扫码二维码

关注公众号

市州频道: 成都 绵阳 眉山 泸州 南充 广元 雅安 达州 广安 宜宾 遂宁 乐山 内江 自贡 巴中 资阳 德阳 攀枝花 甘孜 阿坝 凉山
沐川:探索乌蒙山区脱贫奔康新范式
来源:四川三农新闻网 时间:2020-12-24

汪菲 (图片由沐川县委宣传部提供)

即将通车的仁沐新高速公路,一头连接四川天府新区,一头连着万顷竹海,经沐川县,一路向南。
  这条路,折射一以贯之的价值取向:不搞传统大开发,而是保持生态发展定力,筑牢绿色产业家底。沐川“冲”出乌蒙,城乡发生巨变。
  这条路,正在重构城市的发展坐标:加快建成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辐射带动乌蒙山片区发展的重要节点,沐川跑出县域经济发展“加速度”。
  脱贫奔康蹄疾步稳,乡村振兴接续奋斗。以“变”打基础,以“产”筑高楼,以“人”汇力量,新时期的“乌蒙沐歌”,唱响乌蒙山区脱贫奔康新范式。

image.png

沐川竹海。

变 产村相融 美丽乡村幸福长
  “过万了!”说到村民年收入,沐溪镇茨湾村村支书冯加有高兴得直拍手。
  因海拔落差大、地势陡斜,茨湾村地块狭小且分布零散,村民耕作不便,产业基础薄弱,发展一度滞后。
  “过去路不通,想发展,只能‘干瞪眼’”。该村有建档立卡贫困户72户226人。
  如今,村里瓜果成片结满山,小洋房集中连片建,形成生活聚居、产业聚集、产村相融、乡邻和睦的生动局面。
  转机,发生在2014年。茨湾村注册公司发展集体经济。农业要规模经营,前提是要将分散的土地集中连片聚在一起。
  “土地预流转”创新模式,唤醒了“沉睡”的土地。即村两委担当“中介”,利用村产业扶持周转金等,与村民签订合同,预先流转村民土地。
  此间,村集体强配套,招商引资;业主投资前,村民继续经营。业主进入后,则交出土地、获流转租金。村集体、村民、业主三方实现风险共担、互利共赢。
  按这种模式,茨湾村累计预流转土地1800余亩,引进投资业主3个,成立新型经营主体6个。全村村民土地流转收入47.4万元,吸纳就近务工130余户、工资收入150余万元,贫困户分红收入14.8万元。
  虽是集体决策,冲突不是没有。茨湾村瞄准留守家庭一老一少,通过开展文体活动、微信发布家乡信息、真金白银奖励优秀村民等方式,凝聚民心,实现社会治理全面提升。村民生活方式,过去是“面朝黄土背朝天、一年到头忙不赢”,如今过上了“白天到产业园务工、晚上回聚居点休闲”的幸福美好新生活。
  茨湾村仅是缩影。10年久久为功,2018年在乐山率先“摘帽”,2019年消除绝对贫困,2020年全面巩固提升,沐川交出靓丽答卷——
  有看得见的变化。仁沐新高速、五犍沐高速公路加快推进,沐川将成为四川南向开放的重要节点之一。随着“四纵八横十二通道”绿色交通路网通达全县,沐川将跑上发展快车道。
  有能感知的幸福。共建共享幸福美丽新农村,沐川新改建各类农房上万户,并同步配套易地扶贫搬迁集中安置区(点)32个,惠及全县五分之一的农户,培育创建1个省级城乡基层治理小区。
  将脱贫攻坚统领经济社会发展全局,沐川闯出农业转型、农村繁荣、农民致富的新路径,走出一条产村相融的发展路子,为乡村振兴打下良好的基础。

