商+服务商”三位一体发展模式,构建政府推动力、市场活力、社会创造力相依相进的动力机制,依靠公益服务聚人气,实现商业服务可持续。2018年,我省将统筹各方资源、加强部门协同,健全政府与运营企业的合作机制,优化运营企业与益农信息社一体运作、共建共享、风险共担的利益机制,构建省级统筹、市级协调、县为主体、村为基础、社会参与、合作共赢的建管体制和市场化运行机制。
此外,《意见》还强调加强村级信息员队伍建设。我省将按照“有文化、懂信息、能服务、会经营”的原则和标准,优先从返乡下乡人员和有志于从事信息服务的农村青年中选聘益农信息社信息员。全面开展农民手机应用技能培训,创新培训内容和方式,让手机应用成为农民发家致富的好帮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