扫码二维码

关注公众号

市州频道: 成都 绵阳 眉山 泸州 南充 广元 雅安 达州 广安 宜宾 遂宁 乐山 内江 自贡 巴中 资阳 德阳 攀枝花 甘孜 阿坝 凉山
鸭鹅之乡的突围之路
来源:四川三农新闻网 时间:2018-01-04

    ——开江县依托“221工程”发展畜牧产业纪实
    四川农村日报 何努
    达州市开江县新宁镇白云村如今又多了个致富能手。近日,笔者来到居住在该村易地扶贫搬迁安置点的村民陈礼彬家中,其屋旁微田园的菜蔬长势喜人,明亮整洁的室内电视沙发一应俱全,扫一扫门上张贴的二维码,家庭成员、收入台账、帮扶图文等信息一一尽显,最引人注目的是这样一串数据:家庭人均纯收入2014年2390元、2015年3370元、2016年4100元、2017年8230元……
    陈礼彬家庭收入接连增长的背后,离不开他的“致富经”。近年来,他靠家庭农场发展麻鸭与生猪养殖,取得了很好的经济效益。“养殖效益的好坏关键在技术,是县里的畜牧专家收了我这个徒弟,才使得我家的麻鸭、猪儿长得好、肉质优良。”
    跳出传统思维加快农业产业转型
    开江县是全国绿色农业示范区、中国油橄榄之乡、四川银杏之乡、四川鸭鹅之乡、全省乡村旅游示范县。在依靠产业助推脱贫的实践中,开江县既尊重自然规律又尊重市场规律,着力避免盲目的同质化发展。该县依托橄榄油产业集群、银杏实业、宝源白鹅、雪峰现代农业示范区等一批产业龙头项目,大力实施“221工程”(两棵树——油橄榄、银杏;两只禽——开江麻鸭、白鹅;一篮菜——绿色果蔬),积极开发农产品,延伸农业产业链条,从做大支柱产业、做强优势产业、培育新兴产业入手,大力发展现代农业,构建了多元主导、多极支撑、具有较强竞争力的现代农业产业体系。
    在发展“两只禽”的过程中,开江通过政府引导,以基地建设为支撑、产业升级为抓手、品牌提升为引领,科学试养,精心选育,发掘出了独具特色的畜牧资源。
    开江县委书记罗建说:“我们按照稳生猪、强水禽、攻牛羊的发展思路,坚持畜牧产业与新村建设相结合、与扶贫攻坚相结合。着力构建以家庭经营为基础、合作与联合为纽带、社会化服务为支撑的立体式复合型现代畜牧业生产经营体系,加快畜牧业转型升级,不断延伸畜牧产业链;结合县情,突出生猪、水禽两大主导产业,‘不求大而全、但求小而精’,走精细、精致、精品畜牧业路线,着力打造开江特色畜牧业。”

3.jpg

工作人员在精心管理孔雀雏苗

    开江宝源白鹅开发有限责任公司的成立,构建起了开江麻鸭、白鹅产业的完美链条样板。
    通过不断探索实践,已形成集良种繁育、商品养殖、加工销售宝源公司融合发展的全产业链生产体系。在发展中采取“公司+基地+农户”的模式,建设鸭鹅养殖基地30个,带动4100多户农户养殖鸭鹅,2017年出栏成品鸭鹅600多万只,户均增收1.13万元。
    走进该公司的 “四川白鹅一级扩繁场”,只见树木成荫、绿草萋萋、鸭鹅成群、池水涟漪,曲项天歌,戏水欢唱,好一幅悠然自得的田园牧歌景象。
    在其加工厂,工人们正忙着在各自的生产线上加工生产鹅肉午餐罐头、休闲食品、卤制食品……厂外停着几辆运货车,都是与公司签了产品购销合同的经销商的物流车,排队等着接货。
    “我们的‘鹅全食’系列产品在各大商品交易会上都备受青睐,鹅肉休闲食品、鹅肉午餐肉罐头和鸭鹅卤制食品市场很不错。”公司负责人介绍,在第七届秦巴商品交易会上,订单同样是接踵而至。
    提升农民技能 发展特色畜牧产业
    在提升技能上,开江不断强化部门专业人才常年全覆盖培训和社会专业人才常态化培训。
    “我们建立了部门专业技术人才资源信息库,根据专业人才现状,有针对性地制定培训计划,采取‘请进来讲授、送出去学习、随时相互交流’等方式对专业人才进行培训,确保每个专业人才年均受训1次以上。”开江县畜牧局局长伍明波介绍说。
    同时,开江还不断强化利用县畜牧兽医学会的信息、技术优势,将县域内分散于龙头企业、规模养殖场(户、小区)、专业合作社、协会等组织内的畜牧兽医专业人才组织起来,加强与科研院校的深度合作,通过定期学术交流、定期信息发布、定期外出考察、争取或自主选择实施科研课题、随时面向行业技术服务等方式,对社会畜牧兽医专业人才进行培养、培训,大幅度提高社会专业人才技能。既为部门专业人才队伍发展准备后备力量,更为全县畜牧业发展奠定雄厚的技术基础。

