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三农新闻网绵阳讯(通讯员 魏康)调乡、合村、并组、优社区”的“前半篇”文章已基本完成,如何在乡镇行政区划调整和建制调整后,在乡镇提质增效、催生化学反应上做好做实两项改革“后半篇”文章是当前的一项重要工作任务。在充分总结用好两项改革“前半篇”经验的同时,鲁班镇通过夯实党建基础,扎实推进两项改革“后半篇”文章落地落实。
2020年度村(社区)党组织书记抓党建述职大会
2020年建制调整后,我镇逐步下放工作重心和资源力量,有效利用基层党组织覆盖面宽、联系党员群众广的优势,积极团结和组织群众参与社会治理。深入推进基层党组织与社会治理全面融合,探索构建以“镇级领导+机关党员干部+村(社区)党组织+村民党小组”的四级基层治理党组织,纵深推进“群众自治圈”组织和体系建设与基层党组织末梢神经的互联互通,真正将党的组织优势转换为社会治理的工作优势。
轻摩队开展夜间巡查
“春节期间,通过党组织牵头,群众参与的形式,我镇各村(社区)共组建了10支治安巡防轻摩队和13支安全生产到户宣传队,通过排查整治鲁班湖景区旅游船舶、场镇商户、村民用火、用电、用气等各类安全生产隐患23处,在抓细抓实安全生产各项工作落地落实的同时,有效确保了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和经济社会和谐稳定。”镇社会治理办工作人员介绍道。
宣传人员到户宣传
“谢谢你们专门到家里来帮助我们写低保申请,现在年龄大了,眼睛也不怎么好,本来也写不来多少字,要不是你们来帮忙,真不晓得找哪个帮忙”红安村二组王桂兰说道。“写申请、调矛盾、搞卫生、帮农活、讲政策等等各类宣传和服务工作,之前就我们几个老党员干部愿意去做,现在我们吸纳了一些年轻人,成立了一支近20人的党员志愿服务队伍,人多了,力量也大了,现在哪里有需要我们就去哪”村党支部书记吴能底气十足的讲道。通过全面夯实党建基础和“群众自治圈”的优势互补,为打通社会治理“最后一公里”,努力办好群众门前大小事创造了条件,据统计,全镇全年解决邻里纠纷120余件,上门服务300余件,组织开展“群众自治圈”社会治理活动10余次。
桃花村新村聚居点
“以前这,到处都是泥路、垃圾到处都是,现在不仅铺上了硬化路还连到了家门口,环境也整洁了,这么美的环境要保持下去,以后主要还是要靠我们自己。”桃花村王大爷感慨道。以服务和引导群众为重点,全镇党员干部带头示范,加快推进“四级基层治理党组织”与“群众自治圈”的“双向互动”,在生活方式、生活习惯上积极引导村民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建制调整后,以前的小村变成了现在的大村,我们通过建立党组织和群众间的联系,积极发挥党的组织优势,以服务和引导群众为重心,把新时代文明实践工作延伸到了百姓家门口、拓展到群众身边、深入到基层社会治理的每个角落,这一年来,基本形成了全民参与、人人行动,争当共建美丽乡村“主角”的文明风尚。”桃花村党支部书记左上华介绍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