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农村日报记者 刘佳)记者1月9日从成都市统筹城乡和农业委员会获悉,成都市政府日前出台《关于高标准建设粮食生产功能区和重要农产品生产保护区的实施意见》(以下简称《意见》),明确将深入实施藏粮于地、藏粮于技战略,确保粮食安全和保障重要农产品有效供给,力争用5年时间基本完成粮食生产功能区和重要农产品生产保护区 “两区”建设任务,确保成都“两区”农田基础设施配套率达到80%,5年内“两区”适度规模经营率达到80%以上,农业全产业链综合服务覆盖率超过95%。
《意见》提出,将以100万亩菜粮基地高标准农田建设提升行动、高标准农田建设和土地整治为依托,重点实施高效农业节水行动,提升农田灌排能力、土壤培肥能力、农机作业能力,实现田网、渠网、路网、观光网、服务网、信息化网、设施用地网 “七网”协调,机械化、规模化、标准化“三化”联动,确保全市“两区”农田基础设施配套率达到80%。
资料图片
成都将充分运用土地确权颁证成果,健全农村土地“三权分置”机制,进一步放活土地经营权,深入推广以土地股份合作经营为核心的“农业共营制”和“土地预流转+履约保证保险”“全程托管”等新型经营方式,全力推进粮油适度规模经营,力争5年内“两区”适度规模经营率达到80%以上。同时,将全面提升146个标准化基层农业综合服务站功能,健全集农技指导、信用评价、金融保险、质量监测、法律服务等于一体的公益性和经营性相结合的农业社会化服务组织,力争5年内农业全产业链综合服务覆盖率超过95%。
成都将促进三次产业深度融合。不断优化粮油产品供给结构和质量,加快发展农产品精深加工、农业休闲文化创意、农业会展博览等新产业,提升完善农村电商、冷链物流、观光休闲、康养体验等新业态,延伸“两区”创新链、产业链、价值链、生态链。将加强耕地保护和质量提升,积极推广低碳循环发展模式,大力发展绿色、有机、无公害农产品。推动“一控两减”和农业废弃物资源化循环利用,力争秸秆综合利用率达到95%以上。
《意见》明确将优化财政支农结构,创新金融扶持方式。对在“两区”范围内种植水稻、小麦50亩及以上的同一适度规模经营主体,由市级财政按照200元/亩的标准给予奖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