扫码二维码

关注公众号

市州频道: 成都 绵阳 眉山 泸州 南充 广元 雅安 达州 广安 宜宾 遂宁 乐山 内江 自贡 巴中 资阳 德阳 攀枝花 甘孜 阿坝 凉山
邻水决胜脱贫攻坚 农民乐享“四个好”
来源:四川三农新闻网 时间:2017-10-18

  熊兴文 姜 慧
  立下军令状,打好攻坚战。面对精准扶贫、精准脱贫头等大事,邻水举全县之力,汇全民之智,以决战决胜的信心和决心,以啃硬骨头的勇气和毅力,聚焦问题短板,抓投入、夯基础,抓规划、壮产业,抓引导、增动力,抓教育、树新风,全县脱贫攻坚闯出一条新路,贫困群众致富奔康迈出坚实步子。

4.jpg

脐橙产业喜获丰收

  关键词 
  住上好房子
  易地搬迁,“搬”出幸福新天地

  10月16日,柑子镇金关村易地扶贫搬迁集中安置点,该村3组易地扶贫搬迁贫困户王述珍在自家门前的小菜园子忙活。砖瓦房既宽敞又结实,灶台贴着雪白的瓷砖,厕所也修得漂亮……看着自己的新房,79岁的王述珍很满意。
  老伴去世后,王述珍便只身一人住在老旧危房里。2016年初,村里干部向她宣讲易地扶贫搬迁政策,展示集中安置点的住房户型图、配套的公共服务设施等。“房子由村上统一招标建设,25平方米的住房同时配套建设30平方米以内的附属设施……”王述珍动心了。
  “经易地搬迁贫困户自己协商,集中安置点选址在村委会、村卫生室附近,紧靠村里的李子产业园。同时配套了文化室、小广场等公共服务设施,规划了‘微田园’,经过集中式生活污水处理设施处理后的人畜粪便,还可用来灌溉。”柑子镇相关负责人说,公共设施配套齐全、基础设施完善,易地搬迁群众居住条件更舒适。
  邻水县扶贫移民局相关负责人介绍,近年来,邻水按照“业兴、家富、人和、村美”的目标,采取新建、改造、保护三种方式相结合,对易地扶贫搬迁、地灾避险搬迁及水库移民搬迁等村庄进行规划重建,将原村庄居民集中规划至一处,通过政府主导、村民自愿参与的方式,将村落建设成为适合老百姓居住的现代新农村。对部分年久失修、老旧残破的“旧村落”实施改造提升,重点对贫困老百姓实施“五改三建四清”,着力改善贫困群众的住房及生活水平。对一些具有悠久历史文化的“古村落”进行修缮性保护,利用现代施工技术对“古村落”实施建筑维修加固,遵循“修旧如旧、不失乡愁”的总原则,重点保护有传统文化底蕴和内涵的古院落。
  此外,针对无房群众,政府通过村上闲置房进行安置或将有意愿和有条件建设新房的群众纳入农村D级危房改建,解决住房需求。
  2015 年以来,邻水总投资31937.05万元,创建幸福美丽新村、实施新村扶贫151个,实施农村C、D级危房改造2734户。完成易地扶贫搬迁1141户、3638人,地质灾害避险搬迁927户。

4.jpg

邻水新农村面貌日新月异

  关键词 
  过上好日子
  产业发展,“鼓”起群众钱袋子

  “明天开始摘瓜蒌了!”近日,随着村广播、微信群、QQ群传出消息,邻水县石滓镇花房村百姓纷纷报名参加采摘。
  68岁的贫困村民胡秀兰一手托住瓜蒌,一手从藤条上把一个个红彤彤的瓜蒌摘了下来,放进脚边的背篓。她说:“村里发展中药材种植产业,我就多了三份收入,土地流转费、务工收入,加上年底入股分红,今年增收10000元没问题。”
  在合作社的带动下,该村发展起中药材种植产业。
  “我只负责把药材种好,苗子、技术、销路早就已经和合作社谈好了,苗子和技术由合作社免费提供、教授,一旦药材成熟,公司直接上门收购。”看着今年瓜蒌丰收在望,村民谢碧辉很高兴。
  花房村村支部书记周泽民说,150亩瓜蒌将收获超过600吨,亩均收入4000元,预计收入近60万元。“产业发展起来了,年年有收益,村民增收致富就有保障。”对于脱贫“摘帽”,周泽民信心十足。
  近年来,为促进贫困户持续稳定增收,邻水县把产业扶贫作为扶贫开发工作的重中之重。着力打造川渝特色优质农产品供应基地、环渝腹地乡村旅游基地和电子商务进农村国家级示范县。通过创新建立农村撂荒地流转、“土地银行”试点等机制,探索推广“个人入股+集体统管+按比分红”“村集体+农户+业主”等利益联结机制,形成龙头企业“承包代理、入股返利”或“托管保底、合资兜底”等新型经营主体带动脱贫方式,促进贫困户脱贫。

