扫码二维码

关注公众号

市州频道: 成都 绵阳 眉山 泸州 南充 广元 雅安 达州 广安 宜宾 遂宁 乐山 内江 自贡 巴中 资阳 德阳 攀枝花 甘孜 阿坝 凉山
广元市昭化区描绘“幸福 实力 绿色 活力 魅力”新画卷
来源:四川三农新闻网 时间:2017-12-14

  □姜德辉 (图片由昭化区委宣传部提供)
  “冬天里的‘春天’。”这话对广元市昭化区虎跳镇南斗村村民吴从军来说,很真切。吃得饱肚子、穿得暖身子,安全舒适的房子、上学无忧的孩子、看病无虑的药方子,这一切让他很满足。
  一滴水映照太阳。这个冬天,吴从军和昭化区3万多名贫困群众脱贫的笑脸,折射出昭化区24万干部群众“昭德崇文、化新图强”的新时代风貌,折射出“五个昭化”建设激越慷慨的新时代映像。“五个昭化”(脱贫攻坚与全面小康跨越发展的幸福昭化、产业升级与城乡统筹引领发展的实力昭化、资源转化与生态保护协调发展的绿色昭化、改革开放与依法治理推动发展的活力昭化、两翼同城与文旅融合繁荣发展的魅力昭化),犹如“五朵金花”,闪耀在秦巴山区。

3.jpg

昭化区石井铺镇肖家寨村石龙易地扶贫搬迁聚居点

  脱贫攻坚 物质脱贫与精神脱贫双轮驱动
  南斗村45岁的吴从军不能外出务工,一度是村里最贫困的家庭之一。他也想致富,贷款养鱼,结果管理不当亏损1万元。全家4人,一人挣钱,还有欠债,吴从军的日子很紧巴,村民感叹:这家人不容易。
  短短三年,吴从军家大变样。全家纳入低保,每月人均享受130元补助,一个孩子读小学六年级,年均享受生活补助2000元,一个孩子念幼儿园,年均享受生活补助1000元,看病住医院,报销 90%费用。去年8月,帮扶干部送来家具、电视机,新房子里有了现代生活气息。

基本生活政策兜了底,脱贫增收还得靠自己。吴从军不等不靠,经过基本操作培训后,帮扶干部推荐其到离家400米远的砖厂打工,每天100元的工资。妻子有时也来帮忙,两人一年可以挣4万元,还清了贷款,心里石头落地,“去年脱贫了,日子越过越好了。”吴从军舒展眉头笑起来,妻子也跟着笑了。
  南斗村是亭子口库区移民村落,也是省定贫困村,2014年以来,力推三大产业脱贫工程、一个安居脱贫工程、一个旅游脱贫工程、一个生态脱贫工程,建卡贫困户43户142人,2016年脱贫。如今,行走在南斗村,仿佛置身花园水乡,硬化道路宽阔整洁,300多户居民集中安置形成社区,幼儿园、卫生室、图书室、娱乐室一应俱全,社区中心400多平方米的百善广场镂刻着“善”“孝”“幸福”等字,一到傍晚,村民们来到广场上,放起音乐跳起舞,一派祥和的气氛。
  物质脱贫与精神脱贫双轮驱动,南斗村在推进扶贫增收的同时,大力倡导“善”“孝”“勤奋”“耕读”等传统文化,并通过农民夜校、民间文艺团体汇演、知客宣讲、道德积分、星级文明户评选等形式,大力开展感恩奋进主题教育,激发脱贫攻坚内生动力。拿村支部书记乐云的话说:村民生活好了,好习惯好风气也逐渐形成了,讲文明爱卫生、孝老爱亲成为村民的自觉行为。
  念兹在兹,唯此为大,决战决胜脱贫攻坚,是地处秦巴山区腹地昭化区的头等大事。今年以来,昭化区连续发起“春季攻势、夏季会战、秋季百日攻坚、冬季冲刺”,攻克了一个又一个堡垒。

  盯住“一超六有”目标,各项政策落实落地。贫困群众吃得饱、穿得暖,安全住房、基本医疗、义务教育均有保障,生活用电、安全饮用水、广播电视全覆盖,8512名脱贫人口可支配收入全面超过3300元。坚持既富口袋,又富脑袋,扶志气、扶技能、树新风,贫困群众变“等靠要”为“拼抢干”。
  聚焦“一低五有”目标,大力推进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建设。全区在实现通村公路硬化率、通信网络覆盖率两个 100%的基础上,所有脱贫的村都有了较高的集体经济收入,有了达标的卫生室和文化室,贫困发生率下降至3%以下。
  围绕“一低三有”目标,提前实施乡“三有”硬件达标建设,为脱贫“摘帽”打下坚实基础。目前,标准中心校、达标卫生院、便民服务中心硬件建设分别已完成86%、100%、90%。
  2018年是昭化区脱贫“摘帽”年。2017年12月5日,昭化区举行了脱贫攻坚2018年区“摘帽”动员誓师大会,一块醒目的“脱贫‘摘帽’倒计时牌”挂在区委、区政府大门上方,提醒着进进出出的干部群众。

