扫码二维码

关注公众号

市州频道: 成都 绵阳 眉山 泸州 南充 广元 雅安 达州 广安 宜宾 遂宁 乐山 内江 自贡 巴中 资阳 德阳 攀枝花 甘孜 阿坝 凉山
青枝绿叶变“金枝玉叶” 温江寿安加快生态价值转化推动乡村振兴
来源:四川三农新闻网 时间:2020-11-24

讲述人:温江区寿安镇岷江村党委书记 陶勋花

记者 李娟 寿安镇供图)近段时间,杨家院子快要完工了,陶勋花常去查看工程进度。温江区寿安镇杨家院子是配合九坊宿墅二期建设的农民新居。“跟建设九坊一期的困难程度相比,二期的整个过程非常顺利。究其原因,是因为这五年来村民的意识发生了彻底转变,他们实实在在地看到,推动生态价值转化是一条增收致富的新路子。因此,变被动为主动,自发参与九坊二期建设。只花了一年时间,民宿和新居同步建成。”陶勋花说。

岷江村九坊宿墅是寿安镇落实“西控”战略、探索高质量发展新路的一个缩影。位于温江“北林”区域的寿安镇,按照区委总体定位,以乡村振兴战略为总抓手,积极推进“农商文旅体养”融合发展,将满目的青枝绿叶变成发展的“金枝玉叶”。

五年来,寿安镇民宿项目从无到有,从“少、小、散”的状态向“四个一批”梯度接续转变,从多点开花向串珠成链转变,岷江桂雨、二三里、九坊宿墅、淼兮、呆住天鹅湖等一大批消费场景加快成势。

五年来,寿安大力推进花木产业转型升级,策划建设了千亩编艺公园、百花盆景园、桂花主题馆等示范场景,个性化、小微化、精品化的花木产品正悄然走进百姓人家,充分诠释了公园城市的乡村表达。

image.png

位于寿安镇岷江村的九坊宿墅一期

再难也要干 只为留住村民找到“活路”

2018年7月,九坊宿墅一期在岷江村建成开业,以九种手作体验为特色的九坊宿墅,迅速成为一房难求的网红民宿。

回顾两年来筹建九坊宿墅的经历,陶勋花百感交集。万事开头难,在项目筹划之初,村民顾虑重重,犹豫不决。“我们只有反复进行政策宣讲、说服动员,硬是开了不下一百场坝坝会,才最终推动了项目的实施。”

这么难,为什么一定要干?陶勋花说,2010年之后,花木产业持续走低,村民找不到“活路”做,纷纷外出打工。到2015年,岷江村有18个留守儿童,陶勋花着急了,照此下去,岷江村难道要变成空心村?

怎样让村民留在村里就能挣钱?怎样让岷江村找到一条“活出去的路”?陶勋花没日没夜地思考和尝试。村里有上千亩桂花树,通过跟村两委、村民商议,陶勋花决定深度挖掘桂花树的文化价值,在桂花上做文章。一方面,组织村民收集桂花,烘干后制作成香囊对外销售;另一方面,通过培育微型盆景,将销售方向从过去的房地产、市政领域转移至家庭消费;第三方面,则是引入外来投资者建民宿。通过这三方面推动生态价值的多元转化。

同样的思考在温江区区级层面也进行着。“十三五”期间,温江区先后出台推进“园子变景点、园林变景区”、促进乡村民宿发展等一揽子推动花木产业转型升级、发展乡村旅游、推动乡村振兴的政策措施。区、镇、村三级目标一致,岷江村成为第一个吃螃蟹者,利用宅基地三权分置的新政策,引入社会资本建设民宿。

为避免民宿的同质化,九坊宿墅的特点是体验式手作场景的营造。除九种作坊外,还提供多种农事体验。九坊一期的“村长”余波此前曾在外打工多年,现在他每天的工作,就是从事“农事体验活动开发”,寻找农村里可以利用的一切资源,比如苔藓、石头、微盆景,甚至一草一木,开发城里人觉得新鲜的各种耍法,带客人一起体验田园生活,就这样,以独特的川西田园品质生活与乡村情怀吸引着游客。

陶勋花欣慰地看到,项目利用村民富余的宅基地营造新消费场景,既提升了村落的“颜值”,又为他们提供了就业机会。

干就要干好 探索出带群众致富的新机制

九坊宿墅作为岷江村生态价值转化的“试金石”,一个个各具特色的项目接踵而至。

目前,岷江村最大的项目,是深圳前海泰信达控股股份公司建设的“岷江桂雨”康养+文旅项目,其起步区“岷江书院”现已基本建成。日前记者走进岷江书院,只见环境清雅,翠竹环绕,洋溢着浓浓的书卷气。项目负责人姜勇告诉记者,岷江书院以蜀文化为核心,展示从古蜀文明至明清时期蜀地文化发展历程,内设书吧、书画室、文化交流中心、国学课堂等功能区,着力打造蜀文化展示和体验胜地。“住宿只是其中一项功能,我们会在这里开展各种文化体验活动。”姜勇说。

项目实施的同时,随之改变的还有村民的居住条件。在陶勋花的带领下,记者来到为当地村民修建的新居杨家院子。只见一幢幢白墙黛瓦的小楼掩映在繁茂的树木中。“这里是为参与九坊二期的8户村民修的新居,全是独门独院、见天见地、全框架结构。”陶勋花说,这批新居11月底就要正式交房。

