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农村日报记者 刘佳 文/图
醒目的“悬崖村”logo,精美的包装……12月23日、24日举行的第四届成都优质特色农产品网购嘉年华暨第三届A20新农业盛典上,一家成都本土电商公司专设了“悬崖村”农产品区,将来自凉山州昭觉县支尔莫乡阿土列尔村的青花椒、蜂蜜、核桃等土特产进行现场展示。
近年来,随着电商扶贫的不断深入,越来越多养在“深闺”的贫困地区农产品,逐渐跨越千里成为城里人餐桌上的“座上宾”。
作为助推贫困户增收脱贫的重要支撑,电商扶贫同样讲究持续性和常态化。对此,在本次盛典举行的“农产品电商与扶贫”圆桌论坛上,不少业内人士纷纷表示贫困地区农产品要实现常态俏销,须从品质、营销等多个角度持续发力。
现场展出的“悬崖村”农产品
发力点一:品质
从卖产品到实现优质优价
“这次,我们一共带来了青花椒、核桃、蜂蜜等7种农产品,其中青花椒尤其受欢迎。”12月23日,在成都世纪城新国际会展中心6号馆内,成都一家电商公司经理张燕热情推销着他们带来的来自昭觉县“悬崖村”的农产品。
在他看来,“悬崖村”的产品有两大优势,一是“悬崖村”如今名声在外,打出“悬崖村”这一品牌,有更大的公众知晓率;另外,偏远山区远离工业污染,采用传统的耕作方式,这样可以让消费者在购买的时候,更加放心。
“要实现优价的前提,确实就是要保证高品质。”本来生活网副总裁刘有才认为,“舌尖上的安全”如今已成为消费者购买食用农产品时考虑的首要因素,但凡有一定经济能力的人,普遍都愿意为健康支付更多的成本。所以,保障网销农产品的品质,畅通产品信息渠道非常重要。为此,农村电商平台应严把“入网关”,专合社、种养大户等生产实体应建立自己的农产品质量电商交易企业标准,以高标准创品牌。
“农产品电商运营本身也要实现规范化、标准化和可追溯。”尚作有机创始人龙淼认为,要达成这一点,农产品本身要实现生产过程的可监控,无论是线下实体店和线上销售店均应提供各类农业生产资料的标识标志,并实现扫描溯源,相关或检测机构提供“三品一标”、企业信用等查询途径。
发力点二:营销
深挖产品文化属性打造区域品牌
“现在农产品电商已发展到了群雄争霸的阶段,有一个东西就显得非常重要,那就是消费者的需求变化。”闻远科技CEO余斌认为,消费者除了对于农产品安全、品质、口感有更高的要求外,也对农产品有更高的精致化要求。
他以成都本地的一家农业公司为例,这家公司生产的果酒尤其注重文化包装,不仅推出的酒品冠以了 “桃夭”、“悟空”、“苏山”等文气十足的名字,推出的文案也极具意境,如“推杯换盏之间,山水微风,明心见性”,“一场缓慢自然的发酵,回报我们一道地道醇香”。正因巧打“文化牌”,该公司去年在淘宝网上果酒销售名列前茅。
“区域品牌的打造,对于农产品的线上销售也很重要。”成都本味电子商务有限公司总经理刘渊表示,随着消费者饮食结构和有机健康理念的推崇,对食品多样化和高品质的要求日渐苛刻,同时,对特产化的要求也更高。所以,打造突出特产化的区域品牌,对于贫困地区农产品上行非常重要。“如何有效打造区域品牌?方式方法很多,比如以一个小品类产品为切口,进而推广当地的其他产品。”刘渊以营销简阳羊肉汤为例,当地羊肉汤远近驰名,在宣传羊肉汤同时,打包推广当地的红薯等农产品,也取得了不错的市场效果。
发力点三:平台
根据需求选择平台探索多种传播方式
贫困地区农产品要上行,平台选择很重要。近年来,除了淘宝、天猫、京东等电商平台“旗舰”,包括“邮乐购”“益农网”等电商平台也渐成气候。
“传统的大型电商平台虽然有不错的流量,但传播效果却未必能够精准有效。”华朴农业运营总裁王伟认为,当下发展农村电商,尤其是贫困地区农产品要上行,应该选择多元化的平台进行传播,例如发展社交电商。商家通过微信公众号等和消费者直接接触,可以消除一系列中间环节。“这种熟人推荐方式的裂变式分销,可以实现个性推荐和精准营销。”
“另外,现在流行的一些网络直播也可以作为农产品销售的渠道进行尝试。”王伟表示,网络直播尤其是一些网红直播或热度高的公众号直播,能够在短时间内积攒大量人气,而依托粉丝群体进行定向影响,可以有效将粉丝转化为购买力。“直播的方式,最大的优势还在于能够增加客户的体验感。”王伟认为,相关的营销手段值得探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