扫码二维码

关注公众号

市州频道: 成都 绵阳 眉山 泸州 南充 广元 雅安 达州 广安 宜宾 遂宁 乐山 内江 自贡 巴中 资阳 德阳 攀枝花 甘孜 阿坝 凉山
农家手工苕粉遇困境:小作坊如何做出大产业?
来源:四川三农新闻网 时间:2018-01-12

    记者 吴晓彤
  进入冬季,德阳市罗江区调元镇百花村的红苕获得了丰收,一些村民也开始制作红苕粉。用木棍在田边搭起架子,将一根根色泽黄亮的粉条挂在木棍上,远远望去,这些晶莹剔透的粉条犹如一挂挂瀑布。
  百花村是罗江红苕粉生产传统村,从清末开始这里就有了红苕粉的生产作坊,兴盛时期全村至少有300余户都在制作红苕粉。
  因晶亮透明、筋道耐煮、柔润爽滑,百花粉丝逐渐在周边传统农贸市场打响了名号。然而,近几年随着市场需求不断变化,纯手工的百花粉丝却遇到了困境。
    无品牌无认证 手工苕粉卖不起价
  百花村3组村民周章兴不到20岁就跟着父亲学起了做苕粉,到现在已经做了30年。周章兴家的院子就是一处手工制作粉条的场地。“洗苕、磨浆、出淀粉、晒粉团、打芡、揉面、上瓢、打瓢、捞锅、拾绺、晒干……从收红苕到最终制成苕粉有10多道传统工序。”周章兴说。
  百花村地处丘陵地带,土壤干湿度适中,红苕生长周期长,淀粉含量高,特别适合制作手工粉。过去村里家家户户都种红苕,每到秋冬季节村民就用红苕制作粉条。靠着这门传统手艺,近几年,百花村苕粉产业快速发展,年产量平均为20多万公斤,年产值近200万元。

3.jpg

资料图片

  发展的同时,百花粉丝也遇到了困境。对此,周章兴“倒起了苦水”:虽然苕粉不愁销,但在规模化生产冲击下,百花村的手工苕粉竞争力逐渐降低。“卖出去价格为12元/公斤到16元/公斤,除去成本,每公斤利润也就2元左右,而超市里品牌粉丝却卖到20多元每公斤甚至更高。”如今百花村坚持做手工苕粉的只剩下17户了。
  百花村村委会工作人员、百花粉丝专业合作社成员周秀芳也曾尝试和超市洽谈,但却因没有“QS”质量认证、没有品牌,都被婉言拒绝。“‘QS’认证需要标准化生产,而现在家庭作坊式的生产条件达不到。”
  “没得认证和品牌,确实卖不起价。”33岁的董志强是村里为数不多还在做手工苕粉的年轻人,即便这两年“触电”互联网,他微店的销售数据也很一般,每年销量仅500公斤左右。
    急需“龙头”带动 规模经营才能闯入大市场
  鉴于手工苕粉已成为百花村一张“丢不得”的名片,当地不少人开始思考:如何让家庭作坊做成大产业?
  为给手工苕粉打品牌、提身价,百花村里成立了专业合作社,并聚集了120户社员“抱团取暖”。但由于合作社依靠原始家庭作坊进行生产,经营规模小,产品竞争力依然很难提升。
  “只有实现规模经营才能闯入大市场。”调元镇党委书记谭海林说。在研究了其他地方的手工苕粉产业后,谭海林和当地农业部门的工作人员发现转型才是最佳出路,“要让百花粉丝专合社真正发挥作用,通过专合社对红苕种植进行规范和监管,并组织统一收购,同时要求生产大户严格按传统的流程加工制作。”
  谭海林说,还要尽快成立或引进一家龙头企业,专门生产粉条,并吸纳、合并家庭作坊为配套加工户,引导不具备取证条件的家庭作坊作为企业的车间进行标准化生产,并以“散户挂龙头”的生产经营模式,实行生产、检验、销售一体化,使村里的家庭作坊从“散枝旁叶”到“嫁树结果”,实现规范生产经营。
  谭海林还有更大的期望:既通过严格把关每道加工工序,保证手工粉质量,又在打浆、晾晒等环节融入现代科技,全面提升产量,让每个社员真正从中尝到甜头,让百花粉丝产业壮起来。

展开评论(0) 分享链接:
推荐资讯
X
您确定要退出登录?

独家运营:四川成农网科技有限公司

备案号:蜀ICP备18034246号-1

copyright 2017,sc3n.com inc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