3.jpg

昭化区猕猴桃采摘体验

  供给侧改革 射出“绿色发展”之箭
  玉米秆、小麦秆、水稻秆……在农村,恼人的秸秆总是让人不知如何处理,“问题秸秆”多年来一直困扰着农民兄弟,有没有一种办法循环利用呢?
  在昭化区晋贤乡熨斗村,一家名为广元粒丰农林科技有限公司的蘑菇种植企业打破了“秸秆魔咒”,他们以60元/吨的价格,专门收购农民丰收后的秸秆,种植
姬菇、大球盖菇,销往日本、韩国。
  来到熨斗村一社,放眼望去,平坝里卧着1000多个白色大棚,掀开一个大棚门帘走进去,里面温暖如春,地上一行行码放着菌袋,有的已经长出鲜嫩的幼菇。公司董事长吕坤抽出一袋菌料说,这是今年10月培育的,幼菇已经冒出来了,虽然是从废弃的秸秆里长出来的,但却是餐桌上的美味。他介绍,一袋菌料五六斤,由打碎的秸秆加玉米面、麸皮等制成,成本2.8元,在大棚里经过40天发育即可采菇,一月采一次,连续6个月,可采菇3斤,目前市场价7.5元/斤,比传统种植香菇更有市场更有潜力。
  用农民犯愁的秸秆种出的菇品,成为人们的餐桌美味,正是我国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大力提倡的事业。用吕坤的话说,“秸秆种菇”产业,一是原料不愁变废为宝,有效转化农民犯愁的秸秆,粒丰农林科技有限公司今年收购了800多吨秸秆,明年准备收购5000多吨;二是市场不愁销售不难,日本、韩国对姬菇等产品需求大,国内市场尚未开拓,明年准备向附近农民提供菌种,大家一起种一起挣钱。
  如今,在昭化大地,一批废旧利用型、节能型、环保型、生态型产业项目渐次涌现。
  如何做好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这篇大文章?昭化区提出,切实践行新发展理念,主动适应把握引领经济发展新常态,坚持稳中求进、加快发展、融合发展总基调,坚持以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坚持以做大总量和提升质量效益为中心,着眼特色优势产业,优化产业空间和结构布局,着力走出一条优质有效、供给充分的产业发展新路径,实现经济总量与产业质量的“双重跨越”。
  昭化区清醒地认识到,“双重跨越”面临既要“赶”,又要“转”的“双重压力”。昭化区的路径是坚持把发展经济的着力点放在实体经济上,把提高供给体系质量作为主攻方向,着力构建“两核三带四链”产业总体布局,形成三次产业结构更加合理、产业内部结构更加优化、具有持续竞争力的现代产业体系,把“双重压力”绷成弓弦,射出一支“绿色发展”之箭。目标是,到2020年,基本建成中国西部(广元)绿色家居生产基地、川陕甘区域性商贸物流基地、全市重要的绿色食品加工基地,力争建成国家级旅游度假区和全域旅游示范区。

3.jpg

嘉陵江亭子湖秋色宜人

  持续攀升 经济列车驶上“快车道”
  彩旗飘飘人心暖,机器轰鸣战严冬。12月12日,昭化区柳桥乡新胜村,中国西部(广元)绿色家居产业城——货运大道、场平基础设施等22个项目集中开工,为2017年“项目年”打上浓浓的“年终印记”。
  加快建成中国西部绿色家居产业城,是昭化区孜孜以求多年的战略性重点工程,是创成省级产城融合发展经济示范区的先导工程。项目一期规划面积2.2万亩,可供建设用地1.2万亩,投资概算200亿元左右。
  当开工的号令响起,只见一台台挖掘机提足张臂,挥爪铲土,一辆辆运渣车来去穿梭,欢快奔腾,一顶顶红色、蓝色安全帽在现场移动、指挥,场面热烈,冬天因此铺上一层暖色调。