“九坊二期的建设,是8户村民实施抱团腾退,把8户人的宅基地整合起来,一部分修九坊二期,另一部分修村民新居,两者背靠背,实现了产居共生。”陶勋花说,每户村民家里都设计了多余的房间,九坊二期运营后,这些多余的房间可以纳入二期统一经营,成为村民的经营性资产。

经过几年尝试,岷江村探索出了可供推广复制的利益联结机制。村民将房屋的所有权、宅基地使用权、土地承包经营权的使用收益权作价入股,与村集体组织合资成立村集体公司,再以这家公司为主体,与外来的投资方共同组建以开发乡村民宿为目标的项目公司。村民可以获得租金收入、就业收入、分红收入、资产收入。这种利益联结机制实现“风险共担、利益共沾”,带动群众共同致富。

随着项目的增多,在外打工的村民纷纷返乡就业或创业,留守儿童这种现象在岷江村几近消失。不仅如此,岷江村还多了许多“新村民”,返乡创业的大学生、乡村旅游的经营者、乡村美学的设计师……他们的加盟,为当地的下一步发展提供了智力支持。

用实事说话 新貌寿安入选“全国文明村镇”

2020年夏天,不少成都人的朋友圈被“雪山下的花海”刷屏,而这一场景所在地,正是温江寿安。

岷江水润、茂林修竹,寿安美得如同世外桃源。地处温郫都国家级生态示范区核心,寿安是川派盆景的发源地,也是成都市历史文化名镇,素有“花木之乡”“休闲旅游之乡”美誉,近日又入选第六届“全国文明村镇”,民富村美、和谐宜居的面貌得到“国家级认定”。

五年来,寿安镇深学细悟习近平总书记“两山”理念,深刻认识生态价值转化对乡村振兴的重大意义,主动在成都市“西控”方针和温江区“南城北林”总体格局中找定位、强担当,在这片郁郁葱葱的土地上找路径、想办法,通过加快推进农创旅养融合发展,以产业振兴为龙头,带动人才、文化、生态和组织振兴,努力走在乡村振兴最前列。寿安在温江首创“院落优改、产居共生”模式,搭建好利益联结机制,引导企业与属地农户合作,农民以宅基地、房屋、生态价值等方式入股,打造了九坊宿墅等高端民宿体验新场景,以及编艺公园、岷江桂花村等全民参与特色村落建设的示范项目,走出一条通过乡村旅游带动乡村高质量发展的新路子。

尤为值得一提的是,五年来,通过大胆创新,以求解思维寻求社会资本参与乡村建设发展的有效路径,寿安探索形成了“市场主导、村集体主体、农民主人”三位一体“土地释放、项目投建、运营服务”三环贯通的全链条联农带农利益联结机制。在破题“社会资本与三农相融相生、相互促进”的探索中,提出了寿安模式、温江方案,这是一次意义重大的探索和实践。

寿安以北林绿道为依托,开展五月花海节、编艺节、桂花节等文旅活动,促进新消费场景打造,唱好“四季歌”。以室内经济、家庭消费为花木转型方向,打造出“凫猫”、桂花精油、桂花糕、桂花酒、桂花茶等30余种农创产品,研发“编艺+”衍生产品、微盆景等10余类“天府伴手礼”。创新实施林盘改造,开展园林变景区、园子变景点,带动城市消费人群进入乡村区域,有效地促进了村民增收。

五年来,寿安集中力量解决群众关切的民生实事,全面推进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农村风貌改造、北林绿道景观提升,开展全域彩化,形成编艺葱田道、紫花海棠道等七大植物景观带,完成林盘、园子等景观点位13处,15个村(社区)全部实现全域彩化。基础设施方面,建成自来水管网10余公里,新建道路24公里,打造20余个“小游园”“微绿地”,改厕5700余户,达到三年目标的95%以上,基础设施的短板又补齐了一截。

接下来,寿安将以“微度假”产业目的地、乡村高品质生活宜居地、公园城市生态价值转化示范地为目标,加快推进产业转型发展,加大项目建设力度,提升基层治理水平,着力解决民生问题,让乡村振兴美好蓝图展现出越来越清晰的现实模样。

记者手记

找到生态价值转化的“金钥匙”

走进寿安镇岷江村村委会,白墙上题写的诗句“人闲桂花落,夜静春山空”,立刻将记者带入诗意的世界。

绿色、干净、生态、和谐、友好,是寿安给大家的印象,也是寿安的“乡村营商环境”。这样的环境吸引了投资商,也吸引了游客。

正如陶勋花所说,五年来,最大的变化是人的变化,从茫然到探索,从犹豫到坚定,认知能力和思维方式的转变,让她自己、岷江村、寿安镇都获得了成长和进步。怎样推动生态价值多元转化,将绿水青山变成金山银山,通过大胆创新,不畏艰难,寿安终于找到了那把“金钥匙”。

下一个五年仍是努力拼搏、奋发进取的五年,随着产业更强、发展势能更劲、城乡品质更高,寿安群众将迎来更美好富足的幸福生活。

展开评论(0) 分享链接:
推荐资讯
X
您确定要退出登录?

独家运营:四川成农网科技有限公司

备案号:蜀ICP备18034246号-1

copyright 2017,sc3n.com inc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