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农村日报全媒体记者 徐灿红 10月30日,四川省政府新闻办在成都举行政策吹风会,对今年9月四川省政府、国家林业和草原局联合印发的《建设“天府森林四库”实施方案》(简称《实施方案》)进行解读。政策吹风会现场重点从五个方面推进 “四库”是指,森林是水库、粮库、钱库、碳库。《实施方案》提出,四川要高水平打造全国“森林四库”建设示范省,着力建设“天府森林水库”夯实生态安全根基,建设“天府森林钱库”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建设“天府森林粮库”筑牢粮食安全底线,建设“天府森林碳库”服务碳达峰碳中和目标,积极推进森林“蓄水于山”“藏粮于林”“摇钱于树”“固碳于木”。 具体如何推进?省林草局总工程师张革成表示,我省将重点抓好五个方面的工作。 一是做好“三个统筹”。充分利用国省联合印发《实施方案》的契机,统筹好国家林草局与省政府共建,形成工作合力。统筹好省、市、县各级力量,指导各地结合自身资源禀赋和发展基础,因地制宜、有序推进“森林四库”建设。统筹好正在实施和拟实施的项目,加强资源整合利用,做到目标融合、任务融合、项目融合、政策融合。 二是出台“一套措施”。围绕深化集体林权制度改革、财政金融支持、森林可持续经营、国家储备林建设、林草科技支撑、林草碳汇、生态效益监测等方面,出台一批务实管用的政策措施和技术指南,有力推动实施方案落地落实。 三是抓好“一批项目”。依托“天府森林粮库”的建设基础,发挥好牵引作用,选择资源富集、基础较好、积极性高的区域,由“森林粮库”重点项目拓展建设一批综合项目。 四是打造“特色品牌”。推进生态产品价值转化,积极发展特色经济林和林下经济,大力推进“以竹代塑”,科学推进林下种植、养殖、采集,大力发展生态旅游,推广“一县一业、一山一景、一村一品”发展模式,将“土特产”变身“金名片”,形成“川字号”特色林草品牌。 五是支持社会参与。加快建立财政引导、金融助推、社会参与的投入机制,整合高校、科研院所等单位力量,加大专家指导力度。总结推广典型经验,积极营造全社会共建共享的良好氛围。生态与经济效益并重 如何兼顾生态效益和经济效益?“水库、粮库、钱库、碳库”四库之间有何关联? “森林是多元功能和多重价值的集合体,‘水、钱、粮、碳’分别阐释的是森林的四大功能,‘库’则意味着充沛、丰盈、可持续。”会上,张革成对“天府森林四库”的内涵进行了阐释。他进一步讲道,“森林四库”是相互联系、辩证统一的整体,共同构成统一的森林生态系统。其中,水库和碳库是森林的基础性功能,更多体现森林的生态效益,钱库和粮库是森林的拓展性功能,更多体现森林的经济效益。 水如何蓄?四川是长江、黄河上游重要的水源涵养地,是“中华水塔”的重要组成部分。省林草局生态保护修复处三级调研员陈思慧认为,推进“天府森林水库”建设,目的就是充分发挥林草固土保水的优势作用,进一步提升全省水源涵养能力,涵水为库、滋润河山,确保“一江清水向东流”。一方面,科学挖掘大江大河源头、干流及主要支流等区域造林绿化空间,有序开展造林种草;另一方面,聚焦重点区域森林、草原、湿地等生态功能退化的状况,大力组织实施退化林、退化草原和退化湿地等生态修复工程;最后,围绕全省石漠化、沙化等水土保持困难地区,大力组织实施石漠化综合治理和防沙治沙工程,推动全省水源涵养能力整体提升。 碳如何固?林草碳汇开发,四川有着丰富经验。“增强森林固碳增汇能力是建设森林碳库的关键。试点两年来,我们筛选了25个试点地区(单位),实施固碳增汇示范工程165万亩,打造大熊猫国家公园非煤矿山生态修复、马尾松退化林修复等12个固碳增汇示范样板基地,开发碳汇项目30个,试点工作取得积极成效,也走在了全国省级层面开展试点工作的前列,得到国家林草局的认可。”陈思慧称,将继续做好森林资源保护,实施好国土绿化工程项目,推动森林碳储量高质量增长。同时,对标CCER(中国核证自愿减排量)有关规定要求,推动“天府森林碳库”碳汇交易项目开发,打造一批高质量林草碳汇项目。充分挖掘不同维度的自愿碳中和需求,借鉴成都市“碳汇+大型活动”,雅安宝兴县“碳汇+司法”等消纳模式,拓展林草碳汇消纳渠道。 粮从哪里来?2023年,四川率先在全国启动建设“天府森林粮库”,组织实施了千万亩核桃提质、百万亩油茶倍增、百万亩油橄榄领先等六大工程,因地制宜发展木本粮食、木本油料、森林蔬菜等八大林粮和林下种植、养殖、采集三种模式,首次以竞争性立项方式遴选出20个“天府森林粮库”建设项目。截至目前,全省新增林粮经营面积115万亩,总面积突破8015万亩,产值达1600亿元。启动“天府森林粮库”建设以来,各地亮点纷呈、成效初显。省林草局改革与产业发展处副处长李大明介绍,比如,金堂县大力发展油橄榄产业,成功让来自西班牙的油橄榄“远嫁”四川,并入选“天府森林粮库”第一批建设项目。截至目前,金堂县累计发展油橄榄7万余亩,建成初加工厂3家,引进生产线3条,年产油超1000吨,全年综合产值可达5.67亿元。 钱从哪里来?“钱库的核心要义就是在坚持生态优先的前提下,推动森林产品变商品、资源变资本、价值变产值,把绿水青山转化为金山银山。”李大明透露,“钱”藏在森林物质产品、森林文化资源、森林保护修复以及森林生态价值里。以森林文化资源为例,全省生态旅游综合收入约1900亿元。比如青川县阴平村发展生态旅游产业,全村依托森林旅游资源,积极建设民宿,参与经营200余户,2023年接待游客超过40万人次,生态旅游收入3800余万元,占全村总收入的三分之二。“2023年全省林草综合产值超5200亿元,同比增加10.4%。”李大明介绍,我省通过“天府森林四库”建设,力争到2030年,建成万亿元级“天府森林钱库”,全省林业产业综合产值达到1万亿元,农民从林业上获得人均年收入超过6000元,森林生态服务价值达到2.4万亿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