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三农新闻网甘孜康定讯(通讯员 刘燕)当前,扶贫攻坚进入深水区,如何发挥好金融在脱贫攻坚中的助推作用,成为工作中的重中之重。2016年,全市实现整村脱贫12个,减少贫困人口1983人,全市贫困发生率从25.1%下降到9.2%。,脱贫攻坚成绩斐然。这些成绩的取得,得益于该市下足“绣花”功夫,打出了一套金融扶贫组合拳。
在配强队伍上下功夫,选好“火车头”。自开展脱贫攻坚以来,该市在全市范围内联合各相关单位,成立了金融扶贫领导小组,专项研究市内金融互动相关各项工作。
在统筹谋划上下功夫,绘好“路线图”。先后出台小额信贷风险补偿基金、金融助推扶贫攻坚工作等文件,建立联席会议制度,定期与市内金融机构交换工作建议意见。在完成《关于完善扶贫小额信贷风险补偿基金工作的通知》的同时,设立分险基金,提出按照1:10比例发放扶贫小额信用贷款。政府安排1977万元作为扶贫小额信用贷款分险基金,贷款发生损失后,银行和政府风险分担比例为3:7。
在摸清底数上下功夫,算好“明细账”。金融机构与各乡(镇)形成合力,到各乡(镇)走访,对市内建档立卡贫困户进行系统摸排、整理、归档,明确下一步工作人群,为金融助推扶贫攻坚提供有力数据支撑。
宣传政策上下功夫,当好“传达员”。相关部门与金融机构组成工作组,到各乡(镇)开展金融政策、金融产品等宣传工作,使广大农牧民群众特别是建档立卡贫困户逐步了解金融机构贷款程序、政策等知识,提高其对金融产品的认知度。并依托金融服务站,开展送金融知识进牧区工作,提高农牧民群众对金融产品、金融扶贫政策的了解,提升金融扶贫在农牧民地区的影响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