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产茶著称的名山区,仍有一部分不适宜种茶的区域,这些区域该如何发展呢?
四川农村日报记者 周金泉
雅安市名山区以产茶著称,然而既便如此,该区仍有一部分不适宜种茶区域,这些区域该如何发展增收致富产业呢?1月4日,记者在名山区车岭镇了解到,该镇一些不适宜种茶区不再只盯着茶,而是因地制宜转向发展养殖以及果蔬等产业,这样,集体和村民都可实现持续增收。
入股养竹鼠 赚钱好分红
在车岭镇悔沟村新建的养殖场,一只只肥硕的竹鼠再过不久就要下仔了。竹鼠养殖现已成为悔沟村的新兴产业。
“我们村从上世纪90年代就种了几百亩茶,但是产量低、死苗率高。后来,我们还从10公里以外的适宜种茶区运土过来换土,最终还是不行。每亩产值才几百元至1000元左右!而村里的几百亩竹子,近年也因行情太低而卖不出去。”悔沟村村支书王德龙介绍说,去年4月,经帮扶单位雅安市委组织部的推荐,村里决定养殖竹鼠。一是竹鼠效益高,在成都和雅安市场供不应求,二是村里的几百亩竹子正好供竹鼠食用。
去年7月,悔沟村利用雅安市委组织部支持的党建扶贫资金建起了竹鼠养殖场,并于9月前往广西考察学习引进回了420只种鼠。悔沟村采取村干部带头入股的方式引领贫困户养殖竹鼠,村支书、村主任分别入股3万元,妇女主任、村文书分别入股2万元,饲养员入股2万元,六组组长入股5000元。另外,村上将一部分产业周转金借给28户贫困户,让他们每人以1000元入股。此后,村上成立了竹鼠养殖专业合作社,把贫困户都吸收为成员,下一步将为成员优惠提供种鼠、免费技术服务和回收产品。
王德龙说:“合作社租赁养殖场使用,每年要向村集体支付租金1.2万元;等下一步有了产品,广西那边的老板说了60元/斤包回收,另外,竹鼠在雅安和成都也很好卖。等赚了钱,大家分红。”
资料图片
发展竹菜果 大家有钱挣
车岭镇金刚村,有一半的土地不适宜种茶。过去,金刚村的这一半不适宜种茶区域,仅仅种植玉米等传统农作物,但效益太低了。近两年来,该村结合脱贫攻坚发展雷竹以及引进业主发展果蔬产业,村民既能有雷竹的收益,也有了土地租金和在业主基地务工的收入,村集体也多了一份租赁大棚等设施的收入。
金刚村第一书记张纯介绍说:“帮扶部门区林业局支持我村非适宜种茶区发展雷竹,苗子9元/株,林业局就补贴了6元,农户只出3元。2016年6月,村上115户农户参与种植了220余亩雷竹,去年又补植了2000多株苗子。预计第三年就能投产,年创收可达50万元。而且,雷竹管理粗放,挖笋时间一般只有40天,不影响村民出去务工。”
农户韩加刚早在8年前就在村里带头种雷竹了,他种了12亩,农户的一部分雷竹苗都是他提供的。他说:“雷竹笋的亩产值高达6000元,一般也有三四千元。现在,我们成立了竹笋种植专业合作社,到时候统一组织销售到名山和雅安。等今后我们的量起来了,老板都会自动找上门来,我们在地头就可批发出去了!”
据张纯介绍,为了帮助非适宜种茶区农户找到出路,金刚村去年初还利用60万余元项目资金建起了50余亩的大棚,通过公开招标的方式,引进业主种植时令蔬菜和冬草莓,村集体每年可收1万元大棚租金。
“上半年种蔬菜,搞批发;下半年,种冬草莓搞体验采摘。”业主詹绍奎说,“我来发展,农民也有搞头。每年的土地租金都是1000元/亩;季节性用工一天就请几十上百人,光去年我就开了20万元工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