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农村日报记者 周金泉 特约通讯员 肖开丰)10月19日,中江县通济镇雪莲村七组农户邓少云正在加工手工挂面。与过去不一样的是,他已由过去的自产自销转向为 “公司+农户”。他说:“从去年7月开始,我跟公司签订单,一年来,我的生产量比以前增加了一两倍,销售收入也达到10多万元,比过去翻番。”
资料图片
近年来,约有85%的制作中江手工挂面的农户走上了 “公司+农户”的路子。过去,中江手工挂面都是千家万户农户自产自销,技术参差不齐、质量难以统一,既忙生产,更愁销路。
“农户千家万户的生产,销路没有保障。去年以来,我们与中江县杰兴、通济、永太、隆兴等乡镇的100余户农户签订合同,将企业标准告诉他们,由农户按此标准采购原料及生产,我们回收产品,统一品牌、包装销售。”四川双和祥农业有限公司负责人邓立力说,“这样,农户就只管生产,不担心销路了。我们的电商团队与四川特产店、京东、淘宝都有合作,线上一共有20多个销售平台,进一步扩大了中江手工挂面的销路。”
此外,中江县钟氏手工银丝挂面厂、中江县觉慧手工挂面专业合作社近年也采用“公司+农户”模式。据初步统计,全县530余户农户从事手工挂面生产,迄今约85%是有保障的订单。
“千家万户的生产,市场比较乱,质量、品牌、包装都不好统一,很难创造‘中江挂面’这个品牌。因此,千家万户的生产,不可能千家万户的销售。”中江县商务局局长陈志军说,“‘公司+农户’便于集中统筹,按标准和模式包装、打造,更容易形成品牌,更利于溯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