扫码二维码

关注公众号

市州频道: 成都 绵阳 眉山 泸州 南充 广元 雅安 达州 广安 宜宾 遂宁 乐山 内江 自贡 巴中 资阳 德阳 攀枝花 甘孜 阿坝 凉山
紧靠成渝两地经济轴线,通江县加快融入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
来源:四川三农新闻网 时间:2020-11-26

抢抓“大机遇”推动“大融入”

四川农村日报讯 孙辉

随着经济全球化和区域一体化进程的步伐加快,推动区域协调发展已成为当今国内外经济发展的主要趋势。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是国家继“京津冀”之后着力培育的又一重大经济增长极,是“一带一路”和“陆海新通道”建设的交汇点,是推动长江经济带协同发展的重要战略支撑。省委十一届七次全会及巴中市委四届十次全会聚焦推动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科学回答了“怎么看”“怎么干”等一系列重大问题,为通江加快融入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提供了根本遵循、指明了行动方向。
  通江县地理位置紧靠成渝两地经济轴线,对蓉对渝合作广泛,是北上出川出渝的重要门户。近年来,在市委、市政府的坚强领导下,通江县以建设川陕革命老区振兴发展示范县为目标,强力实施“六大突破”战略,经济社会持续健康有序发展。总体来看,融入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通江有显著的区位优势、成熟的产业基础、包容的人文环境、良好的开放格局、便捷的交通条件,同时“融入”更能够为通江带来巨大的发展机遇、丰富的政策红利、雄厚的人才支撑、广阔的市场前景。通江将深入贯彻落实省市部署要求,全面加快融入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全力打造成渝地区北向重要门户、川陕省际跨界区域的重要交通枢纽、成渝毗邻县区开放合作示范区、成渝地区绿色产品供应基地和产业协作配套基地。

image.png

资料图片

坚持把解放思想作为首要前提

着力推动规划融入,实现发展联动
  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带来的不仅是带动发展的政策红利,更是促进区域一体化的重大机遇。必须突破思想观念的束缚、冲破利益固化的藩篱,推动视野融入、思维融入、理念融入,才能找准政策规划结合点,实现区域协调联动发展。
  一是更新思想观念。牢固树立机遇意识、开放意识、发展意识,坚持协同奋进、务实创新、开放合作的融合发展精神,敢于解放思想、打破常规、创新实干,用新的思路、新的理念谋划工作,用硬的举措、硬的执行推动发展。
  二是科学制定规划。紧紧围绕成渝地区规划和省委十一届七次全会及巴中市委四届十次全会精神,深入分析通江与成渝地区合作基础、前景和内容,结合全县主体功能区规划、城乡规划、土地利用规划,针对乡镇撤并后布局变化,科学编制县域国土空间规划和经济社会发展规划,明确镇村等级体系、规模结构和发展定位,精心谋划一批支撑性、标志性、关键性重大项目,统筹乡镇基础设施、产业发展、社会事业等规划建设,进一步优化县域发展空间布局。
  三是强化融入对接。紧紧抓住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契机,深入研究相关政策,学习借鉴先进经验,重点在基础设施、产业布局、城市规划、社会事业和生态环境等方面加强融入,争取融入和承接实施一批区域重大合作项目和政策,最大限度降低交易成本,促进生产要素自由流动,实现资源优化配置。

坚持把完善基础作为先决条件

着力推动交通融入,实现互联互通
  紧扣巴中建设成渝地区“北向重要门户枢纽”定位,全力构建通江“两纵三横”开放性交通大通道,提质“多点互联”县域内公路基础网,坚定不移打好交通建设攻坚战。
  一是构建区域交通格局。紧盯“到周边区县1小时交通圈、到周边地市1.5小时交通圈、到成渝西3小时交通圈”目标,依托通江毗邻万达开川渝统筹发展示范区区位优势,集中力量推进连接东西、纵贯南北的立体交通体系。
  二是织密城乡道路网络。全面发挥“两纵三横”骨架交通对沿线的辐射带动作用,畅通县内“大循环”,构建县城到中心场镇1小时“通达圈”。
  三是健全现代物流体系。着眼构建融入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的现代物流体系,依托交通主干线和产业布局,加快推进通江秦家岭物流园、乡镇中转物流站和村级物流点建设,构建县乡村三级物流网络,实现现代物流配送和冷链物流体系全覆盖,客货分流、无缝衔接。

