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40年前森林覆盖率仅1.37%,到如今的42%,跻身全省前列
孔雀乡通过探索田园变花园、林区变景区、农民变股民的一系列新模式,让曾经的荒村变身为“五彩林乡”
记者 郭静雯
日前,国家林业局正式批复资阳市乐至县川中丘陵区林业科技示范园区入选国家级林业科技示范园区,成为我省首个入选的园区。
破解川中丘陵区林业发展短板,推进林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乐至县究竟蹚出了怎样一条不平凡的路?
日前,乐至川中丘陵区林业科技示范园入选国家级林业科技示范园区。(资料图片)
一变 整合资源 借题发挥 田园变花园
前些年,乐至县林业局局长陈吉军每每望着山坡上成片的柏树,就感到难过。“乐至森林覆盖率达40%左右,但绝大部分是柏树,效益低下、结构单一,老百姓以种植苞谷等传统粮食作物为生,守住了青山却吃不起饭。”
改变从2012年9月开始。乐至县政府与四川省林业科学研究院签订科技合作协议,省林科院在当地流转少量土地建设苗木培育基地。原本,这只是一次再普通不过的合作,但当时的乐至县主要领导却从中看到了“借题发挥”的机会。
彼时,新村建设正如火如荼进行,发展什么样的产业带动老百姓增收致富,是当地面临一个重大而急迫的课题。当有人提出建设“四川省川中丘陵区现代林业科技示范园”,将其作为院县合作的主要项目时,陈吉军兴奋不已:“这一设想让我们找到了契合点!”
很快,县委县政府决定有效整合土地、资金、项目等资源,依托林业示范园发展林产业。按要求,除直接补贴给农户的资金及有特殊用途的财政支农资金外,包括高标准农田建设、“小农水”建设等其它涉农项目及资金均纳入整合范围。
2013年1月,示范园建设正式启动。在随后的4年时间里,从小型苗圃培育基地起步,一个核心区6300亩的林业科技示范园逐步成形。村民唐建中亲眼见证,曾经那个只有柏树和稻谷的乡村,如今一点点变成了花园,樱花、桂花、银杏、紫薇等2000余万株珍贵树种遍布山野。
二变 科技主导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林区变景区
9月7日,川中丘陵区林业科技示范园特色经果林示范区内,几十亩花椒已完成采摘。园区负责人之一杨雪说,与普通的花椒不同,这是省林科院两年前引进培育的新品种——无刺花椒。
传统花椒带刺,人工采摘难度大,一亩地要2-3人连续采摘20余天,仅人工成本就上千元。无刺花椒不仅大大提高了采摘效率,味道也更香更麻,亩产还至少提升1倍。
眼下,乐至县已将无刺花椒定为特色产品,进行大范围推广,首批计划种植8万亩,每亩可为农民增收至少3000元。
通过科技主导林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这里的青山正变成金山。4年来省林科院经过筛选,先后从国内外引进近70种与当地条件匹配的林木。目前,省林科院正在园区内实施的国省科研课题达30余个,引领示范科技成果10余项。
目前,近70个引进树种中,有80%都适宜生长,包括美国紫薇、日本樱花等观赏性林木和油橄榄、榛子等特色经果林。
不少嗅觉灵敏的投资者闻讯而来。四川龙安天然林技术有限公司、四川安龙天然林公司入驻园区后,已培育种植其他花卉苗木和特色经果林共6000多亩,累计投入超过4亿元。目前两家企业已经实现林业经济效益超5000万元,辐射带动500多户居民使用栽培新技术。待园区内的林业创新技术通过公司充分转化后,预计每年生产总值将超过1亿元。
三变 土地流转公司化运作农民变股民
曾经在外打工的孔雀乡村民唐建中,如今已是一家农家乐的老板。眼前这处风光秀丽、游人如织的地方,曾是自己记忆中凋敝的家乡,唐建中不禁感叹:“才4年,感觉像做梦一样。”
同样在变化中受益的,还有位于川中丘陵区林业科技示范园区入口处的乐至花香休闲度假村。该度假村执行董事长刘勇表示,当初选择落户这里,正是看中了良好的生态和优美的环境。通过举办灯光节、风车节、抓鱼节等,去年该度假村共接待游客43万人次,实现旅游收入4000余万元。
当地村民将自己的房屋出租给度假村,也吃上了旅游饭。“当上‘跷脚老板’,坐在家里就能收钱。”孔雀乡村民唐顺境说。他和另外31户农民的闲置房屋租给刘勇后,被装修成了32栋五颜六色的别墅式酒店对外营业。2016年,唐顺境拿到了2万多元分红。
流转土地收入、租房收入、务工收入叠加,去年园区内村民的人均可支配收入达到17000元,比资阳市平均水平高3578元。
滚滚财源还在不断涌来。林业科技示范园负责人张俊介绍,目前示范园区规划面积已扩大到15万亩,乐至县还成立了国有控股、农民参股的乐兴现代农业开发公司,采取“保底收益+二次分红”模式,让农民变股民。预计到2017年底,园区农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实现18376元,辐射带动川中丘陵区新建林业产业基地150万亩以上。
编辑小议
既要让山地绿起来又要让山民富起来
□张飒
如何让山地绿起来让山民富起来,资阳乐至县建设川中丘陵区林业科技示范园区,提供了绿色发展的一个样板。
四川多丘陵山地,曾经勤劳的农家向天要粮开出一山山梯田,现在大多种上了经果林木。但在这一过程中,如果见哪样俏就追种什么,最后不是吃市场的亏就是吃技术的亏,还可能像文中提到曾经的乐至一样,守着山坡上成片的柏树却吃不起饭。
破解川中丘陵区林业发展短板,推进林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川中丘陵区林业科技示范园区给人带来两点启示——
一是要用科技向荒山要绿色。在种什么怎么种上要科学规划,乐至县政府与省林业科学研究院的合作就是一个突破口,通过筛选出生长条件与当地匹配的林木品种,做到先人一步先市场一步。
二是要用现代农业制度引领丘区林业发展。通过土地流转,引进龙头企业,成立国有控股、农民参股的现代农业开发公司运作,把林农一家一家几亩地变成公司股民一大片地,向规模要效益,让一家一户的小生产形成大的利益连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