image.png

沐川县新村聚集点。

产 生态发展 绿色打底产业旺
  “突突突……”数十台挖掘机沿山同时作业,边修路,边场平,边种茶。新塘与双石两村之间,3万亩牛郎坪富硒茶叶基地,已现雏形。
  四川一枝春茶叶有限公司的杨昌银正指导茶农栽种。这是他与四川农业大学共同研发的珍稀茶种——紫嫣。“价格也要高几十倍,可卖到1万元/斤。”
  见我们不信,杨昌银补充道:“物以‘硒’为贵。”沐川独特的富“硒”土壤,使紫嫣容易存活——其花青素含量是普通茶叶的300倍,抗氧化性能高。“明年就有30亩初投产,看看市场就知道了。”
  乌蒙山区要发展,关键在产业和市场。沐川县委主要负责人表示,围绕乡村振兴和产业发展推动加快发展、追赶跨越,沐川将结合县域资源禀赋、特色优势,围绕一、二、三产业,生成一批大项目、好项目,为未来发展奠基。
  面向成渝大市场,科学运用“土壤地图”,沐川有了新发展目标:努力叫响“乌蒙硒都”品牌,奋力打造“中国紫茶之乡”“中国魔芋之乡”。
  如何突破?中国地质调查局物化探所副总工程师成杭新支招:围绕“建基地、搞加工、创品牌、促融合”,突出现代农业园区和龙头企业两个重点,把特色农业产业做精做细做深。
  政府要有所为,有所不为。如何平衡?沐川在魔芋产业上作出实践。
  实验室—自主技术装备—基地种植—精深加工—消费终端,四川森态源生物科技有限公司“科、农、工、贸”产业链条一气呵成。
  企业肩挑两头:一头是市场,数十种魔芋制品远销 20多个国家和地区。一头是原料,去年拿出4000万元保底收购贫困地区的有机绿色产品。通过“公司﹢种植大户+贫困户”方式,今年还要在沐川流转5000亩地。
  市场行为,政府不为;扶持引导,政府有为有位。
  在利益联结机制上,将产业扶持资金入股产业龙头企业,支持企业做大做强,贫困户由此获收益。
  品质把控上,县级财政补贴农户种植高产品种,统一种苗、技术和回收标准。
  科技创新注入新活力。支持设立魔芋技术研发中心,引导企业与科研院所联合攻关,发明实用新型专利21项,高端魔芋制品产能提高30%以上。“十四五”期间,沐川要打造国家级魔芋产业科技示范园区。
  生态发展,绿色崛起。“十三五”期间,沐川“三山三河”六大脱贫奔康产业带串珠成链,入围国家级电子商务进农村示范县和省级电子商务脱贫奔康示范县,茶叶、肉制品、水果、休闲食品4大类20余种农特产品“云”游四方。


image.png

全国“最美公务员”师玉容(左二)向高笋乡群众宣讲扶贫政策。

人 初心为舵 汇聚发展磅礴之力
  12月6日,全国“最美公务员”评选结果公布,沐川县高笋乡党委书记师玉容是我省唯一上榜者。
  2015年7月,师玉容被乐山市司法局派驻到高笋乡安坪村任第一书记。班子软弱涣散、住房破旧、道路坑洼不平、产业几乎为零。师玉容和村两委干部、村民一起,在扶贫一线扛重活、打硬仗,用心用情帮助群众解决急难愁盼问题,在安坪村精心绣出民生、产业、精神、文旅四朵“脱贫之花”。
  2017年底,安坪村实现整村脱贫。“后进村”蜕变为省级“四好村”、脱贫攻坚“示范村”。师玉容被亲切地称为“绣花书记”。
  如果说,脱贫攻坚是补齐短板、打地基阶段,乡村振兴发展产业可实现高楼平地起,实现的关键在人。
  “我是党员我先上”,初心落于行动。2119名干部冲锋在一线,不舍昼夜。在全县脱贫攻坚路上,因公受伤78人,3名扶贫干部倒在了一线,付出了宝贵的生命。为有牺牲多壮志,沐川干部敢担当,谱写了一首战天斗地、战贫奔康的英雄壮歌。
  有一种坚守叫沐川。自2015年从交通部门抽调到沐川脱贫办项目组,曾国结没有休过周末。经手项目3000多个,今年家中老人病逝,一直无暇守护床榻,遗憾终身。“不完成任务不离岗,责任使然。”
  有一种创新叫跨界。“旅游服务+扶贫”,走出奔康幸福路。着力打造民宿旅游为亮点的休闲度假旅游业,沐溪镇三溪村引进以家文化为主体的精品民宿璞舍,集户外休闲、农耕文化体验、康养于一体的五星级乡村酒店沐府山庄,宾至如归;以运动体验为特点的“沐川龙门大峡谷漂流”项目,累计接待游客20余万人次,实现旅游综合收入1.2亿元,吸收建档立卡贫困人员就地务工,拓宽百姓增收致富路。
  从“要我发展”到“我要发展”,党委政府的责任担当,贫困群众的强烈意愿,汇集成沐川脱贫奔康的集体意志,凝聚成一往无前的强大动力!

展开评论(0) 分享链接:
推荐资讯
X
您确定要退出登录?

独家运营:四川成农网科技有限公司

备案号:蜀ICP备18034246号-1

copyright 2017,sc3n.com inc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