  目前,邻水已打造标准化桃李基地、柑橘基地、蔬菜基地等万亩特色产业基地7个;建成“111产业环线”“城北—柑子—观音”特色效益扶贫片区、“城南—梁板”铜锣山特色种养扶贫片区和“石滓晒金—花房—中城寨”现代农业拓展片区;集中成片建成优质粮油、脐橙、蔬菜、葡萄等规模化产业基地46个,规模化畜禽养殖场(小区)786个,名特优新水产养殖基地8个。累计培育省级龙头企业3家,市级龙头企业30家,建成示范性合作组织22个,乡村旅游站点、农家乐100余个(家);发展农村电商服务点146个……全县“一村一品”的农业发展格局和“三山两廊”的乡村旅游示范带已初步形成,贫困群众“造血”能力不断增强。
  伴随产业扶贫工作的广泛开展,邻水县健康扶贫、教育扶贫、文化扶贫等各项扶贫工作也在同步扎实推进。
  关键词 
  养成好习惯 形成好风气
  打破陋习“引”领百姓好风尚

  10月14日早上7点,家住邻水县八耳镇新业寺村的村民甘华国就起床来到厨房,左手一杯水,右手一把牙刷,开始了每天必备工作——刷牙。
  “以前我都没有刷过牙,没有那个习惯啊。”59岁的甘华国说以前他家里很穷,也不太讲究卫生习惯。不仅是他,整个村里的老年人大多都没有刷牙的习惯。
  改变要从2012年说起,当时村里要建设新农村,村民可以采用自愿的原则,通过政府补贴和村民自筹的方式,建设新居,甘华国便是受益者。2013年底,甘华国
一家搬进了新房。
  2016年,新业寺村启动“四好村”建设,村两委干部便以此为契机,时常组织在家的村民召开小组会,不断强调要打破过去乱堆乱放、乱丢乱吐、不刷牙、不洗澡的陋习。同时,为了帮助村民养成自觉维护周边环境、爱护个人卫生的良好习惯,该村不仅设置了公益性岗位,聘请贫困户专门负责清扫村里的垃圾,由镇上安排的垃圾车进行清运。乡镇和村两委干部还带着牙膏牙刷等生活用品走村入户,手把手地教村民刷牙、整理房间。此外,为了让村民了解养成好习惯的重要性,该村还邀请县人民医院的健康专家到村上给村民们上课。
  2017年,新业寺村被评为市级“四好村”,村民的日子也越过越舒坦,勤洗澡、勤换衣、勤整理、勤打扫,村民们空闲时间就到村里的健身中心跳跳舞、健健身,看年轻人打打球,精神面貌焕然一新。
  在邻水,目前像新业寺这样的“四好村”一共有120个,其中省级“四好村”10个、市级“四好村”80个、县级“四好村”120个。随着“四好村”建设在邻州深入推进,越来越多的邻州百姓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
  “创建‘四好村’是精准扶贫、精准脱贫的重要举措,以激发农村群众脱贫奔康内生动力,让群众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双丰收。”邻水县委主要领导说。
  在合流镇红庙村支部活动室外的围墙上,一块“文明风尚榜”引人注目。村上通过“星级文明户”“五星好公婆”“五星好儿媳”“五星好邻居”评选活动,引导群众讲文明、除陋习、树新风。

  脱贫攻坚不仅要让群众住上好房子、过上好日子,更要养成好习惯、形成好风气。在脱贫攻坚工作中,邻水县始终坚持“四好”要求,做好和谐文章,构建幸福家园。把扶志作为扶贫的关键,通过各种活动和载体,引导帮助贫困群众形成勤劳节俭、清洁卫生、喜事新办、厚养薄葬的新观念,形成尊老爱幼、文明健康、遵纪守法的社会风尚,扭转“等靠要”思想,调动贫困群众脱贫致富的劲头,在物质脱贫的同时实现精神脱贫。
  【数据】
  邻水是省定88个贫困县和秦巴山区连片扶贫开发县之一。共有建档立卡贫困人口28150户、78304人,贫困村152个,贫困发生率9.13%。
  截至2016年底,全县累计脱贫46070人,33个贫困村脱贫“摘帽”,贫困率下降至3.73%。
  今年年初邻水制定13880名拟脱贫人口和57个计划退出贫困村的目标,截至8月底,已实现12252名贫困人口和53个贫困村达标,完成全年目标任务均超过90%。

展开评论(0) 分享链接:
推荐资讯
X
您确定要退出登录?

独家运营:四川成农网科技有限公司

备案号:蜀ICP备18034246号-1

copyright 2017,sc3n.com inc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