3.jpg

骑龙乡新店子村为贫困户组建的规范化养殖场

    “找专家,一个电话就搞定了。”开江高级畜牧师左清明,常年带领着他的“智囊团”穿梭在开江乡村,上门指导养殖技术,及时进行疾病防控。除此之外,还带出了一批批“土专家”,村民陈礼彬就是其中一员。
    在畜禽疾病防控上,开江坚持以预防为主方针,实行群防群治。
    严格按照动物防疫“政府保密度、部门保质量”和“六个100%”的总体要求,扎实开展高致病性禽流感、牲畜口蹄疫、高致病性猪蓝耳病、猪瘟、鸡新城疫等重大动物疫病强制免疫。
    除了防控,提高产品质量是做强畜禽产业的关键。
    开江县加大了投入品整治和动物卫生监督力度。2017年,检查兽药、饲料经营企业237家次、规模养殖场1472家次、生猪定点屠宰场68个次,发放兽药、饲料质量安全经营、使用宣传材料422余份,检查兽药、饲料品种1320余个,3400余批次。其农产品质量安全检验检测站“双认证”顺利通过评审验收。
    在污染治理上,开江对规模养殖场、适度规模养殖户定期进行全面清查及典型调查清理整治行动。从一级水源保护区入手,对禁养区、限养区内的养殖场(户)进行了拉网式调查统计和专项治理,真正达到了“既要发展,又要生态”的目的。
    科学发展养殖 鼓足养殖户钱袋子
    “我们在全面深化改革过程中,将农业生产体系和经营体系结合实际,因势利导,打破常规,寻求突破,推出了 ‘稻鸭共育’生产模式。”开江县委副书记、县长周建平说。所谓“稻鸭共育”即:以田养鸭,以鸭促稻,促使鸭与水稻共栖生长,实现稻鸭双丰收。
    稻鸭共育技术是指将出壳15天左右的雏鸭全天候放入稻田,利用鸭子旺盛的杂食性,吃掉稻田内的杂草和害虫;利用鸭不间断的活动,产生中耕浑水增氧效果,促进养分物质循环,刺激水稻生长,增强植株的抗性;同时鸭的粪便作为肥料,在施足生物有机肥的基础上,水稻移栽后基本不追施无机化肥和农药;鸭还可为水稻除草、控虫、松土、供肥和提供刺激源,稻田为鸭提供充足的水源、适量的食物以及劳作、栖息的场所;在稻田有限的生态空间里生产出无公害、安全、优质的大米和鸭肉。

3.jpg

开江县靖安乡竹溪村“稻田+”产业示范基地

    在开江后厢片区,3.5万亩的“稻田+”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综合示范区,种植其规模令人震撼。“稻鸭共育”种养结合示范区2017年每亩稻谷产量保持在了850斤以上,而出栏的麻鸭总量在10万只以上,示范区内的养殖户年增收共计120余万元。
    2017年,是开江实施“十三五”规划的关键之年。一年来,开江县按照“稳生猪、强水禽、攻牛羊”的畜牧业发展思路,大力开展现代农业“221工程”建设,实现了畜牧经济稳增长的奋斗目标。
    2017年开江畜牧业年总产值达到22.5亿元,同比增长3.3%,畜牧业人均增收165元。已新建(改扩建)标准化圈舍3000平方米,已规划完成全部养殖场选址且已新建标准化圈舍2000平方米,并配置了相应的粪污处理设施、沼汽池、场内道路硬化、防疫设施等。项目的实施,使开江养殖产业逐步走向规模化和产业化,有效带动了养殖产业的快速发展。

展开评论(0) 分享链接:
推荐资讯
X
您确定要退出登录?

独家运营:四川成农网科技有限公司

备案号:蜀ICP备18034246号-1

copyright 2017,sc3n.com inc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