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三农新闻网乐山讯(通讯员 崔前东 杨宝)他,8岁时因一场意外右眼失明,成年后在火锅店、中餐馆打工维持生活;她,先天聋哑,曾在家中无所事事。一个是沐川人、一个是重庆人,经人介绍相遇相识,婚后相爱相守,身残志坚,勇于创业,闯出一片属于自己的新天地,在沐川县城区开起了一家餐馆。
夫妻俩比手势“交流”
王建华70多平米的跷脚牛肉店位于沐源路“翰林雅苑”楼下,门店并不显眼,室内摆放着两张大圆桌和三张方桌,泛着红漆的桌椅显得略为陈旧,往里走左手有间杂物间,再往里面就是厨房。下午饭点时候,来了两位食客,妻子肖莉赶忙去拿碗筷,王建华则拿着菜单招呼客人并记录客人点的菜品,然后迅速奔向厨房备菜。不一会儿,一碗热气腾腾的跷脚牛肉便呈现在客人面前。
8岁时,王建华与伙伴玩耍,不慎弄伤眼睛,从此落下残疾。十几岁时在砖厂下苦力,而后辗转成都,先后在各大火锅店、中餐馆打工,帮人摘菜洗碗打杂,一干就是10多年。打工的艰辛,经常让他夜不能寐。
与妻子肖莉结婚后,先后育有两个女儿,渐渐到了上学读书的年龄,妻子不能言语,生活的重担便压在王建华身上。“工是不能打了,作业辅导,患病的岳母,一家老小生活总要人照顾。”王建华琢磨着怎么养家糊口。两年前,看到沐川县交通条件极大改善,城市面貌焕然一新,创业优惠政策越来越好,王建华萌生了回乡创业的念头。
肖莉缠绕线圈
王建华有个同学在沐川县城区开跷脚牛肉店,有次他去照顾同学“生意”,看到来店里吃饭的人较多,生意很好,同学还叫他来“帮忙”,王建华坚定了自己的想法,开始“偷师学艺”。“十几年来在成都打工,接触的都是餐饮,或多或少也学了些经验,一直都给别人打工,不如自己开家‘馆子’,跷脚牛肉是乐山的传统名吃,我也要为这张美食名片贡献一己之力。”王建华说。
在“偷师学艺”三个月后,2018年11月,王建华的跷脚牛肉店顺利开业,在食材和味道的精心把控下,王建华的店赢得了不少“回头客”。妻子肖莉在社区的帮助下,进入一家电子公司上班,缠绕线圈一个月有一千多元的收入。空闲时,肖莉就到店里摆碗抹桌,打“下手”。
王建华采购食材回来
每天早上,王建华便骑着车去农贸市场采购食材,回到店里一边熬制汤底,一边清洗切片,各项工作准备到位,迎接食客的到来,常常从早上八点到晚上十点。“现在这一行也不好做,生意时好时坏,我们俩口子挣的钱基本能维持生活开销,赚不了啥钱,但是得把它做下去。”王建华表示,店铺开了两年多,了解他们情况后,不少人经常来照顾“生意”,对他的支持鼓励很大,不能辜负了大家的好心。
生活虽多舛,不负笃行人。“好手好脚自己能挣钱,别老是想着伸手要,自力更生才有尊严。”这是王建华的口头禅。在人生的道路上,王建华夫妇用实际行动诠释“勤能补拙是良训,一份辛苦一份才”的奋斗格言。他们相濡以沫,同甘共苦,不离不弃,凭自己勤劳的双手摆脱困境,构筑起一个和谐美满的家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