扫码二维码

关注公众号

市州频道: 成都 绵阳 眉山 泸州 南充 广元 雅安 达州 广安 宜宾 遂宁 乐山 内江 自贡 巴中 资阳 德阳 攀枝花 甘孜 阿坝 凉山
(张明云 钟正有)“通过这几天的培训,我才知道果树还要讲究修剪时间和修剪技巧,以及怎样科学施肥、防病治虫啥的,这样的培训对我们的帮助太大了,听了技术人员和老师的讲解以后,回去了,我得好好消化,不能再盲目种植了。”12月11日,在德阳市罗江区乡村振兴局组织的区乡村振兴素质提升培训班结业仪式现场,果农黄义贵难掩兴奋,兴高采烈地跑到罗江区乡村振兴局负责人和主讲老师的面前,说出了心里的感言,并向他们致以衷心的感谢。近年来,罗江区除了积极推广青花椒、水稻油菜制种产业提质扩面外,还大力发展以晚熟柑橘、贵妃枣、梨等为主的水果产业。水果产业一跃成为全区主要经济支柱产业之一。水果产业的蓬勃发展对振兴罗江经济、促进农业发展、增加地方财政收入、巩固脱贫攻坚成果发挥了举足轻重的作用。一颗颗香醇的水果,滋润了果农、村民、脱贫户的心与日子,甜蜜了果农、村民、脱贫户的生活与希望。虽然水果产业初具规模,但全区仍然存在区域发展不平衡和为数不少的零散种植户产业规模小、分散,管理不到位、产业化程度低、成效慢的短板与不足。为了巩固水果产业发展的成果,在现有的基础上把水果产业做强做优,持续打造特色水果产业经济带,更好巩固脱贫攻坚成果,促进乡村花美果香,村民致富增收,今年,罗江区乡村振兴局又拿出资金20余万元,分别在金山镇大井村、茅庵堂村、鄢家镇长堰村举办了三期果树适用技术管理培训班。培训由师资力量雄厚、在省内享有声誉的德阳市罗江区星火职业培训学校实施。学校聚焦“干什么学什么、缺什么补什么”的原则,邀请农业专家、富有种植经验的学校老师通过理论讲解与实践操作相结合的方式,先后就病虫害的防治、整形修剪的原理、土壤及肥水管理的原则及方法、花果管理、采收与贮运销售、新零售(自媒体)等课程内容进行全面深入的讲解与传授,并进行了现场交流。在为期7天的学习培训中,通过集中授课、现场教学和座谈交流等方式,果农、村民、脱贫户无不受益匪浅。“培训办在群众家门口,我们不但提供免费的午餐,还为每名学员每天发放30元的补助,旨在满足广大果农、村民、脱贫户对种植技术的需求,帮助他们掌握最新的果树管理知识、技术,提高农业生产效益,提升他们的整体素质,从而培养一支有文化、懂技术、善经营、会管理的新型农民队伍。为了他们学有所成,学有所用,掌握实实在在的生产技能和致富本领,今后,我们将继续坚持打好‘政策帮扶+技能培训’组合拳,多途径拓宽村民持续增收渠道。”区乡村振兴局负责人介绍道。据悉,今年共有160余名果农、村民、脱贫户参加了技术管理培训。
四川经济网 | 分享: 2023-12-12
(记者 杜文婷 文/图)韭菜不断茬,随着品种不断改进,产量和产值都在上涨,盖上干草阻挡阳光,韭菜就变成了韭黄,价格也翻了一两番。靠着这地里的宝贝,郫都区安德街道广福村农民的钱袋子一年一年鼓起来了。近几年,广福村引进专业技术,衍生出民宿、“轰趴”等多种消费业态,广福村越来越时尚,越来越有魅力,村民的生活也更加幸福。新鲜的韭黄长势喜人种韭菜连片种植韭菜(黄)600亩朱油华拉开田里的遮光布、掀开草帘,新鲜的韭黄长势喜人。他挥舞镰刀,割下韭黄并整齐码放好,又铲些泥土往上盖了一层。他告诉记者,经常刨土,让泥土盖住韭黄根部,韭菜和韭黄才能长得更高。“今天割了明天拿到城里头卖,五点过就要出门。”