坚持把发挥优势作为关键支撑

着力推动产业融入,实现优势互补
  严格按照市委建设成渝地区绿色产品供给地、产业协作配套基地的发展定位,立足通江绿色生态优势,以“五路三圈”为框架,支持以诺江、民胜、广纳、春在、毛浴为组团的县域经济发展核心圈发展;支持距离县城较近、基础较好、产业鲜明的涪阳、永安、沙溪、唱歌、麻石等为主的中部特色产业圈发展;支持以铁佛、诺水河、铁溪、洪口、火炬等中心镇为主的旅游商贸集镇圈发展,打造成渝地区绿色产品和特色产业协作配套基地,建好成渝地区休闲度假后花园。
  一是立足特色农业,建好优质绿色产品供给地。充分发挥“绿色、生态、富硒、有机”和全国有机产品认证示范区、全国农产品质量安全县的优势,大力发展通江银耳、茶叶、青花椒、核桃、中药材、蓝莓、生态养殖等七大特色农业产业,构建全域梯级产业新格局。加快现代农业产业园建设,培育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立体打造国家和省市级龙头企业、示范专合社和家庭农场,试点并推广供销社、专合社、村集体经济组织“三社”融合,做强做优“通江银耳”“罗村茶叶”“青峪黑猪”等特色品牌。大力发展绿色食品、无公害农产品、有机食品,建好粮油、无公害特色蔬菜基地,大力发展农副产品精深加工,支持创建农产品品牌,打通农商互联农产品供应链,提高农副产品在成渝地区市场份额。
  二是立足地域优势,建好产业协作配套基地。立足县工业园“5+ 1”全省首批重点特色产业园区优势,巩固龙池谷现代农业产业融合发展示范园等“六园”建设。借助成都、重庆在特色农业、食品饮料、生物医药、新能源等产业方面的优势,积极引进成渝地区优质农业企业,合作共建农产品生产基地、精深加工园区和物流配送中心,加快推进肉兔精深加工、魔芋加工技改等重点项目建设;积极承接科研成果转化和医药产业转移,支持一爻良方等公司做大做强中医药产业;储备华能热电联产、三峡新能源风力发电、天然气等项目,推进天然气资源勘探和综合开发利用,实现天然气勘探开发就地注册和就地转化,切实利用好区域特色优势资源,实现产业互补、协同发展。
  三是立足资源禀赋,建好成渝地区休闲度假后花园。聚焦“绿色康养”“休闲度假”两大主攻方向,重点承接成渝地区旅游、康养、休闲度假等优质服务产业转移,高品位打造县城、王坪、空山、毛浴“四大精品景区”。加快推进高明城市公园、壁山森林运动公园建设,打造城市旅游特色新亮点,提升生态宜居城市品质。以创建川陕苏区王坪国家5A级景区和空山战役纪念园建设为重点,全面提档升级红色旅游精品景区。以诺水河世界地质公园、空山国家森林公园、唱歌石林为依托,开发避暑休闲度假旅游产品,打造生态旅游康养区。以银耳产业园、龙池谷现代农业融合发展示范园、新华田园等为依托,建设乡村振兴发展旅游示范带,打造乡村特色旅游区。积极争创天府旅游名县、全域旅游示范区和红色旅游融合发展示范区,主动融入成渝旅游精品线路,把通江建设成为成渝地区休闲旅游度假的后花园。

坚持把协同发展作为动力引擎

着力推动合作共赢,实现成果共享
  通江与成渝地区山水相连、文化相亲,自古以来在人文、经贸、社会事业发展等方面来往频繁密切,在融入成渝区域协同发展中优势明显、潜力巨大。
  一是擦亮红色文化名片。主动融入重庆红色教育和红色文化旅游圈层,全力搭建“王坪村”与“红岩村”等交流协同发展平台,学习借鉴先进经验,共同开发红色文化资源,共同打造红色旅游精品路线,助推通江文旅产业提档升级。以大巴山干部学院为载体,加强与重庆红岩干部党性教育基地交流合作。积极承接成渝等地区党员干部红色基因教育、理想信念教育、革命传统教育和各类研学活动,厚植红色基因,弘扬红军精神,打造面向全国的一流党性教育基地。加强与川陕渝结合部等地市交流互动,不断扩大通江红色文化旅游整体影响力。
  二是加强人文互动交流 。推动建立党政常态对接制度,加强与成渝地区及周边市区县党政互访和参观考察,鼓励县级部门积极与成渝地区各区县对口部门对接,增进友谊、共谋发展,促进双方交流合作。加强驻蓉、驻渝联络处工作力量,支持各领域开展沟通联络与合作。加强与通江在成渝地区发展和成渝地区在通江发展民营企业家联系、交流与合作,巩固民营企业家联谊会成效,定期举办“老乡会”“知青座谈会”,互动交流、增进感情。
  三是促进公共服务共建共享。深化与成渝地区各项社会事业发展战略合作,借助成渝地区优质资源,推动教育、医疗、就业等社会事业突破发展。加强与成渝地区知名中小学战略合作,建立教师互派交流机制,协同打造线上云课程,丰富教学资源库,实现优质教育资源共建共享。争取成渝地区优质医疗资源辐射带动,加强医疗卫生联动协作,不断提升县域医疗卫生水平。推动与成渝地区构建就业服务协作机制,增强两地人才流动、吸引、创业等政策协同,加强与成渝地区优质企业对接,建立劳动力技能培训共享、人才定向输送机制,提升外出务工人员就业率和就业水平。协同推进与成渝地区养老、失业保险关系无障碍转移接续、门诊医疗互通互认、异地结算。主动融入成渝地区政务服务一体化建设,强化行政效能监督问责,严肃整治影响产业承接和发展软环境问题,积极营造“亲商、安商、富商”浓厚氛围,提升通江对外知名度和影响力。
  (作者系通江县委书记)

展开评论(0) 分享链接:
推荐资讯
X
您确定要退出登录?

独家运营:四川成农网科技有限公司

备案号:蜀ICP备18034246号-1

copyright 2017,sc3n.com inc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