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东 记者 侯东)“成都一医药公司订购天麻100斤,西安一网友订购天麻20斤,绵阳一客户订购香菇50斤……”连日来,广元市青川县乐安镇向阳村的“网红”陈超慧特别忙。
通过电商,近来陈超慧帮村里卖出山货近二十万元,惠及村里上100户群众。
“有了网络,不仅咱的山货好卖,咱的生产生活也发生了巨变。”陈超慧说,上个世纪人们爱说“要想富,先修路”;如今的信息时代,则是“要致富,通网路”。
而这仅是青川众多信息通信扶贫结晶的一个缩影。要致富,通网路。近年来,青川县委、县政府在决战脱贫攻坚中,狠抓信息通信扶贫,按照“政府引领、企业主体、协调配合、共同推进”的思路,突出通信扶贫助力脱贫奔康,统筹电信、移动、联通、广电、铁塔等通讯企业的资源和力量,书写出了信息通信扶贫的靓丽答卷。
群众为县经济信息化和科学技术局赠送锦旗
铿锵作战:
破难“信息瓶颈” 干出两个“第一”
“‘喂!喂!喂!’嘟…嘟…嘟…电话刚接通,就又断线了;有时,住在大山深处的村民一遇紧急事,只得满山找信号……”没有开展信息通信扶贫工作以前,这些在青川县多地农村是常见现象。
大山深处的“信息瓶颈”,让上级部门、青川县委县政府看在眼里,急在心上。
而破解“信息瓶颈”,不仅工程建设难度大,而且建设成本高。面对挑战,青川上下展开了铿锵作战:成立了以县委分管领导任组长、县政府分管领导任副组长,县经信、财政等部门负责人为成员的信息通信扶贫指挥部(领导小组);大力争取省通信管理局和省、市经信部门的关心和支持;青川县委县政府领导多次深入贫困偏远山区调研、走访,全力统筹推进;县经信局派出多个专班驻村一对一抓落实;移动、联通、电信等通信公司主动担当,全力奋战……共同打响了乡村通信扶贫大战。
作战成果如何,数字最有说服力。青川先后累计投入资金5亿元推进信息基础设施建设提档升级,全县信息通信扶贫实现了“两个率先”引领。2017年8月,在全省88个贫困县中率先实现了所辖268个行政村全部“村村通光纤”;率先开展了通信光纤向自然村延伸,2018年成功争取到省上项目,投入资金2600余万元,新增147个自然村通光纤,实现了“信息高速公路”向社组纵深推进。截至2018年底,全县79个贫困村宽带用户3512户,贫困村宽带普及率40%以上。
“如今,青川从城区到乡镇,从村头到田间小道,4G网络的触角正渐渐深入到青川各个角落。”青川县经济信息化和科学技术局局长郑飞介绍说,截至目前,青川县每万基站数和每万人宽带端口数两项指标均位列广元市第一。
持续发力:
让广大群众融入“新路” 坐上“幸福列车”
“我们移动公司全力做好通信服务保障,村里有什么需要可随时联系我们。”“我们农行全力支持村里电商发展,在电商平台升级上我们将立项支持。”……近日,在青川县经济信息化和科学技术局的牵头下,多个帮扶部门负责人来到向阳村,坐在柴火堆前,与村民们一道围绕向阳村电商发展展开了新谋划。
“村里能脱贫、能大发展,得感谢党的好政策和帮扶部门的倾力付出。”向阳村村支部书记黎恩俊说,“有这么多强大的帮扶力量做后盾,我们全村上下奔康信心满满。我们村有着得天独厚的天麻种植优势,下一步,我们将充分依托‘信息高速公路’,打造青川天麻第一村。”
修建起乡村“信息高速公路”只是青川信息通信扶贫的一个开始。“有了好的乡村‘信息高速公路’,必须用好。”青川县经济信息化和科学技术局副局长王骏说,“我们坚持持续发力,充分让广大群众依托‘互联网+’,变‘信息高速公路’为‘致富路’‘幸福路’。”
持续发力中,“互联网+电商”成为帮扶重点,青川先后建起一大批农村网店,培育出一大批扎根乡村的农村网商,为乡村经济发展注入无限活力。
有了好网络,观音店乡余坝村盈利畜禽生态养殖专业合作社理事长王仲锡通过两个手机、一台电脑,把合作社的鸡牛羊卖到全国各地。
据介绍,“互联网+电商”正在成为青川农民的一种重要新型致富手段,像王仲锡这样的致富者越来越多。与此同时,在电商带动下,该县乡村中优质的中药材、核桃、蜂蜜、木耳、竹荪、羊肚菌等系列乡村农副产品也源源不断地畅销到了全国各地。
持续发力中,“互联网+”的模式在青川乡村不断创新——先后推出乡村版的“互联网+旅游”“互联网+大健康”“互联网+教育”“互联网+农业”……一个个“+”中,打开了村民们的“幸福之门”,绘出了靓丽的乡村画卷。
“青川信息通信扶贫抓住了‘建好、用好’两个关键词,惠民成果显著,值得点赞!”对于青川县在信息通信扶贫中的创新实践,广元市经信局副局长游胜给予了充分肯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