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农村日报讯 特约通讯员 贾明高
初冬时节,朦胧的雾气笼罩着射洪市大榆镇金台山村的山谷,让小山村如梦似幻。而当太阳跃出山岗,雾气悄悄退散,整个村庄的面貌渐渐显露出来:一条条崭新的水泥路在绿油油的田野之间蔓延,一幢幢新建的楼房、田地里一个个温室大棚相映成趣,构成了一幅村美、民富、产业兴的新农村图景。
金台山村曾是一个基础设施落后、产业发展滞后的贫困村。近年来,该村乘着脱贫攻坚的强劲东风,一改往日旧貌,嬗变成美丽富饶新村。
航拍金台山村
道路通畅便民
来到村口,远远望去,一辆辆小轿车、摩托车行驶在金台山村娄子沟与田家湾蜿蜒的盘山公路上。
据了解,这条路修好之前,娄子沟的群众要到村上办事,需要绕行 3 公里路才能到达。
“在驻村工作队和帮扶单位的积极争取下,筹集到社会资金300余万元,新建了这条长约 800 米、宽 3.5 米的道路,连接了田家湾和娄子沟,群众的出行现在非常方便!”金台山村党支部书记李娅梅说。
村道路傍着农田,倚着农户家门,像一条条浅色的带子,缠绕着翡翠般的山峦。
村民李金贵说:“这条路修好后,整个田家湾的人都来山头散步,还可以随时到村文化广场跳舞、去村上办事。”
“更重要的是,村道通畅,引来了业主到这里发展产业,盘活了撂荒的二三台土地。”李娅梅说。
新建社道路
业主纷至沓来
“芳心含芝粒,甘露沁人心。”走进金台山村火龙果种植基地,一株株火龙果树整齐划一,枝条上成熟的火龙果点缀其间,煞是惹人喜爱。
“看到交通环境改善,2018年我到金台山村流转撂荒土地200余亩,从事火龙果种植。平时有五六十个村民在我这儿务工,贫困户就有20个左右,目前经济效益还不错。”好邻农业合作社负责人赵林海介绍道。
同样看好金台山村发展环境,在这里兴办产业的还有杜栋梁。2016年,杜栋梁还在城里打工,村里第一书记肖建军和村“两委”就一直动员他回家发展养殖业。
杜栋梁说:“从2016年回乡养牛以来,肉牛的价钱从当时的10元一斤,发展到现在18元一斤,基本上一头牛的利润有近万元。”养牛场一年能带给杜栋梁近10万元的收入。“这样的收入放在以前,想都不敢想。”杜栋梁说。
看到杜栋梁养牛养得好,建档立卡贫困户杜俊海也跃跃欲试,于是他到村委会找到了第一书记肖建军。经村“两委”牵线,杜栋梁和杜俊海结成帮扶对子,杜俊海在家养起了肉牛,每年都有两三万元的收入,目前已养 9头牛。
路通引来百业旺。金台山村基础设施条件得到改善后,投资农业的业主纷至沓来。
“我们通过引进业主负责产业,探索产业扶贫新路子,采取‘党支部+合作社+基地+贫困户’‘龙头企业+贫困户’‘专业合作社+贫困户’‘专业大户+贫困户’等帮扶联结模式,形成产业精准扶贫的大合唱。”肖建军说。
目前,金台山村已建成规模化蔬菜种植基地200亩,生态经济林果基地50亩,标准化规模化养畜基地4处,带动建档立卡贫困户92户,实现所有贫困人口合作利益机制全覆盖,可促进户均年增收1.5 万元左右,人均年增收4600元左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