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廷贵 陈杰 记者 程海英)泸县是典型的丘陵农业大县。近年来,泸县水务局围绕水利“补短板强弱项,强监管优服务”工作主线,以党建引领改革发展,坚定不移实施乡村振兴战略,以建设运转协调、功能齐全的水利工程为基础,以深化水利综合改革为动力,全力推动全域水利灌溉、全域饮水安全、全域生态治理。“十三五”以来,泸县水务局共计完成水利投入8亿余元,为乡村振兴提供有力的水利保障。泸县水务局被评为全省水利脱贫攻坚、农村水利、水土保持、河长制等工作先进集体,荣获泸州市“记二等功”公务员集体等荣誉,成功创成四川省最佳文明单位、全国水利文明单位。

泸县三溪口水库
建管并重 推进全域水利灌溉
坚持大、中、小、微并举,蓄、引、提相结合,依托水利发展资金、病险水库除险加固、中型灌区节水改造与渠道配套等项目建设,大兴农田水利建设,持续改善农村水利基础设施条件。
三星桥小(1)型水库建成投运,新增库容287万立方米,新增灌溉面积6695亩;除险加固病险水库47座,恢复灌面2万余亩,恢复蓄水160万立方米。加大中型灌区渠系配套及节水改造力度,对朱梅滩、艾大桥、三溪口水库等灌区实施渠系配套及节水改造,累计整治及新建干、支渠150千米,配套支、斗渠54.6千米,新建、整治相关配套设施100处,解决了渠系配套不完善、渠道年久失修等问题。
针对丘陵地区地形特点,创建农田水利项目建管方式,紧跟新技术、新材料发展步伐,大力发展以安装PE管道为主的田间高效节水灌溉工程,每年可节水1260万立方米,节能减排综合效益显著。2017年,四川省高效节水灌溉工作会在泸县成功召开,大田管灌模式在全省推广。同步试行农业水价综合改革,完成改革试点面积26.99万亩,有效调动群众积极主动参加工程管护,保障了工程效益的充分发挥。目前,全县已建成塘、库、堰等各类水利工程11400余处,蓄、引、提水能力累计2.2亿余立方米。

高效节水灌溉项目区新林村
城乡统筹 构建全域饮水安全
坚持城乡统筹,按照“建大、并中、减小”的原则,依托已建成的中、东、西、北“四线”供水体系,大力推进农村饮水安全工作,着力形成城乡供水一体化供水格局。
嘉明镇水土保持项目区
通过采取银行融资、社会投资等方式多渠道落实饮水安全项目资金3亿余元,完成泸县一、二期村镇供水改造工程、神仙桥三期集中供水站取水口等工程,改(扩)建集中供水站2座,铺设供水主管网718公里,积极推进泸县“共饮长江水”工程建设,不断健全中、东、西、北“四线”供水体系,让全县303个村(社区)60万余居民用上自来水,20余万农村居民饮水品质得到巩固提升,全县农村集中供水率达到86.3%,自来水普及率达到75%。由于成绩显著,泸县神仙桥水厂被评为全国首批100个农村规范化水厂之一。
强化行业监管,严格管理,督促指导供水企业严格工艺流程,切实抓好水质管理,不断提高供水质量。积极推进水厂产权和经营权回收,完成16个镇“两权”回收,理顺了农村供水管理和经营机制,农村集中供水工程总体运行持续向好。
综合治理 建设全域生态水域
以全面推进河(湖)长制为重要抓手,健全了河长制组织体系,认真制定和落实“一河一策”管理保护方案,常态开展清河、护岸、净水、保水“四项行动”。加强河道岸线管理和保护,划定河道管理范围226公里。加强河流水质监管,取缔餐饮娱乐趸船4艘,河流水质持续改善。
泸县九曲河连通工程
认真落实最严格水资源管理制度,加大节水宣传力度,严格取水许可,全县用水总量、用水效率和重要江河水功能区水质达标率均在“三条红线”控制范围内,泸县被列为全国第三批节水型社会达标县。持续实施坡耕地水土流失综合治理项目,实施坡改梯工程1.6万亩,综合治理坡耕地水土流失面积97平方公里。扎实开展水库“还清工程”专项行动,共终止三溪口等65座水库的水产养殖承包合同,取缔肥水养殖。
实施河流系统治理,围绕“生态改善、防洪治理和城镇建设相结合”工作主线,大力开展江河治理工程建设。新建堤防生态堤防工程12处36公里、河湖引流通道0.5公里,有效应对了2020年沱江“8.18”、长江“8.19”大洪水,确保了群众生命财产安全。成功创成全国第二批全省唯一的水系连通及水美乡村治理试点县。
着眼长远 加快水利现代化建设
“十四五”期间,泸县水利工作围绕乡村振兴为重要抓手,按照统筹水资源、水生态、水环境、水灾害系统治理的总体思路,全力保障现代水安全,加快水利现代化建设。
继续实施全域水利灌溉工程。开展国家重大水利工程规划,配合开展向家坝灌区(二期)、长征渠引水工程前期规划工作,着力破解工程性缺水问题。加大中型灌区节水改造、除险加固病险水库以及小型工程维修整治进度,着力解决农田灌溉“最后一公里”问题。
水美新村喻寺谭坝村
实施全县共饮长江水工程。投资4.5亿元新建制水厂1座,新建或续建改造管网配套2288千米,着力形成城乡一体化供水格局,农村自来水普及率达到88%以上。
实施防洪减灾工程。突出生态优先,实施云龙等6处堤防工程建设,综合治理河道37.5公里。致力沱江和濑溪河防洪治理工程,全面提高防灾减灾能力。
强化河湖管理保护。以创建全省河湖管理保护示范县为目标,深入推进河湖长制,坚持标本兼治,全面夯实河湖管理基础工作,有效管控涉水空间,努力建设幸福美丽河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