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肖开丰 顾朝辉 梁潼)尽管最近天气渐冷,但是德阳市中江县通济镇六松村却是一派忙碌场景,中江县天鹅山中药材专业合作社相关负责人正指导村民采收药材。今年,合作社新增多名贫困劳动力务工,还获得了政府相关部门发放的补贴。“这对我们继续带动贫困群众就业增收是一种鼓励。”
中江县是四川省非贫困县中未脱贫人口最多的县,是四川“插花式”贫困的重点区域,有建档立卡贫困人口36890户86145人,无省级贫困村,配套政策少,工作难度大。今年,中江县坚持多措并举,推动脱贫攻坚提质增效,坚决打赢脱贫攻坚收官战,目前最后的2829户6168人收入水平全部超过脱贫标准。
禾丰枢纽
聚焦重点合力攻坚
3年前,中江县通济镇的天鹅山还是一片荒山,原本在上海务工的胡兴阳返乡创业,对部分闲置土地进行整合,打造多样化特色农业生态园。
目前,中江县天鹅山中药材专业合作社占地300余亩,种植吴茱萸、芍药、金丝皇菊等,同时大力发展林下养鸡、养鹅,吸收贫困户就近务工。
在推动脱贫攻坚提质增效中,中江县以产业为重点夯实基础,大力发展优质粮油、现代畜牧、道地中药材、优质蚕桑等特色产业。采取以奖代补方式,鼓励2.5万名贫困人口发展绿色蔬菜、绿色水果和肉牛、肉羊、土鸡等小微产业。
如何真正惠及贫困群众?中江县通过“大园区+小园区”模式,整理和集中流转搬迁户土地,规划建设农业园区169个,健全利益联结机制,带动贫困群众增收。同时大力推动消费扶贫,培育扶贫产品供应商10家,“四川扶贫”用标企业30家、用标产品44个,累计实现线上线下销售2.5亿元,受益贫困户3.1万户。
中江县常年有近50万人外出务工,就业是脱贫攻坚的重要基础和保障。今年,当地以就业为重点,通过“春风行动”“就业援助月”、线上线下招聘服务等,实现贫困劳动力转移外出务工3.23万人;鼓励本地企业、服务业开设贫困劳动力岗位,稳定吸纳就业1743人;开发公益性岗位,兜底安置贫困劳动力8121人。
对无劳动能力的家庭,中江县及时落实低保、特困供养等综合保障性措施,全县共2.2万名贫困人口纳入低保,3100名“三无”贫困人口纳入特困供养。
中江县以饮水为重点,为贫困户排难解困。今年6月,地处中江县海拔最高处的兴隆镇原老牛坡村(村级建制调整后并入舒坝村)正式通水,303户村民饮水难问题得到有效解决。中江县规划新建重点饮水工程,打通农村供水“最后一公里”,采取分散打井、管网延伸、集中供水等方式,全面解决贫困群众安全饮水问题。
此外,中江县还以“三保障”为重点,着力巩固脱贫攻坚成果。以住房为例,中江县采取拆旧建新、维修加固、易地扶贫搬迁等方式对贫困户住房分类改造,全面整改应拆未拆、入住质量不高、配套设施不齐等遗留问题。贫困户累计建房24001套,其中易地扶贫搬迁对象6226户12901人,完成聚居点建设530个。
中江县继光镇团碑村聚居点新貌。 肖开丰摄
抓实细节提质增效
“黄培宗家收入构成是怎样的?能否稳定脱贫?”日前,在一场脱贫攻坚帮扶干部“户户过关”研判会上,中江县纪委监委相关负责人询问。
“黄培宗家今年养殖收入可达1万元,通过进行大田生产,种植水稻、玉米、小麦、红薯、生姜等作物收入预计达5000元,他的妻子每月还有公益性岗位收入400元,家庭能够稳定脱贫。”中江县龙台镇金柏村相关帮扶责任人介绍道。
对“细节”的苛求,在中江县推动脱贫攻坚提质增效的过程中,比比皆是。
中江县全面梳理“两不愁三保障”回头看大排查、挂牌督战等发现问题,严格开展问题整改清零行动。今年6月底,全县大排查发现问题57267个,中央和省级反馈问题615个,挂牌督战自查问题30580个,目前已全面整改到位。