  冬季开工的这个标志性项目,让人们仿佛看到了昭化经济发展的“春天”。
  12月初,昭化区工业发展集中区铁路专用线建设现场一派火热,施工人员敞衣开怀,挥汗作业,用撬棍对刚安装上的铁轨进行加固,用机器沿线压实道砟,一条崭新的铁路长龙延伸开去。据施工人员介绍,目前整个工程量已经完成了85%,明年6月份就可以建成通车。不要小看这短短1.5公里铁路,它一头连接着昭化工业发展集中区内70多家企业,一头连接着国际国内经济大格局,昭化“经济列车”驶上全国经济稳中求进的“快车道”。
  面对经济发展新常态,决战决胜脱贫攻坚、项目投资、产业发展经济建设“三大主战场”,近年来昭化经济走出稳中向好的“红色趋势线”。
  坚持大项目促大发展,昭化区近5年来累计集中开工29批次、开工项目418个,累计完成投资215.8亿元。地区生产总值突破40亿元,地方公共财政一般预算收入、规上工业增加值、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等主要经济指标实现翻番,实现工业超农业、三产超一产的历史性跨越。
  坚持工业主导地位不动摇,不断夯实“一区三园”工业发展平台,先后荣获四川省知识产权试点园区、省级小企业创业示范基地等称号,工业经济不断攀升。
  坚持做大做优现代服务业,完成昭化古城二次开发,平乐景区成功创建国家4A级景区,柏林湖国家级湿地公园预计年底创4A级景区可通过省级验收,“两翼一线多点”的全域旅游格局初步形成,荣获“美丽中国·十佳旅游县(区)”称号。大力培育商贸业态,广元市唯一一家台资企业巨石温泉酒店落户昭化,卡尔城、汽车4S城等一批商贸综合体不断壮大,电子商务创新孵化中心建成运行,成功申报国家级电子商务进农村综合示范县(区)、省级电子商务脱贫奔康示范县(区),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连续三年增速全市第一。
  坚持围绕助农增收这个核心,持续巩固“4+2”优势特色产业,初步建成“四大十亿产业带”,建成市级万亩现代农业园区8个、区级农业园区30个,培育壮大龙头企业34家,规范培育专合组织56个,成功注册国家地理标志证明商标4个,荣获全国生猪调出大县、国家级猕猴桃标准化示范区、全国蔬菜产业重点县、国家林下经济示范县(区)、全省畜牧业重点县区。
  今年的“经济轨迹”同样精彩。前三季度,昭化区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实现15.16亿元,同比增长13.5%,居广元市第一;地区生产总值完成38.2亿元,同比增长8.9%,增速居广元市第二;地方公共财政收入完成1.46亿元,同比增长15.3%;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完成36.2亿元,同比增长20.2%。昭化区未来五年经济发展的目标是,经济总量突破70亿元。

  探索村干部专职化 大力实施乡村振兴战略
  冬天山里的风,格外阴冷。12月12日,白果乡狮子村村支部书记贺映涛紧了紧衣服,疾步赶往农民群众家里,为广元市昭化区营森发核桃专业合作社落实务工人员。合作社在村里流转了1200亩土地发展核桃产业,冬管结束,正是林下种植药材的收挖季节,贺映涛希望能给村民带来“过冬收入”。

  贺映涛在相距几里路的几户村民家跑了半天,村民们高高兴兴走出烤火御寒的房间,扛着锄头、背篓到山上去挖前胡。按照专业合作社、村民代表、村委会三方达成的基础协议,专合社雇请村民采挖药材,按斤计价,多采多得,一个村民一天大概可以挣上百元。二社朱佳鑫家是因病致贫的贫困户,朱佳鑫带病在外务工,家里两个老人一个孩子,收入很不宽裕,听了村支部书记的动员,70岁的老两口也上山挖药去了,老两口掰起指头算账:今年利用农闲在村里的合作社务工,挣了8000元,家里日常开销足够了。
  狮子村共有860人,大部分在外务工,留守在村里的成年人共有161人,除了60岁以上老人,还有52名青壮年劳力因家里有病人、有孩子、有老人出不去,全村53户贫困户186名贫困群众,除了3户在外务工,全部留守在家,如何让这部分群众增收致富,一直是贺映涛心里盘算的问题。为此,村干部和群众一起商量,成立了集体经济资产经营公司,引进了两个种植专业合作社和一个养殖专业合作社,既流转利用了群众撂荒的土地,又给农民带来增收,粗略计算,2017年留守农户在合作社务工人均增收1000元左右。
  村民对贺映涛巴心巴肝为村民办事点赞,贺映涛对村中大小事务十分上心。这得益于昭化区探索推进以岗位化管理、差异化薪酬、规范化服务、制度化保障为主要内容的村干部专职化进程。
  过去,由于村干部大多是兼职,家庭生产是主业,岗位工作则是副业,村干部难免“一心二用”,工作效率打折扣。如何激励村干部干事创业热情?2014年以来,昭化区采取岗位化管理办法,按需增设村干部职数153个,细化制定五大项25小项考评指标,将村干部学习培训资料、入党资料等七大类23小项作为建档内容,为全区780余名在任村干部建立个人档案。推行村干部8小时轮流坐班制和24小时值班制,随时为群众提供政策咨询、建房手续代办、求职务工信息等专项服务。
  村干部专职化改革探索,为昭化区乡村振兴战略找到了领军人。统计显示,目前昭化区吸引了28名优秀创业人员回乡担任支部书记,188名产业领军人才担任贫困村“两委”主要职务,458名优秀返乡农民工被纳入村级后备干部库进行跟踪培养,84名能人纳入村级班子换届候选人名单。
  全面深化改革、全面依法治区、全面从严治党,是昭化发展的“三大保障”。全面深化改革激发活力,出台重大专项改革方案113个,统筹推进各项改革顺利实施;依法治区深入推进,依法执政、依法行政、公正司法水平大幅提升,创建成省级平安建设先进县区,平安建设群众满意度连续四年位居省市前列;党的建设不断加强,为民执政能力同步提升。