朱油华给记者介绍起了他的“致富经”,虽然韭黄比韭菜更费工夫,但可以卖到六七块,而韭菜最多就只能卖两块多,所以他更愿意种韭黄。绿油油的韭菜一眼望不到边,农民两两配合,一个拿竹竿挑起韭菜叶,一个拿锄头把土往根上刨。村民告诉记者,再过一阵就是集中收割时间了,那时景象才壮观,还会吸引不少游客前来。目前,广福村连片种植韭菜(黄)600亩,粮油、蔬菜1260亩,韭菜(黄)年产值1200万元。通过突出“一村一品”,咬住韭菜不放松,贯穿韭菜全产业链,构建出“一链三融”发展格局。研产品开发韭菜调味品广福村种植韭菜历史久远,但近些年来,品种不断改进,产量和产值都在上涨。随着产业的发展,村民的思路也打开了,乐于接受创新,也愿意和专家一起试验,这也让他们的收入提高了不少。以广福村的“金字招牌”——“干撕”韭黄为例,因为不用水洗,湿度小,在常温下可保存7天左右,在冻库里可以保存1个月。但“干撕”韭黄只会用到一部分菜叶,剩余部分就造成了浪费。后来,村里引入了润禾家园项目,将用不到的韭菜叶转化为韭菜调味品等产品,还通过与多个制药研究机构合作,制造出了韭菜酒、韭菜面、韭菜酱等产品。环境好了,收入还增加了,村民们个个打心底里高兴。造场景打造韭文化民宿“那边是我们搞的民宿,这边这个房子,他们周末经常搞‘轰趴’。”村民大哥热情地给记者介绍。这几年,广福村探索实践了集建入市、租赁共享、作价入股、独资投建、集权扩产5大土地经营模式,盘活了全村5个闲置院落资源,引入社会资金1.2亿元,建成租赁共享泥巴小院文创体验园、作价入股韭小二民宿、集建入市保底分红亶爰精品民宿、果趣蔬菜采摘体验园。村集体独资投建的久福民宿、村民自营的兰妈鸡肉、韭香人家等韭菜美食体验、韭文化民宿服务业态。同时,广福村通过实施“醉美韭菜田园”塑造、持续推动“两个集中”、游子河生态修复和景观打造、“保姆式”企业服务赋能、韭文化场景营造五大行动,不断夯实韭产业,铸造韭文化,“一畦春韭绿,十里稻花香”《红楼梦》中的名句,在这里成为了现实。
成都日报 | 分享: 2023-12-12
(新华社记者 高健钧 袁波)近日,三台县三元镇三清村的大片油菜地里,三清村股份经济合作联合社社长江兴述指导村民,加紧进行杂苗杂草清理,并补种油菜苗。  三清村党委书记江红介绍,今年三清村通过改进大豆玉米带状复合种植技术,收获的大豆和玉米均实现增产。“大豆每亩产量达到400斤,玉米每亩超过1000斤,粮油作物都保证了稳产增产,今年冬季,种植的油菜又增加了400余亩,全村达到700余亩。”江红说。三台县立新镇春光村村民正在蔬菜地里忙碌。新华社记者高健钧 摄  三台县是四川的传统农业大县,粮食、油料总产量常年位居四川省前列。三台县农业农村局相关负责人介绍,今年三台粮油播种面积预计达到266.6万亩,可实现稳中有增。  记者在三台县采访时看到,本是冬季农闲的时节,不少乡镇的田间地头随处可见种菜、收菜的农民。据介绍,保证粮油稳产增产的同时,为了让农民增收,三台县近年来积极推广粮经复合种植模式。  冬日暖阳下,三台县立新镇春光村村民唐祥双坐在自家地里,与老伴一起将鲜嫩的小白菜整齐摆放在箩筐内,等待蔬菜批发商收购。  “上半年种一季水稻,可以解决家里人的口粮,9月份收完稻子,就开始种菜了。”唐祥双说,“家里种了4亩地蔬菜,一年下来有几万块钱收入。”  立新镇党委书记刘宁说:“蔬菜的复种指数可达5至6次,效益可观。种一季水稻不仅保证了粮食生产,对土壤也有好处。”  他介绍,立新镇科学制定蔬菜产业链发展规划,建设有机蔬菜试点示范基地,推广园区“蔬菜+”多元化种植,实现了蔬菜种植的订单生产。全镇常年蔬菜种植面积稳定在1万亩左右,总产量达 12 万吨以上,蔬菜全产业链产值达 2.5 亿元。  “要让老乡通过种菜致富,关键还要产业带动,如今三台县通过生产主体培育、加工体系建设、品牌打造,蔬菜产品已远销北上广以及海外市场。”三台县农业农村局局长蒋次勇说。
