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农村日报讯 任莉丽 杜雨芸 特约通讯员 曾佐然 新春伊始,川南泸县的稻虾田已是一派繁忙景象。当地养殖户抢抓气候优势,通过“错峰养虾”模式,让肥美的小龙虾提前60天跃上餐桌,在春节消费旺季赢得市场先机。巧打时间差小龙虾错峰上市收益好 2月11日,在泸县奇峰镇的稻虾养殖基地,工人们正忙着捕捞小龙虾。刚刚捕捞上岸的小龙虾经过初步人工分拣后,被运往专合社,再由专合社统一运往市场销售。 “今年小龙虾行情还不错,大虾每斤卖60元左右,中虾每斤卖40元,虾苗每斤卖20多元。因为行情好,今年开工时间较早,大年初二就开工了,初三就开始卖商品虾。”稻虾养殖基地负责人刘雁兵说,春节到元宵节期间,他经营的100多亩稻虾基地收获了约1万斤商品虾。 “我们的商品虾主要通过专合社统一包装,通过空运发往杭州、青岛等地,当天就能到达消费者餐桌。”刘雁兵说。此时,湖北、江苏等小龙虾主产区由于气候原因,商品虾还不能上市。 地处川南的泸县凭借无霜期长达300多天、春季回暖早的独特气候优势,培育出的小龙虾较湖北、江苏等主产区提前约60天上市。当地通过错时供应小龙虾的策略,成功抢占春节消费黄金档期。 将成品虾分拣送走后,刘雁兵又忙着将挑选出的小虾苗再次投放到稻田中。新投放的虾苗将在两个月后成熟上市,5月份上市后再种植水稻。 “我们现在正在卖商品虾,同时也在投放虾苗。我身后的这块塘今天正在投放虾苗,这块塘有8亩地,我们计划投放400斤虾苗。这批虾预计3月中旬开始捕捞商品虾,预计产量约1600斤,预计产值约4.5万元。”刘雁兵说。 刘雁兵从2021年进入小龙虾养殖行业,成功掌握了小龙虾繁育、养殖管理等技术。他在养殖优质小龙虾的同时,也为当地农户提供虾苗,带动农户增收致富,推动当地稻虾养殖业的繁荣与发展。 刘雁兵介绍,他有3个稻虾基地共计330亩,预计全年虾苗产量约7万斤,商品虾产量约10万斤,总产值预计达300万元左右。三个“零的突破”川南早虾前景好 早在1月 22 日,泸县就召开了 2024 年度川南早虾产业集群技术培训会暨生态渔业协会成立大会。会议邀请了渔美康集团西部片区总经理黄建平、四川小龙虾产业研究院“特聘专家”张克磊等多名省内外知名专家授课,对全县 200 名稻虾种养大户、协会会员开展培训。广大渔业养殖户看到了“泸县特早虾”的前景和优势,有力增强了建设川南早虾产业集群的主动性和积极性,为推进巴蜀鱼米之乡建设提供了源源不断的动力。 据悉,该县持续推进川南早虾产业集群和鱼米之乡项目建设,大力推进水产健康养殖五大行动。2024年,全县新增稻虾综合种养面积2万亩,稻虾综合种养面积达到17万亩,水产品产量达55592吨,同比增长5.23%;渔业总产 值12亿元,同比增长6.7%。其中,小龙虾产量13765吨,同比增长15.34%;小龙虾产业产值6亿元,同比增长16.25%。 如今川南早虾已经实现了三个“零的突破”,未来发展可期。稻虾技术标准“零的突破”:2024年9月,泸县农业农村局牵头制定的双稻双虾、早虾晚虾、平田无沟3项地方标准,通过泸州市地方标准评审会技术审查并发布。稻虾加工产业“零的突破”:泸州市春夏秋冬农业科技有限公司成功入驻泸县毗卢镇,已订购两条小龙虾虾尾速冻产品加工生产线,年内将投入生产,日产量将达6万至8万斤。品牌创建“零的突破”:成功注册了“双稻双虾”品牌,开启泸县稻虾产业品牌培育之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