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安平 记者 蒲南溪)“以前没什么规划,现在与瓜菜出口公司签了约,不仅萝卜的直径、长度、重量有了严格要求,就连表皮、色泽和叶片等的新鲜程度也有详细规定……”近日,在蓬安县锦屏镇中坝村,冬春蔬菜种植农民专业合作社负责人黄冬春面对收上来的新鲜萝卜,拿着尺子一个一个地测量着长度和直径,“目的就是要看我们的产品是否符合客商的要求。”
村民正在收萝卜。刘永红 摄
黄冬春向记者展示了一份出口合同。根据该合同,从今年12月29日到明年4月12日,中坝村要向日本方面供应30万个萝卜。“只有标准化种菜,我们的农产品才有核心竞争力,才能赢得国际市场。”
近年来,我省农业系统围绕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把增加绿色优质农产品放在突出位置,通过强化农业标准化生产,进一步确保农产品质量安全。得益于此,中坝村实现了“卡尺种菜”。
记者看到,随着这一茬萝卜收完,下一茬耕播在中坝村也紧锣密鼓地开始了。“我们是开浅沟穴播,每穴2至3粒,播种深度为1.5至2厘米,行距40厘米,株距20至24厘米,此外,每亩的穴数也有具体规定……”黄冬春介绍,之所以能顺利实现“卡尺种菜”,先进的农业机械与相关专业技术也是重要依靠。
如今,作为四川省的无公害蔬菜基地,中坝村的万亩蔬菜田在育苗、移栽、施肥、用药等环节实现了标准化作业,相关农产品从田间到餐桌全程监控,织就出一张农产品质量安全的大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