新华社 | 分享: 2023-12-12
为解决农产品销售渠道窄、农产品产能过剩、运输最后一公里等难题,今年来,合面镇太山村积极整合村集体资源,依托农产品展示中心开展电商直播,助力全镇群众拓宽农产品销售渠道,更好服务农村发展、农民增收,为乡村振兴注入强劲动力。 电商直播合面镇人大代表刘洪春介绍:“一方面,合面镇是以农业为主,稻渔现代化园区、脆香桃、脆红李、红心猕猴桃、塔罗科血橙、小米辣、花椒和中药材等产业丰富。另一方面,镇上的农村留守老人众多,靠种地,养殖维系生活,除满足自身需求外,还有很多过剩农产品,受运输难和镇域需求过剩等影响,大量农产品滞销,农民只能眼巴巴看着瓜果蔬菜烂在地里。传统的线下渠道不足以支撑产业的销售发展,亟需开拓新的线上销售渠道助力乡村振兴。”今年,合面镇为打通线上直播渠道,进行全方位部署、直播厅搭建、人才培养、产业搭建。目前,农产品直播间已搭建完成可投入使用,处于统筹试播阶段,试播效果良好。“主播吃的酸辣粉晶莹剔透,看起来很筋道,一看就是纯手工制作,现在很难买到这么高品质的红薯粉条了,主播赶快挂小黄车吧。”一直播间网民说道。好品质,看得见。高质量的农产品深受观众喜爱,村集体将继续挖掘高品质农产品,让消费者买得放心,吃得安心!在引导农村电商产业健康发展方面,合面镇相关部门积极出台相关举措,激励本土企业积极上线电商销售渠道,线上线下双向发力,积极拓展优质农产品销售渠道,先后组织开展农特产品展示展销,引导电商企业通过发布短视频、直播宣传、直播带货等方式,多渠道拓展农特产品网络销售渠道。下一步,太山村村集体以电商新业态为抓手,打好数字下乡、电商进村、特产出山的“组合拳”,让直播成为“新农活”,助力农村产业共兴,百姓共富。(供稿:纳溪区合面镇 秦小红 董思孟)
四川新闻网 | 分享: 2023-12-11
冬日暖阳下,四川天府新区永兴街道的田园上满是甜美的果香——冬草莓的丰收季节已经到来。“近年来,我们大力发展草莓园区,培育草莓种植农户320户,打造草莓种植面积约3000亩,其中新增种植面积900亩左右,建成南新村、井堰村、贝瑞等5个草莓示范基地。”永兴街道相关负责人表示,草莓产业的发展不仅为市民提供了新鲜优质的水果,同时也为当地村民带来了可观的收入,助推了乡村振兴。市民点赞:“这里的草莓巴适得板!”漫步在永兴街道的田垄间,只见草莓泛出诱人的光泽,绿叶红果“养眼”十足。看着硕大饱满、鲜红欲滴的草莓,从青羊区驱车过来的市民李某摘下一颗,咬下一口,“又香又甜,太好吃了。”李某说,她从网上看到永兴的冬草莓成熟了,就带着孩子一起过来付费采摘,“一方面想吃上最新鲜的冬草莓,一方面也想让孩子体验下田园采摘的幸福。”“辛勤”半晌,李某和孩子的篮子里都装满了新鲜的草莓,“回家后我会把这里推荐给朋友,估计他们也会过来。”不远处,天府新区本地的市民赵某也忙个不停,“我家就在附近,以往这边的草莓熟了,我基本也会跑过来买,不仅自己吃,也寄给外地的亲朋好友尝尝鲜。我的朋友吃了都说,这里的草莓巴适得板!”