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农村日报 刘建华 陈琴
井研自古为“盆中丘陵粮经区”,是一个与农业有着不解之缘的典型丘区县,被划定为 “四川省农产品主产区”、“四川省现代农业示范县”。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是井研的新机遇。
立足区域资源优势和产业特色,井研县推动结构转型,构建新产业、新业态、新机制的现代农业示范园,积极培育农业和农村发展新动力,努力探索有积累、可借鉴、可复制、可推广的经验,不断为改革发展实践探路。
繁荣村“桶天台”
百里产业环线一瞥
转型升级,不走寻常路
推动农业增效、农民增收和农村繁荣,是典型丘区县抓农业的方向。长期以来,井研传统农业转型不够,主要呈现“四多四少”格局:产业种类多、主导产业少,传统农民多、新型农民少,经营主体多、龙头带动少,传统模式多、有效创新少,导致农业有数量无体量、有体量无质量、有质量无品牌、有品牌无链条。农业转型、提质增效迫在眉睫。
路在何方?寻觅井研农业历史,种植门类丰富多样,尤以柑橘种植最为悠久,上世纪八十年代,通过中日柑橘技术交流,甜橙、杂柑、脐橙等优质品种蓬勃发展,有力促进了农民增收致富,更让井研成为全国优质柑橘生产基地,吸引日本、美国、澳大利亚等17个国家的专家学者前来学习考察。
2008年起,该县集益乡繁荣村从500株小柑桔苗起步,已涵盖5个乡镇23个村,面积3.5万亩,更带动形成17万亩、年产10万吨优质柑桔的富民大产业。井研处于长江上中游柑橘产业带辐射区域,是川内柑橘的最佳适宜种植区,土壤、气候、光热等自然条件独特,同类柑橘甜度高出2—5个点。“在最适宜的地方生产最适宜的产品。”井研县农业局局长程宇表示。
一条路径逐渐清晰。小点着眼,高点布局,井研县提出以晚熟柑橘为主导,突出“生态循环、科技示范、农旅融合”特色,以“做优小产业,培育新园区,构建大环线”为方向,建成一批精品园区,培育一批产品品牌,串珠一条百里产业大环线,推动井研县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破题,努力把井研打造成为西南“晚熟柑橘之乡”,进而成就西部一流、全国领先的丘区现代农业示范县。
高起点牵头制定《乐山柑橘产业发展规划》,带动全市重点产业发展,细化“十三五”现代农业发展规划、百里产业环线发展规划、柑橘标准化科技示范园规划、柑橘区域公用品牌战略规划等一揽子规划。强化科技支撑,与四川农业大学、四川省农科院、重庆柑橘研究所等机构对接,借智借力。不仅顶层设计,更落到细处,指导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细化和服从规划,定调把脉未来。
现代水产观光、康养园
多业融合,赢取加速度
这是一条“线”,涵盖9个乡、43个村;这是一个“圈”,囊括300多平方公里的土地;这是一幅“画”,多业态、融合型,似镶嵌在井研版图上的一颗绿色明珠。线上、圈里、画中,所指正是井研县规划和建设的百里产业环线。
为实现挂图作战,井研县组建现代农业建设指挥部,抽调懂经济、懂基层、懂农业的50余人脱产或半脱产参与其中,建立“一个项目+县领导、推进组、考核办法、责任清单”“五个一”工作机制,既有宏观的规划指导、机制创新,又有微观的项目对接、平台建设,更有涉农资金资源的统筹调度。挂图作战,常态督战,百里产业环线等7个项目加快推进,总投资10.8亿元。横向推开,纵深推进,一条线、一个圈、一幅画,从图上到地上。
整合改革资源,释放改革红利。在开展全国农村承包经营权抵押贷款试点县建设中,井研县唤醒农村沉睡的土地资源。深化产权制度改革,实施土地确权颁证,落实“三权分置”,鼓励支持农民自愿有偿将土地有序流向新型经营主体,发展适度规模经营,不断提高土地产出率、资源利用率、劳动生产率。推出“大园区+小农场”模式,又探索农户以流转土地价值入股的 “大园区+小农场+入股农户”经营模式,让园区成为“多轮驱动”的引擎。
拟定《关于扶持柑橘产业发展的十条意见》,通过支农资金 “拨改投”、金融支持 “量身订”、社会资本“多方进”,目前已整合各类项目资金4175万元。近期,井研县举行现代农业集中签约仪式,晚熟柑橘产业环线等15个项目集中落地,总投资8亿元。产业园,更是科技园、创业园,井研县百里产业环线已成为众多投资创业者的首选,环线内培育 “橘梦岛”“媛梦园”“幸福里”等一批“小业主”近120个,新疆红旗坡、新红景果业等一批规模企业陆续落地。
从空中鸟瞰。这头,是葱葱郁郁的杂交柑橘基地;那头,正在延展的科技示范园区。据了解,百里产业环线项目总投资3.2亿元,配套科技示范园区、果畜循环、果渔循环等特色园区,打造串珠成链的百里环线。占地800亩的杂交柑橘科技示范园是百里产业环线中的核心园区,包括标准化生产示范、产业孵化、现代农业观光、柑橘文化展示、产业链条延伸等,将在标准化建园、科学化管理、新品种开发、三产互动等方面为全省柑橘产业发展起到示范引领作用。
集益雨台新村
乡村振兴,产业助致富
16种进口杂交柑橘品种,春有“不知火”、夏有“清见”、秋有“爱媛38”、冬有“春见”,一年四季有鲜果。不单是数量上的突飞猛进,更有质量、效益、环境的多赢。果农们算了一笔账:杂交柑桔亩产可达4000到5000公斤,收益是以前种水稻的20倍;科技示范果园单产及亩收益是传统柑桔的5—10倍;劳动效率更是传统种植业的25倍。
作为全国产粮大县、全国生猪调出大县,全省畜牧重点县、林业重点县、水产示范县,井研农业在一次次转型中,致力于农业发展、农民增收、农业繁荣目标。深化农业供给性结构改革,规划百里产业大环线,在坚持永久基本农田“红线”基础上,优化生产结构和区域布局,以农业园区为载体和抓手,让更多好政策不断倾斜,培育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带动广大农民参与进来,既扎紧“粮袋子”又撑起“钱袋子”,务实做好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这篇大文章。
围绕生态性、科技性、经济性和标准化、融合化的“三性两化”规划建设思路,走粮经复合、种养结合、三产融合的多形态、多业态的发展之路。实现农业生产、农产品加工业、农产品市场服务业的深度融合,构筑“主体小循环,县域大循环”的循环利用闭合体系。保持园区良好生态,完善基础设施建设,走农旅融合,以农促旅、以旅强农之路,打破传统产业内循环,形成农业环线观光带,实现“园区变景区”,实现乡村振兴。伴随农业供给侧结构改革的发展,在井研五种经营模式也全新推出,即:返租倒包模式、科技示范模式、股权量化模式、龙头带动模式、合作发展模式。
从生产端到供给端,跳出农业看农业,不仅有农业,更有一二三产业的融合。目前,在百里产业环线,规划打造台湾、日本、东南亚、江南风情等民宿60个,建设冷链基地2个、物流基地2个、康养基地2个,配套一批电商服务中心、科技研发中心、创新创业孵化园。
串珠成链,串起亿元产业,覆盖10万群众增收致富。集科技成果转化、高新技术创新研发、特色乡村旅游康养、农业技术人才培训,这条逐步勾勒清晰的大环线,多点开花,多极支撑,多业融合,多方共赢,让丘区井研实现从农业大县向农业强县跨越,再起航,再扬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