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平 邓欣)进入2020年冬季以来,马边彝族自治县劳动镇柏林村已经脱贫的贫困户邓培林一家便开始不失时机地走进自家的10亩茶园,开展修剪、施肥和病虫害防治等茶园冬管工作。邓培林全家5口人,经营茶叶成为全家增收脱贫稳定的主要收入来源。邓培林说,他将依靠科技用心经营好茶园,争取来年有更多的收入,让日子过得越来越好。邓培林说出了马边所有贫困茶农和非贫困茶农的心声。今年入冬以来,在马边所有茶园都能看到广大茶农冬管忙碌的身影。
位于山区的马边属亚热带季风性湿润气候,县境内海拔448米—4042米,立体气候特征明显,气候温和,四季分明。全县森林覆盖率56.1%,年均降水量达1093毫米,平均气温16.9℃,相对湿度80%。同时全县不少山区土壤肥沃,有机质丰富,长年云雾缭绕,是茶树生长最适宜区域。
近年来,马边彝族自治县委、县政府围绕农民增收特别是贫困农民增收脱贫奔小康,因地制宜狠抓茶叶产业的发展,已初见成效。截至目前,全县茶园总面积达23万亩,其中建成绿色、有机茶原料基地达到18.5万亩,建成白杨槽、袁家溪、柏香等7个现代农业茶叶万亩示范区和袁家溪、柏林、小荣丁等50个千亩茶叶专业村。据了解,2020年全县鲜叶产量5.35万吨,鲜叶总产值8.38亿元,农民人均茶叶鲜叶收入4788元。折合干茶产量10844吨,干茶产值104725万元,茶叶综合产值达17.46亿元。
全县95个省定贫困村,10190户43686名贫困人口已于2019年退出,其中有50个贫困村、5600户贫困户、24850贫困人口主要因茶叶产业脱贫,分别占已退出脱贫村、贫困户、贫困人口总数的52.6%、55%、56.9%。茶叶产业已成为马边农民增收、产业脱贫,最稳定、最持续的支撑产业。
未来,为巩固脱贫攻坚成果,确保茶农特别是已经脱贫的贫困户持续稳定增收,过上更加美好的日子,马边彝族自治县将通过大力实施“中茶+马边绿茶”的发展模式,依靠科技创新持续提高马边茶叶的市场竞争力,有效增加茶农收入。将加强与中国茶叶研究所、省茶叶研究所、四川农业大学的战略合作,开展“马边茶叶加工工艺提升”课题攻关,进一步完善马边绿茶加工技术规程。通过不定期邀请科研院校专家到马边开展茶叶产业发展专题讲座、现场培训,不断提升茶叶生产标准化程度,加快开发和研制具有马边特色的中茶生态特选茶产品。通过中茶电商、中茶全国门店、特通等多渠道推广销售。进一步做大做强马边茶产业,让茶产业真正成为全县茶农的“绿色银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