和村民、游客一起采摘草莓的还有水果批发商王哥。“现在喜欢吃草莓的市民越来越多,永兴的冬草莓也在成都市场上打出了名气,我手里已经有不少客户下单了,我们从这里拉回去的草莓,要不了多久就能全部卖完。”村民开怀:“种草莓让我们的日子更好了。”永兴冬草莓的成功并非偶然。过去几年里,永兴街道的村民通过引进新品种、推广绿色有机种植等措施,使冬草莓的品质得到了极大的提升。同时,他们还通过学习电商、举办草莓采摘节等活动,将冬草莓推向了更广阔的市场。井堰村草莓种植专家王建就探索出一套适合的土壤消毒、起垄栽培、绿色防控、水肥一体滴灌的草莓种植技术,他还成立颜如玉草莓专业合作社,将自己掌握的技术毫无保留地传授给社员。在王建的示范带动下,越来越多的村民参与到草莓种植的产业之路,一同奔向致富之路。在草莓园忙碌的身影中就有他的女儿。作为一名返乡创业年轻人,王双非常愿意为建设家乡出一分力,“现在每天能与家人朋友一起,感觉生活更充实,幸福感比以前更强了。”的确,永兴街道的草莓园不仅为市民提供了新鲜美味的水果,同时也为当地村民带来了可观的收入。值得一提的是,草莓园的发展也带动了周边产业的发展,如农家乐、民宿等,为村民提供了更多的就业机会。“下一步,街道将多措并举,持续推动草莓产业发展,助力乡村振兴。”永兴街道相关负责人表示,他们将加快建设进度,动员有意向种植的农户进行田间整理和大棚设施搭建;加快推动井堰村“鲜堰”冷链中心项目、农资配送中心建设,力争在12月底前完成建设;同时,积极与乡村振兴研究院、农科院等科研院所对接,做好草莓种植技术指导,进一步提升永兴草莓的品质。(永兴街道供图)
成都日报 | 分享: 2023-12-08
(四川农村日报讯 李霞)12月1日,初冬时节,笔者走进广元市利州区白朝乡徐家村杨帆家庭农场羊肚菌种植基地,只见一座座菌菇大棚整齐排列。大棚内,村民们正抢抓晴好天气,忙着翻耕土地、播下菌种、覆盖地膜,呈现出一幅热闹非凡的劳动景象。  “大家撒种子的时候要撒两遍,尽量保证播撒均匀,这样有利于发菌,出菌效果才会比较好。”连日来,杨帆家庭农场的技术人员宫高清每天都穿梭在大棚内,手把手指导村民们进行精细化管理,确保羊肚菌正常生长。  “羊肚菌香味独特,营养价值丰富,对土壤、空气、温度、湿度的要求比较高,相比其他菌种更为娇贵。”宫高清一边忙不迭地将菌种抛撒在新土上,一边向笔者介绍,近段时间的气温刚好是羊肚菌播种的窗口期,这个时期种植羊肚菌,菌丝萌发茁壮有力,同时杂菌的数量也更少。为抓住窗口期,该农场组织了20余名村民,采用撒播的方式进行播种,两天左右就能全部完成种植,等厢面出现部分菌霜,便再组织村民摆放营养包,促进羊肚菌稳定生长。  一边羊肚菌播种忙,另一边菌种繁育也没闲着。繁育仓里机器轰鸣,工人们正分工协作,忙着生产羊肚菌菌种。据杨帆家庭农场负责人杨帆介绍,今年该基地繁育的品种主要为“七妹”,由农科院与基地共同培育。该品种种植周期短、见效快、效益高,出菇密度大,菌子的纹路细、柄短,品质非常好,市场前景十分广阔。  “我们的羊肚菌口感细腻、味道鲜美,产量也非常高,在市场上一直供不应求。”杨帆说,该农场每年可生产羊肚菌近30吨,产值在1000万元左右。今年在种植期间,就已有不少客商上门寻求合作。  为更好拓宽市场,杨帆还通过短视频和电商直播等方式,将家乡的农产品卖出去,带动更多乡邻增收致富。同时,他的农场吸纳了近70名村民季节性务工,其中含脱贫户35人,5名村民长期在农场务工。  杨帆家庭农场的羊肚菌产业只是利州区发展特色产业的一个缩影。乡村要振兴,因地制宜发展富民产业是关键。近年来,该区坚定实施都市农业稳区战略,依托资源优势,积极推广羊肚菌种植,通过产业转型升级带动村集体增收、老百姓致富,迈出了乡村振兴的坚实步伐。
