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彭州濛阳镇深化农村产权制度改革纪实
四川农村日报 蔡征波
濛阳,一直姓“农”,那是一方都市农业得天独厚沃土的“农”。冬日暖阳中,从成都一路向北,只有22公里,这座彭州市发展战略中的极核镇和现代都市农业组团领头镇,是彭州蔬菜产业的主阵地,号称成都乃至全国的“菜篮子”。
濛阳,如今还是姓“农”,那是一块四川农业迈向国际化跳板的“农”。预计2017年全年实现地区生产总值约36亿元,仅四川国际农产品交易中心一期(蔬菜、果品市场)实现交易额就达380亿元,物流集散、价格形成等“五大中心”初步形成,搭乘国家“一带一路”“蓉欧”国际快铁,这里正在形成“买全球、卖全球”的宏大格局。
濛阳的故事,是华丽嬗变的故事。嬗变的力量,一个极其重要的支撑是改革,是农村产权制度“三权分置”改革。
资料图片
一个“固”字,让农民变身稳稳的股东
无论怎么变,怎么改,农民的利益不能改少了。
这是彭州市濛阳镇在桂桥、白土河、泉沟等村积极开展农村土地“三权”分置确权颁证试点工作中坚守的原则。他们在确权登记的过程中以2010年颁发的 《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证》为依据,积极稳妥有序地推进农村土地“三权”分置确权登记工作。特别是首先明确了“三条底线”原则,即坚持土地集体所有性质不变、耕地红线不突破,农民利益不受损。
固化集体所有权、农户承包权,是濛阳“三权分置”改革的基石。坚持《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证》上的成员、面积为准,不得重新认定和确定,不再新增减本集体经济组织成员,不再重新签订承包合同。
同时,以农户承包经营权证书上田块面积或实际流转给业主的面积为准,由镇组织村、合作社(或其他新型经营组织)同农户签订好流转土地合同一式四份。村、农户各执一份,合作社(或其他新型经营组织)执两份,其中一份用于到农发局办理 《彭州市农村土地经营权证》。
然后,农户向村组申请颁发 《彭州市农村土地承包权证书》和《彭州市农村土地经营权证书》“两证”,并经村组审核合格后,由村组统一向镇人民政府申请,镇政府向市农发局申请,对符合发证要求的,由镇人民政府按有关程序办理登记,颁发由市农村发展局监制的《彭州市农村土地承包权证书》和 《彭州市农村土地经营权证书》。合作社与农户签订好土地流转合同后,凭 《土地流转合同》、申请书和农户的《彭州市农村土地经营权证》到农发局申请办理业主的 《彭州市农村土地经营权证》。
通过改革试点,桂桥村、白土河村和泉沟村1137户农户颁发承包权证书1137本,颁发经营权证书1401本,共计涉及面积3867.438亩。规范了凤霞蔬菜产销、鑫荣森、天宇种业等合作社规范土地流转行为,指导合作社(公司)同农户签定规范的土地流转合同,明确了土地的所有权,稳定了农民的承包权。2017年,城乡居民收入递增,城乡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分别为30290元和19976元,增速均达9%以上。
一个“活”字,让业主变身稳稳的企业
一头是让农民吃上 “定心丸”,一头是让流转土地的业主也吃下“定心丸”。所有权、承包权、经营权三权分置改革,就是奔着既维护农民利益,又保障业主经营权利,促进土地适度规模经营去的,为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奠定坚实基础。
一招放活,全盘皆活。走进成都濛阳现代农业产业园,国际化、现代化气息扑面而来。园区以蔬香路产业轴为核心,涉及濛阳镇泉沟、双林、白土河、青江、桂桥、伏龙、永桥、杨湾、电光、柏桥等10个村(社区),九尺镇双土、金鼓等村,幅员面积24.6平方公里,耕地面积2.5万亩。
园区以蔬菜、水稻、农业物流、农产品加工、农业研发等为主导产业,累计建设投入60亿元以上,引进建成20余个农业产业化项目,现已建成农产品物流园区2000亩、农产品加工园区2000亩、蔬菜主题公园3000亩、万亩标准化 “菜—稻—菜”高效示范基地、设施农业基地5000亩。初步将园区打造成了集农业物流、农产品加工、生态农产品生产、标准化示范、观光休闲、农耕体验、产村相融于一体的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综合示范农业园区。园区现已引进雨润集团、永辉集团、深圳海普瑞等国内外500强企业3家,知名企业86家,果蔬日均交易量1.5万吨,2017年交易额380亿元,就业人数2万人。
正是在现代农业产业的支撑下,濛阳镇一路高歌猛进,呈现出喜人发展态势:预计全年实现地区生产总值约36亿元,完成固定资产投资约17.2亿元、同比增长10%,实现规模以上工业产值约33亿元、同比增长12%;福建永辉配送中心实现交易额约33亿元、同比增长20%(预计税收约4600万元、同比增长8.7%);新增规模以上企业4家,规模以上企业将达23家;税收高位增长,实现税收12569万元、超任务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