扫码二维码

关注公众号

市州频道: 成都 绵阳 眉山 泸州 南充 广元 雅安 达州 广安 宜宾 遂宁 乐山 内江 自贡 巴中 资阳 德阳 攀枝花 甘孜 阿坝 凉山
投入过高 竞争加剧 审核更严 “农民制种家”陷困境
来源:四川三农新闻网 时间:2017-11-30

    四川农村日报记者 樊邦平 文/图
    去年8月,眉山市彭山区凤鸣街道办事处菱角村农民陈明登坚持30余年,耗尽家财,培育出超级稻的消息曾在网络流传,引发社会关注。一年后,他却面临多重难题。
    作为一个七旬老农,本应该安享晚年的他为何要这般坚持?他还面临哪些问题?陈明登的故事又能为当下农民创新创业路径的选择带来哪些启发?带着疑问,11月23日,记者来到彭山,了解陈明登的喜与忧。

4.jpg

曾经热闹的基地,如今仅剩陈明登一人

    调查
    他的梦想 要育出“中国好稻种”

    1942年陈明登出生于眉山市彭山区,从小务农。当时彭山水稻亩产仅仅五六百斤,经常有人家吃不饱饭。陈明登从小便立志:培育出产量更高的“中国好稻种”,让老百姓不再面临挨饿的困境。
    但由于家境贫寒,初中尚未毕业,他便早早步入社会,在建筑工地打工为生。后来,陈明登在建筑行业立足,成了小包工头,常年在外工作,期间在云南的一段工作经历激发了他内心的梦想。
    “上世纪80年代初,我在云南工作期间,听身边的朋友讲,东南亚土地肥沃,种粮成本低,赚头大,而且当地亟需懂农业、擅经营的种粮人。”陈明登向记者回忆,看准商机后,他果断转型,奔赴老挝,开启了东南亚的种粮之路。
    “在东南亚期间,我被当地水稻超高的产量和优越的性状所震撼了,于是利用与当地制种育种专家接触的机会,想尽一切办法向他们学习,同时自己还悄悄搞起了试验示范。”陈明登告诉记者,在30余年的创业和学习中,他走访了东南亚多个国家,而且还收集、整理、选育出了上万份优质、高产、抗病的三系种质资源材料,博采众家之长,终于探索出了自己的一套育种技术,进行试种,效果奇好。
    2013年,陈明登决定返乡,将自己在外所学的本领带回家乡,在落叶归根的同时,也能为中国的水稻事业做出贡献。
    他返乡流转了300余亩土地,成立了优质高产水稻新品种研究院,在家乡继续进行水稻研究。他把多年来的积蓄全部投进去,没有办公地点,就把自己家里当作办公室,悉心培养自己的水稻新品种,并在川内多地试种。
    截至目前,他已培育出三系及两系组合杂交稻品种20多个。

4.jpg

在自家仓库里,陈明登积累了数吨高产水稻种质资源

    他的窘困 推广经营面临竞争和挑战
    “明登3号实际亩产671.2公斤 (理论亩产687.2公斤),明登7号实际亩产781.4公斤(理论亩产770.2公斤),水稻着粒数、实粒数、结实率等指标均达到预期值。”2016年8月18日,陈明登迎来了人生中最为幸福的时刻,他钻研30余年的高产水稻品种通过了专家测产和验收,并得到了业界的肯定。
    然而这种幸福并没延续太久,之后的一年,他的境遇遭遇了180度的大转折。
    30多年来,陈明登自掏腰包进行水稻研究,已耗尽了他全部的积蓄,家里值钱的东西都变卖得差不多了,甚至把朋友相赠的礼品也贱卖成钱投入了进去。更让陈明登想不到的是,在他奔走于东南亚的田坎之际,这30年来,恰恰是四川水稻制种产业发展的黄金期。“十二五”期间,我省杂交水稻制种常年保持在了30万亩以上,产种量约6000万公斤,部、省两级发证种子企业达到112家,全省1市8县(市、区)被确定为国家级杂交水稻种子生产基地,数量居全国第一。我省制种面积、产种量、供种量和出口量已连续20年保持了全国第一。“直接讲,在当前的种子市场上,陈明登将面临着严酷的竞争和挑战。”某业内人士这样评价道。
    比财力吃紧和竞争加剧更为严重的是,陈明登的水稻品种通过审定还需要4年-5年时间,对于一个新品种而言,要想大面积推广和销售,必须通过国家或省级审定,这也意味着陈明登还要维系4-5年这样的状况,才能得到最终的结果。
    但农作物品种的审定异常严格,一个所谓的新品种可能会因为性状、抗性等因素而不能通过,之前制种者的所有付出或将付诸东流,这些不确定性成为了陈明登不得不面对的现实。

4.jpg

陈明登正在整理水稻生产数据

    反思
    民间制种育种该怎么走?
    行家建议 看清时代大势和市场走势

  历经潮起潮落,而今的陈明登进退两难。这样的结局让陈明登困惑不已。
    30多年来,陈明登为水稻研究已耗尽了他全部的积蓄。在他家的老房子里,堆了数吨种子研究资源。他说:“在种子没有通过审定前,我就只能堆放在这儿,只希望能尽快得到政府部门的品种审定。”
    陈明登的妻子万里珍很担忧地说,尽管全家人都很支持他的工作,但是这种状况也不知到底还能支撑多久?
    一个普通农民,耗尽精力,钻研水稻高产项目,却得来一个不确定的结果。陈明登的故事也引发了社会的热议。
    “陈明登所研究的水稻系列品种,具有高产、优质、抗病、抗倒、普适性的特点。”省农业厅高级农艺师冯云清认为,他的探索值得肯定。
    “陈明登是经验丰富的农民育种家,依靠自有资金探索水稻优质高产之路,难能可贵,精神可嘉。”四川农业大学原校长、教授文心田认为,陈明登拥有一批非常宝贵的种质资源,应该引起农业部门的高度重视,应得到支持和鼓励。
    但与业界专家的赞赏不同,相关部门却有着另一种解读。
    “农业新品种的审定,需要经历一个严格的程序,至少需要4年时间,在这条路上没有捷径可走。”省种子站品管科科长韩友学告诉记者,目前我省通过审定的普通水稻品种已有300余个,放眼全国,普通水稻种子市场已趋于饱和,建议民间制种育种机构和个人多关注市场大势和政策走向,将宝贵的精力放在研发市场和社会需要的品种中来。
    反思30余年的坚持和如今的境遇,陈明登陷入了困惑。11月23日,接受记者采访时,他向记者表露自己当前的纠结:希望得到帮助,但又不愿将付出过心血的事业交与他人。
    “当前民间制种育种现象比较普遍,这是一种值得鼓励的创新行为,但建议大家要多学习交流。”韩友学认为,和其他敢想敢做的农民一样,陈明登的努力和拼搏值得赞赏,但农民在创新创业过程中,要学会看清时代大势和市场走势,并结合自己的实际,量力而行,切莫让自己陷入被动。
    下一步陈明登可以做什么?他能否走出困境?记者将继续跟踪报道。

展开评论(0) 分享链接:
推荐资讯
X
您确定要退出登录?

独家运营:四川成农网科技有限公司

备案号:蜀ICP备18034246号-1

copyright 2017,sc3n.com inc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