四川在线 | 分享: 2023-12-08
(四川农村日报讯 程堰)“油茶苗每行每排都要对齐,栽种株距是3米,行距是4米……”近日,笔者走进乐山市夹江县甘江镇青峰村油茶栽种基地,村民们正背着油茶苗在茶田里辛勤劳作,测行距、挖坑、植苗、回填……茶田空隙间多出的一列列油茶树,为当地群众开拓了一条增收致富路。村民在茶田里辛勤劳作  “今年甘江镇的油茶种植面积是1000亩,我们村种植了500亩,种植品种为叙龙1号、2号、3号,明年10月中旬就可挂果,第三年就有收益了,预计每亩产量在2000—3000斤。”青峰村副主任吴海波介绍,“我们村主要以茶园套种模式为主,油茶采果时间是10月中旬,正好是农闲时节,村民们采完茶就能接着采收油茶果。”  油茶是我国特有木本食用油料种,与油橄榄、油棕、椰子并称为世界四大木本油料植物,在我国已有2000多年种植历史。油茶树结果后,除了可以榨取食用油,还可以用来制作护肤品、洗洁精、肥皂等。  乡村要振兴,产业是关键。今年6月,夹江县自然资源局经过前期筹备,确定了油茶造林地块及种苗来源。为消除村民顾虑,还指派专人到现场给大家讲解油茶种植间距和水肥管理等技术要领,同时由县国资公司先期垫资购苗,确保采购苗木全部为省上指定的保障性苗圃育苗。  “今年 6 月,我们制发《夹江县2023年油茶造林工作实施方案》,为使方案更具一致性、指导性和实用性,11月初,按照省林草局相关管理办法及验收要求,对实施模式、补助标准、造林技术等内容进行优化调整,目的就是要把油茶产业打造成群众的‘摇钱树’和‘绿色银行’。”该县自然资源局党组成员、总工程师邓晖说。  下一步,夹江县将以稳步提升茶油供给能力为目标,以“适地适树、良种良法,集中集约、规模发展,市场主体、政策引导”为基本原则,以优化区域布局、全面推广良种壮苗、有序拓展种植规模、构建三产融合发展体系为重点,加快推进油茶种植提质扩面、稳产高产,让茶叶和油茶释放出更大的生态红利。
四川在线 | 分享: 2023-12-08
四川农村日报讯 特约通讯员 贾明高  初冬时节,正是羊肚菌播种的最佳时期。11月25日,射洪市仁和镇张王村一处田间大棚内,机声隆隆,10多个村民正忙碌着翻土、划线、起垄、平箱、洒水、撒种、覆土……一派热火朝天的劳动景象。  “我在这里种羊肚菌已经3年了,这里土质松软、透气性好,水源丰富,完全满足羊肚菌的种植条件。”正在忙着搅拌肥料与菌种的羊肚菌老板高元才说。高元才是金堂县赵家镇人,而赵家镇是全国最早商品化规模栽培羊肚菌的基地,是全国最大的羊肚菌批发市场。2020年,高元才和他的叔父一起来到仁和镇种植羊肚菌。“这里发展环境好,羊肚菌种一年就要换地种植,镇村领导总是热情地为我们协调用工、租地等问题,并帮忙解决一些具体困难。种植季节,镇农业服务中心干部还深入田间地头,为我们提供种植技术、市场信息。”  据了解,羊肚菌一般在秋冬季播种,冬春季采收,采收时节刚好与农忙时节错开,可以采取轮作模式,有效提升土壤肥力。  “我在高老板这里务工3年,平时60多元一天,忙时100元一天,一年干 5 个月,可以在家门口挣5000多元。”62岁的村民胥桂芬高兴地说。