在资金使用上,中江县予以严格规范。严格执行项目申报、立项等管理规定,通过门户网站、公示牌(栏)等对财政专项扶贫资金分配结果一律公示公告。纪委、财政、扶贫、审计等部门联系协作,加强财政专项扶贫项目、资金监管。
“细节”还体现在一些刚性制度中。中江县明确,每月17日为“扶贫走访日”,每周六为“扶贫工作日”,6838名干部职工到贫困户家中实地走访,了解各方面的困难和需求,同时开展环境卫生教育等宣传。今年复工复产期间,相关干部职工即深入贫困家庭了解就业意愿,提供就业信息,对接合适的工作岗位。
这也体现了当地动真碰硬抓履责问责。中江县从严压实党政主体责任、部门分工责任、驻村结对帮扶责任,联系县负责人、帮扶部门、乡镇、村、帮扶干部对贫困户退出质量责任共担,对脱贫质量不高的,责成县纪委监委严肃追责问责。
通过种种举措,中江县着力为贫困户“扶志”。以同讲农家话、同吃农家饭、同干农家活“三同”活动为抓手,中江县开展“感恩奋进”主题教育、环境卫生达标评比、“以购代扶”、坝坝会等活动。11月15日,中江县组织志愿者深入永兴镇红槐村、南华镇光辉村共40户贫困家庭,集中开展改善环境卫生上门服务行动。活动中,志愿者们帮助因病缺失劳动力的贫困户清扫屋内死角、院落,归置摆放居家用品,还主动帮助年迈且行动不便的贫困户理发、剪指甲,改善贫困户的生产生活面貌,让他们感受社会的温暖。
中江县现代农业粮食生产示范基地 供图 中江县委宣传部
注重长远巩固提升
“改成油路好啊,灰尘小了,生产生活都方便了。”面对家门口宽阔平整的柏油路,中江县集凤镇金鸡村村民李尚维感慨道。
2019年8月,中江县决定对西、北片区部分省、县、乡公路实施提档升级改造和维修整治,规划实施道路路面改善提升项目3个、维修整治项目3个。“我们加班加点推进工作,今年复工后,精心组织,顺排工序,倒排工期,抢抓施工黄金时段,最终按时完成了建设任务。”中江县公路建设投资开发管理所相关负责人表示。
在脱贫攻坚中,中江县注重长远巩固提升,其中之一便是大力推进基础设施建设。在畅通乡村路网、改善群众生产生活用水、治理低电压台区、解决通讯弱覆盖等方面,持续加大资金投入和项目争取力度,实施好“一村一基建”,补齐短板。
同时,中江县委主要负责人遍访436个有脱贫任务的村,92个帮扶单位、6838名帮扶干部全覆盖结对帮扶所有村和贫困户。全面落实产业、就业、住房、教育、医疗等各类政策,建立防返贫监测和帮扶机制,对标“两不愁三保障”常态化查漏补缺,加强扶贫资产管理。中江县还围绕相对贫困识别标准、工作突破口和着力点,开展研讨调研,以不稳定脱贫户、边缘户等群体为主要工作对象,重点从区域产业发展、劳务就业、住房提升和政策保障等方面着手,试点建立解决相对贫困的政策机制。
而在抓好脱贫攻坚与乡村振兴有效衔接方面,当地创新产业扶贫模式,壮大优势特色产业,培育新型经营主体,增强带贫益贫能力,探索良多。
“我们鼓励贫困群众到蚕桑、青花椒产业园区就近务工增加收入。对于有发展能力的青年,鼓励他们回乡创业,在政策引导、资金协调、土地流转等方面提供服务保障。”中江县会龙镇政府相关负责人说。今年,中江县键博蚕业公司在会龙镇青杠村流转了200亩土地建设蚕房,村民丁全稳决定承包部分蚕房养殖经营。“一张蚕纸大约能挣500元钱,一间蚕房可放100张纸,一年养四季蚕就有20万元收入。”
在配套开展的乡村基层治理中,中江县进一步强化基层组织建设,选优配强村级党组织“领头雁”,大力培育致富带头人。同时,扎实开展农村人居环境卫生整治,广泛开展“传家风、立家规、树新风”等活动,深入推动移风易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