扫码二维码

关注公众号

市州频道: 成都 绵阳 眉山 泸州 南充 广元 雅安 达州 广安 宜宾 遂宁 乐山 内江 自贡 巴中 资阳 德阳 攀枝花 甘孜 阿坝 凉山
盐边:村集体经济从无到有,基础设施从弱到强 双龙村奔康信心足
来源:四川三农新闻网 时间:2020-11-26

记者 唐子晴)11月25日,盐边县渔门镇双龙村村民李富民干完农活,披上外衣踱着步沿石板路,往村子后面的田里走,“才发现我们村如今已经这么美了。”他说。
  多年前,双龙村主要靠种植玉米、水稻来发展经济,人均年收入2000元左右。这个“看山愁,望水忧;谈发展,皱眉头”的贫困山村里,村民都渴望着改变。

image.png

双龙村村民住上新居

完善基础设施 山村旧貌换新颜
  随着脱贫攻坚战全面打响,一位位驻村干部、一笔笔帮扶资金来到这个偏僻的小山村。各级帮扶单位开始定点帮扶,帮扶责任人走村入户,与当地群众“拉家常”了解情况,和村民同甘共苦,一起啃下脱贫“硬骨头”。
  到2020年上半年,1000余万元扶贫资金,100余个脱贫项目落地双龙村。
  5.3公里硬化村道、3公里沟渠,连接了环湖路,打通了全村与外界的连接线;两条共计5公里的社道以及1.525公里新村入户路,交织成了全村便捷的路网;200立方米生活用水蓄水池、350立方米节水灌溉蓄水池、1.8万米水利管网铺设,为全村产业发展提供了重要支撑;4G通讯基站建成、图书室创建、村卫生室投运、村部改扩建、互联网光纤进村入户、电网升级改造……古老的村落焕发新颜。

发展种养业 村民增收摘“穷帽”
  有了好资源,接下来就是把土地盘活、唤醒“沉睡资产”。
  对此,村里“双管齐下”,加强基础设施建设,改善村整体环境的同时,紧抓机会,打开“致富门”。双龙村第一书记肖洪波介绍,充分利用地理环境和气候条件,采用“一段一品”的种植模式,上段种植核桃、中段种植花椒、下段种植桑树,大力发展种养业。
  几年的发展,核桃、蚕桑、花椒已成为双龙村村民增收的支柱产业。其中,蚕桑销售收入占据了农户收入的50%至60%;养殖方面,全村以养殖猪、牛、羊及跑山鸡为主,目前有存栏生猪近120头、黄牛近40头、黑山羊840余只、跑山鸡1300余只;2020年脱贫户最低人均纯收入6181元,最高人均纯收入1.9094万元,“收入翻了好几倍,彻底摘掉了穷帽子!”脱贫户丰万银说。
  村集体经济从无到有,基础设施从弱到强。随着日子越过越红火,昔日黯然无光的双龙村,如今已经变成了环境优美、产业兴旺、乡风文明的村落。“村干部和村民的眼界、思路开阔了,奔康致富的信心更足了,双龙村全面小康目标一定能够实现!”肖洪波坚定地说。

展开评论(0) 分享链接:
推荐资讯
X
您确定要退出登录?

独家运营:四川成农网科技有限公司

备案号:蜀ICP备18034246号-1

copyright 2017,sc3n.com inc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