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三农新闻网南充讯(通讯员 莫子君 张家鹏 文/图)春种一粒粟,秋收万颗子。春节前后,春寒料峭,乍暖还寒,在四川省阆中市文成镇清泉社区赵家坝的“文成三七”种植基地里,到处是种植的忙碌身影,他们有的在育秧棚内精心侍弄幼苗,有的挖垄盖土,有的在田间搭建保温大棚,虽然忙忙碌碌,但人们的脸上却都洋溢着幸福的笑容。
现场图片
2月22日上午,笔者走进文成镇赵家坝里,上百个由黑色遮荫保温网遮盖的标准化种植大棚映入眼帘,棚里春节前已移栽的一株株三七苗长出翠绿色的掌状复叶,一派生机勃勃的景象。正在棚里指导三七移栽的业主李正伟介绍说:趁着今天有阳光,上午已叫工人把园区边小棚上的遮荫保温网取下,让日光照射在塑料棚上吸收热量,棚内增温很快,等到外边开始变冷降温,再把网子盖好。
俗话说,靠山吃山,靠水吃水,文成镇清泉社区充分利用东河岸边赵家坝平坦肥沃的土地,在农田里大做文章,按照“强龙头、创品牌、带农户”的产业扶贫思路,积极把产业发展与脱贫攻坚工作相结合,2016年由阆中市农工委牵线引进四川金七源农业科技有限公司通过三七种植带领群众增收致富,在赵家坝流转土地共150亩,每亩土地租赁费600元,并吸纳农户到基地内务工,不仅加快了当地的土地流转,还有效促进了土地、资金和劳动力等要素资源的优化配置,加快了群众致富增收步伐。
“在园区里工作一天至少有60元,之前是帮忙除草、施肥,现在我们在栽苗,家里收入不断增加。”清泉社区脱贫户张桂珍在三七园区里一边忙碌着,一边和笔者说。自精准扶贫政策实施以来,她就被介绍到该基地做散工,每年有近1万的收入,如今,她们家早已经脱贫,基地的务工收入减轻了家她们的经济负担,也巩固了脱贫成果。
据了解,三七是中药材,根、茎、果实均可入药,全身都是宝,有止血止痛、活血化瘀的功效,对调理身体效果好,市场供不应求经济效益可观。文成镇赵家坝土地平坦肥沃,气候温和湿润,得天独厚的地理、气候和水源条件,非常适宜三七生长。四川金七源农业科技有限公司自2016年开始在赵家坝种植,并注册为“文成三七”品牌。三七种植三到四年后才会有收入,去年基地里的首批100亩三七喜获丰收,通过加工烘焙,亩收干货300斤左右,亩产值约12万元,园区产值达到了120万元以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