正把拌好的种子一袋袋往三轮车上搬运的村民朱长翠说,他们夫妻两人都在这里务工,老公拉料,她拌种,两人平均每天可挣160多元,今年高老板租用她家1亩地,租金500元。“就1亩地而言,种一季油菜或小麦,除去种子、化肥、人工等费用,只可以收获300多元。租地给高老板后,不仅可以得到租金,还能挣劳务费。”  据高元才介绍,他的羊肚菌基地高峰时用工达100多人,每季仅务工费和租金,就可为当地村民创收22万元。  “今年我在这里播种82亩羊肚菌,预计可实现纯收入 50 多万元。”高元才说,羊肚菌种下100多天就可以收获,1亩地可产600多斤鲜羊肚菌,春节前在批发市场上能卖300多元/斤,春节后能卖100多元/斤。干的羊肚菌还可以直发广东、上海等城市,能卖到1000多元/斤。  近年来,仁和镇坚持党建引领乡村振兴,将农业产业结构调整与乡村振兴工作有机结合,大力发展特色产业种植,进一步拓宽增收渠道,增加群众收入,为乡村振兴注入强劲活力。  “今年在张王村、卧龙村、应真庙村播种了500亩羊肚菌,预计可为当地村民增收130多万元。”仁和镇农业服务中心主任兰燕表示,下一步,将把这项收益大、见效快、前景广的新兴特色产业引导好、宣传好,在提产量、增效益、打品牌方面下功夫,继续扩大种植规模,助力乡村振兴。
四川在线 | 分享: 2023-12-07
(四川农村日报讯 特约通讯员 张平)“今天我卖了16头黑毛香猪,收入44300元!”冬日里,笔者在宣汉县五宝镇跑马村看到,50多岁的村民罗德让正将16头肥滚滚的黑毛香猪卖给前来收购的公司,罗德让笑得合不拢嘴,“到年底我家将出栏100多头,今年纯收入20余万元,稳稳当当的!”白岩滩农副产品有限公司加工生产车间。“基地+散户+公司”村民养猪致富  同样的喜悦写在跑马村3组村民丁长明的脸上。“黑毛香猪肉质黄润、细嫩醇香,口感好,而且公司保底回收不愁销路,投入少、效益可观。我从2019年开始饲养,每年平均出栏生猪100头左右,年平均收入达到20万元。”他越说越兴奋,“这几年我不仅还清了债务,还修建了小洋楼,这日子硬是巴适!”  据了解,黑毛香猪是凉山州野生黑猪与美国杜洛克公猪杂交的新品种,肉质香嫩,甘甜可口。黑毛香猪市场行情紧俏,同时期比白猪(本地猪)单斤价格高5—10元。峰城、南坪等乡镇平均海拔在1200米左右,气候适宜,蔬菜瓜果等农产品丰富,为饲养黑毛香猪提供了丰富的饲养条件。过去,村民们多自发散养白猪,饲养成本大,销售困难,辛苦一年挣不了多少钱,主要用于自给自足。  为促进群众增收致富,当地政府引进专业公司,采取“基地+散户+公司”模式,大力发展黑毛香猪。公司负责提供仔猪、技术、预防药,并以高于市场价2—5元的价格进行回收,农户只管饲养,由公司到家门口组织收购,极大地降低了群众的养殖成本和风险。  “我们的黑毛香猪很受欢迎,这段时间村里非常热闹,来吃‘泡汤肉’的人很多,很多猪早在上半年就被提前下了订单。这个黑毛香猪真是香饽饽!”跑马村党支部书记桂书平介绍。“这里的黑毛香猪都是吃五谷杂粮长大的,秋季吃的是红薯,冬季吃的是萝卜,吃的都是应季蔬菜,很生态,很环保!今天我和几个朋友搭伙专门过来吃‘泡汤肉’,顺便再买些肉回去。”家住五宝镇的居民王金美高兴地说。打造休闲食品延长产业链  当地政府还引进能人,成立百岩滩农副产品有限公司,形成集黑毛香猪养殖、深加工、运输、销售于一体的产业链,全新打造相关休闲食品,把生态、健康、安全的黑毛香猪产品推向全国。  