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燕芳/文 李萌 司维佳/图 )为积极响应乡村振兴战略的号召,助力推动乡村振兴;四川农业大学商旅学院花开明月团队于7月12日-14日赴成都市蒲江县明月村开展了暑期社会实践活动,对明月村游客体验及村民相对剥夺感进行了调研。
(图为团队合照 李萌摄)
前期团队多次召开会议,确定调研主题与分工,并就调研形成安排进行确定。调研过程中团队分为两个小队,分别对游客体验和居民相对剥夺感进行问卷发放和访谈。负责游客体验调查的成员,分别进入刘氏陶坊、明月窑、岚染工坊、谌家院子等对游客进行调研,最终收回有效问卷210余份,访谈30余份。其中38.71%的游客认为自己从此次旅程中近距离体验到了当地的文化,47.31%的游客队当地居民的印象很好。
(图为团队成员吴燕芳在刘氏陶坊访谈游客 司维嘉摄)
调研居民相对剥夺感的成员则走进居民家中进行访谈和问卷发放,在与居民交流的过程中了解到:明月村的居民大多以农业为主,靠种植茶叶、猕猴桃、雷竹等为生,并以此参与到观光旅游中;村内许多产业多为外来村民。关于旅游给自身带来的改变,众说纷纭;有的村民认为自己现在的日子和以前的区别不是很大,仍旧是靠着农业维持生计,而部分参与到旅游接待中的居民则认为旅游业的发展改变了自身的发展状况,对现在的状况感到满意。
(图为团队成员郭叙深入居民家中与居民进行访谈 李萌摄)
(图为团队成员拍摄的明月村漫游图 司维嘉摄)
在调研过程中,团队也发现了一些明月村与众不同的地方。首先,村子内有完善的旅游发展管理体系,设立了专门的旅游合作社;帮助游客尤其是团体游客预订住宿、餐饮、交通、体验项目等,提供一条龙服务;游客不用单独和店家对接;既节省了游客的时间,又为旅游合作社创收,直接带动整村子内部相关产业的联动发展;且保证了价格的公平公正和稳定。其次,明月村既有具有普通农村的特点,又有别于其它的农村;不像川南的许多农村那样,放眼望去全是一座又一座的山;村子的地标“明月艺术新村”的设计不同于普通的在村口立一块石头或是木牌的村子;就连村子内部为数不多的垃圾桶也结合了本地的特色,采用陶制的垃圾桶,上方悬挂草帽,摆放在不同的点位;但数量不是特别多,在道路边几乎看不到垃圾桶。村内的交通也很方便,离镇上距离较近,虽然村子里面只有一家便利店,但是对日常生活的影响并不算太大;村里面有自己本土的陶艺文化,作为支撑,又引进了不少的新村民项目,村民以不同的方式参与到旅游当中,如开民宿、做餐饮、成立手工作坊等;但绝大部分老村民还是以农业为主,靠种植茶叶、雷笋等为主要收入;参与到旅游接待中的也只是少部分村民,且多集中在明月新村。
(图为团队召开调研总结会议 司维嘉摄)
明月村作为成都最具人气的理想村落,它的旅游业发展为乡村旅游的发展树立了榜样;作为旅游业发展中最重要的因素旅游者和居民,对于旅游业发展的满意程度,对推动旅游业的发展有着重要意义。此次社会实践活动,不仅使团队更清楚的掌握了明月村的发展现状,更为团队成员助力乡村振兴提供了有力的依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