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持人:记者 侯冲
嘉 宾:四川省社科院研究员 郭晓鸣
荷兰农民生产者协会
重庆代表处中国区副首席代表 谢静
记者:雅安探索的“扶贫合作社”模式,对农民合作社的要求高不高?
谢静:门槛不是特别高,我们在做试点时考虑到农民合作社必须要有代表性和普遍性,不能说雅安可以做,其他地方做不了。这次选取的3个合作社,第一个标准就是依托当地特色优势产业,比如名山区的猕猴桃、汉源县的大樱桃和石棉县的黄果柑,有产业才能谈发展。3个合作社的规模也不尽相同,有的资产达到七八百万元,也有100多万元的。
资料图片:石棉黄果柑
非要说门槛,那就是理事长要有公心,愿意带动贫困老乡一起发展。雅安试点的3个合作社理事长,其中两人是现任村干部,一人曾经是村干部。当然,我们同时也会考察合作社的经营管理团队,是否有足够强的产业经营和市场对接能力。
记者:雅安探索的这种“扶贫合作社”模式,对于壮大集体经济而言,价值是什么?
郭晓鸣:雅安以农民合作社为载体探索构建合作社与集体经济长效治贫模式,实现了带动贫困户稳定增收、壮大村级集体经济、强化社区内生性合作组织、建立长效益贫机制等多元目标。我省村集体经济要进一步发展壮大,可瞄准经营质量好、发展带动强的合作社,与其开展合作。
记者:贫困村还有很多固定资产,比如广场、硬化路等,能否探索资产入股?
谢静:你的想法很好。事实上,我们也跟很多合作社负责人谈过,合作社最缺的不是资金,而是资源。如果村集体可以用基础设施或者其他固定资产入股,合作社的意愿很强。
举一个具体例子,雅安市名山区名建猕猴桃种植专业合作社一个短板是仓储基地不够用,其负责人告诉我,每天发两万单货,来的大货车一多,都没有地方掉头。如果拿出土地入股,新建仓储基地,专合社的意愿很强。
郭晓鸣:雅安目前是利用财政专项扶贫资金入股,但并非意味着村集体经济与专合社只能以这种方式合作。比如搞旅游合作社,完全可以利用闲置的学校发展民宿。可以考虑盘活庞大的脱贫攻坚资产,使其成为村集体经济多元化合作重要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