扫码二维码

关注公众号

市州频道: 成都 绵阳 眉山 泸州 南充 广元 雅安 达州 广安 宜宾 遂宁 乐山 内江 自贡 巴中 资阳 德阳 攀枝花 甘孜 阿坝 凉山
地理标志商标如何成为助农增收“金字招牌”?
来源:四川三农新闻网 时间:2017-09-28

    名词解释
    地理标志商标
    地理标志商标是标示某商品来源于某地区,且商品的质量、信誉和该地区有关,一般名称由地域+商品构成,如苍溪猕猴桃、剑门关豆腐等。申请地理标志证明商标是目前国际上保护特色产品的一种通行做法。在国内,行业协会可以通过向工商部门申请地理标志证明商标,有效地保护优质特色产品和促进特色行业的发展。

0.jpg

资料图片

    四川农村日报记者 左杉
    “苍溪红心猕猴桃从3元一斤涨到了15元一斤,是地理标志商标价值提升带来的成效,也是对当地农户、贫困户最大的支持。”
    “目前,四川全省已注册地理标志商标233个,其中中国驰名商标12个,省著名商标21个,成为带动农民增收致富的“金字招牌”……
    9月20日,全省地理标志商标精准扶贫工作经验交流现场会在苍溪召开。当天,来自国家工商总局、省工商局及全省21市州的150余名代表实地参观了苍溪猕猴桃馆、猕猴桃基地、雪梨基地。在经验交流会上,凉山州、巴中市以及雅安市名山县(蒙顶山茶)、万源县(旧院黑鸡)、南江县(南江黄羊)等地的代表从不同角度,探讨交流了如何以88个贫困县为重点开展地标扶贫工程,推进地理标志商标品牌建设、助力精准扶贫工作的经验。
    经验汇总
    用好用活每个单一地标

    我省地理标志商标共计233个,如何用好用活这些地标品牌,各地使出了自己的招数。其中,单一品牌模式,用好用活每一个单一地标,是我省地理标志商标发展的第一种模式。
    “如今提到广元,大家第一反应就是苍溪红心猕猴桃、青川黑木耳、朝天核桃等‘广元七绝’地理标志商标农产品。”广元市委书记王菲说。
    广元地处川陕甘三省结合部,天然的地理位置,让其拥有全省最多的地理标志商标,27件地标中22件为农产品商标。为了用好用活这些“土特产”地理标志商标,广元建立了“以品牌促发展”的运营模式,探索“协会+专合社+基地+地标+互联网”机制,以地标引导农民规模种养,以互联网为载体,以节会为推广平台,以农专社为纽带,以农业订单为重点,实现产供销一体化,开拓国内外市场,推动特色优势农业发展,有力促进了农民增收和贫困户脱贫。
    “苍溪县以地理标志商标龙头企业和龙头产业为带动,优先吸纳农村剩余劳动力和精准扶贫户,带动近百万农民规范种养和从事市场经营。苍溪县品牌价值60亿元的‘红心猕猴桃’地标品牌,辐射全县39个乡镇,种植35万余亩,带动猕猴桃专业合作社43家,解决农村劳动力及精准扶贫户10余万人。”苍溪县委书记张寿于说。
    以一个地标带动一个产业
    而以蒙顶山茶、郫县豆瓣为代表的地理标志商标,则探索出了另一种商标发展模式——以一个地标带动一个产业,主要特征是:政府主导扩大品牌效益,龙头企业示范带动,产业规模经济效益突出。
    “去年,雅安市名山区7万余户茶农人均收入超过5000元,占全区茶农人均可支配收入的50%以上,其中,全区农民通过采摘体验、餐饮住宿、茶产品销售等人均经营性收入达到2580元,占人均茶叶经营性收入的39.1%。茶农增收结构进一步优化,实现了茶业增效、茶农增收、茶企增利——这是雅安蒙顶山茶创造的一个奇迹。”雅安市名山区茶叶协会副会长梁健说。
    雅安市围绕蒙顶山茶产业优势不变、农耕文化不变、乡容乡貌不变,走“一三产业互动,茶旅融合”发展之路。当地还聘请一流茶产业发展设计团队,做好《蒙顶山茶产业转型升级中长期发展规划》和基地建设、茶叶加工、企业突破、品牌建设、融合发展等规划设计,提出通过组建基地、企业、品牌“三大联盟”,培育蒙顶山茶、蒙顶山茶叶交易所、国家茶树良种繁育场“三大品牌”,打造市场、文化、宣传“三大平台”,推进与新型工业化、新型城镇化、现代旅游业的“三个融合”,构建蒙顶山茶产业转型升级发展大体系、大格局。
    当地政府还健全工作机制、出台实施意见、健全投入机制……三年共整合涉农资金5亿元,用于茶叶基地建设、科技创新、清洁化生产、品牌打造、市场拓展、茶旅综合体建设等环节,集中做亮茶业转型升级节点性工作,发挥示范引领效应。
    集群联动打造大区域品牌
    我省地理标志商标发展的第三种模式,是区域品牌模式,即以一个区域公共品牌引领地理标志商标集群,共同促进一个区域的农业产业发展。这一模式主要以大凉山、巴食巴适、遂宁鲜等地理标志商标为代表,其特征是:政府主导区域品牌引领,地理标志商标集群联动,富民富区成效明显。
    截至2017年9月,凉山地标总数达23件,涉及产业产值320亿元,全州约70%的人口从中受益……9月20日,在全省地理标志商标精准扶贫工作经验交流现场会上,来自凉山州的代表透露的一组数据显示,地标的注册和使用已成为凉山提高贫困群众收入、推动县域经济发展、提升地方形象,解决精准扶贫问题的一个突破口。
    “目前,凉山州注册的与地理标志产品有关的商标已超过200件,逐步形成了苹果、石榴、青花椒、牛肉、脐橙、苦荞、青茶、黑山羊、阉鸡九大‘大凉山’特色产业。”凉山州人民政府副秘书长吉木子拉说,2010年 “盐源苹果”地标注册后,该县苹果种植面积由13.7万亩增至2016年的25万亩,产值由1.3亿元增至20多亿元,50%农户都拥有自己的果园,盐源苹果成为当地农民第一大经济支柱。
    发展路径
    壮大地理标志商标需要各方同心协力