  幸福美丽昭化 增强群众获得感幸福感
  12月1日,“遇见柏林,味道古镇”——古镇长街宴品尝会暨送文体下乡活动在昭化区柏林古镇景区举行。时间过去了半个月,“柏林味道”仍长留在来自重庆市渝北区的游客张先生心里:嘉陵河鲜、梭边烧白、滚刀大肉、刀尖丸子、古镇麻
圆等,既有传统农家风味,又有现代餐饮风华。
  柏林古镇是全国保存完好的夯土古镇之一,历史文化拙朴厚重,山水风光瑰丽奇特,作为古蜀道南路利阆道上的重要驿站,至今有1900多年历史,西南交通大学教授、著名乡土民俗建筑专家季富政称之为“古建筑艺术的标本”,2013年老街被纳入全国第二批传统村落保护名录。
  在重庆游客张先生看来,这个深居秦巴山深处的小镇,别有一番传奇风味。住下来,和一群朋友在5平方公里的柏林湖荡舟,挽着妻子在岚湖爱情时光步道穿行,陪着老人在传统夯土古镇老街游走,带着孩子在生态静美的樱花河谷嬉戏,都是难得的享受。其实,柏林古镇的魅力远不止于此,随着五岚亭台、湿地荷塘、经典爱情文化小品、魁星阁楼、广善古寺、分司衙门、兰小姐阁楼等景点逐步修复或建成,一个兼具历史格调又具现代风情的古老小镇,正在焕发新的生机与活力。
  走近古镇,“浪漫爱情古镇,秀美水乡湿地”的主题招牌让人倍感亲近,来到正在建设的游客接待中心,只见主体已经完工,琉璃瓦、仿古墙、圆廊柱、木格窗,让人无限遐想。现场安装街檐石的老工匠尚桃元自豪地说:柏林古镇正在创建国家4A级景区,有湿地观光、生态康养、垂钓体验、运动休闲,既是本地居民的民生工程,也是外地客人的康养旅游福地。
  如何增强人民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如何建成“宜业宜居宜游幸福美丽昭化”?柏林古镇创国家4A级景区,只是昭化区建设幸福美丽昭化的一个缩影。
  近年来,昭化区把改善民生作为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民生支出年均占公共财政支出70%左右;城乡居民社会养老保险实现全覆盖,新农合、城镇医保扩面工作卓有成效,城乡低保实现动态管理、应保尽保。“十大救助制度”实现从特惠型向普惠型转变;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加快推进,教育教学质量显著提升,教育信息化建设在广元市率先实现全覆盖;医改、基层医疗机构服务能力建设持续推进,城乡医疗卫计服务水平逐年提升,成功创建全国中医药先进县区、全国计划生育优质服务先进县区;开展公民道德积分、道德模范、最美家庭、十大优秀青年等昭化“最美”系列人物选塑活动,涌现出了四川省优秀共产党员许大勇、“四川好人”王金玉等一大批先进典型;公共文化体育设施不断完善,群众文体活动常态开展,射箭提阳戏成功列入全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名录,成功创建全省唯一的“全国柔力球之乡”,群众精神文化生活日渐丰富。

展开评论(0) 分享链接:
推荐资讯
X
您确定要退出登录?

独家运营:四川成农网科技有限公司

备案号:蜀ICP备18034246号-1

copyright 2017,sc3n.com inc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