    四川是资源大省,以地理标志商标为切入,是扶持贫困地区发展产业的有效途径,是促进“造血式”脱贫的重要抓手。
    今年以来,省委、省政府也相继出台了 《关于加强农业品牌建设的意见》等一系列文件,都明确要求大力发展地理标志产品、加速农产品品牌建设,着力抓好建基地、创品牌、搞加工等重要任务,加快推进我省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今年8月中旬,在全省深度贫困县脱贫攻坚会议上,对加强品牌建设助力脱贫攻坚也提出了明确要求。
    省工商局党组书记、局长万鹏龙表示:“目前,我省地理标志商标带动产业发展的三种模式各具特色,也符合各地实际,对于加快构建我省地理标志商标工作新格局奠定了基础。下一步,我们将积极普查本地的地理标志资源,结合市场需求建立发展梯队,及时指导提交地理标志商标注册申请,防止恶意抢注行为。未来三年内,我们将培育、示范、推广地标工作和精准扶贫工作结合起来,全省88个贫困县,每年争取扶持30件地标品牌。”
    那么对于龙头企业和地方政府来说,该如何更好发挥地理商标品牌作用?“企业要树立正确使用、规范使用、善于保护商标的意识,要以投资、出资、融资的方式,提高商标的使用效益。”四川北牧南江黄羊集团有限公司董事长陈勇说。
    “地方政府扮演的角色是挖掘好当地资源条件,通过地理标志商标品牌化运作,推动以地理标志商标品牌为核心的产业园区、特色小镇建设,促进农民增收、农业增效,助力县域经济发展,走出地理标志商标精准扶贫的新路子。”张寿于说。

展开评论(0) 分享链接:
推荐资讯
X
您确定要退出登录?

独家运营:四川成农网科技有限公司

备案号:蜀ICP备18034246号-1

copyright 2017,sc3n.com inc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