在百岩滩农副产品有限公司,笔者看到,10余个工人正在忙着切割、腌制、烘烤、检验、抽真空、包装……“我们公司加工生产的黑毛香猪香肠、小块腊肉、烘干肉等在市场上十分抢手,很受顾客欢迎,几乎供不应求。目前,公司已收购黑毛香猪200多头,加工产品2万多斤,签订订单5个,金额达到800万元!”该公司销售经理文玉介绍,“预计到年底,将收购黑毛香猪2000多头,产值达到1500多万元。”  目前,峰城、南坪、五宝等乡镇共发展黑毛香猪2500余头,培育了郑家伦、顾仰发等一批养猪能人,建立了3家黑毛香猪养殖基地,带动108户110余人在家门口就业创业,比传统生猪养殖多增收500—1000元/头,每户年增收3000余元。  “今后,我们还将加强对公司的管理,发动村民大力养殖黑毛香猪,促进地方经济社会发展,让乡村更美、群众更富!”峰城镇党委书记万亿表示。
四川在线 | 分享: 2023-12-07
(四川农村日报讯 蒋雪梅 文/图)一年好景君须记,最是橙黄橘绿时。眼下,正是柑橘成熟的季节。宜宾市翠屏区思坡镇临江村千余亩柑橘进入“甜蜜期”,金灿灿的硕果挂满了枝头,也鼓足了当地村民的“钱袋子”。  12月5日,走进临江村柑橘基地,成片的果林随着山势错落分布,黄橙相间的柑橘,三个一簇、五个一串,挂满枝头,散发出阵阵诱人的橘香。林间的果农们正忙着采摘、入篓、装运……村民正在采摘柑橘。  “今年全村柑橘种植面积约为1500亩,产量预计破千万斤,总收入能达到1800万元左右。”柑橘地里,临江村党支部书记、村委会主任廖强吉捧着一串串的“金疙瘩”笑着说,今年种植品种有10余种,目前脐橙正在上市,至明年1月份,大量的血橙、椪柑、耙耙柑也会陆续上市。  “我们村的柑橘全是施的农家有机肥,甜度能达到13度左右……”果林一旁,返乡青年李萍正在进行直播带货,没过一会儿,直播间就收获了10余张订单。“我从游戏主播转型为农产品带货人。直播带货能销售自家农场的水果,还能帮助周边的农户打开柑橘销路。”李萍说。  在临江村电商服务站点,陆续有农户运来新鲜柑橘,现场工作人员正在进行分拣、套袋、装箱,准备发往全国各地。“仅仅是今天上午就已经发了200箱左右的柑橘订单。”廖强吉介绍,柑橘电商销售实现了基地直采、分级筛选、全国包邮,网销价格约为3.5元/斤。  近年来,思坡镇推动柑橘等农特产品搭上电商“顺风车”走出翠屏区,走向全国,“思橙”品牌愈加响亮。下一步,该镇将抓好柑橘的技术培训和田间管理,不断优化柑橘品种,力争将个头大、甜度高、品质优的柑橘推向市场;依托数字平台,打造线上线下融合新零售模式,开通直播渠道,进一步提升村集体收益,真正让小小柑橘成为群众的“致富果”。
四川在线 | 分享: 2023-12-07
(周瑜原 蒋雪梅)“一年好景君需记,最是橙黄橘绿时。”眼下,正是柑橘成熟的季节。宜宾市翠屏区思坡镇临江村千余亩柑橘进入“甜蜜期”,金灿灿的硕果挂满了枝头,也鼓足了当地村民的“钱袋子。”走进临江村柑橘基地,成片的果林随着山势错落分布,黄橙相间的柑橘,三个一簇、五个一串,挂满枝头,散发出阵阵诱人的橘香。林间的果农们正忙采摘、入篓、装运……村民正在果园采摘装框(蒋雪梅 摄)柑橘地里,临江村党支部书记、村委会主任廖强吉捧着一串串的“金疙瘩”笑着说,今年种植品种有10余种,目前脐橙正在上市,至明年1月份,大量的血橙、椪柑、耙耙柑也会陆续上市。“我们村的柑橘全是农家有机肥,甜度能达到13度左右……”果林一旁,返乡青年李萍正在进行直播带货,没过一会,直播间就收获了十余张订单。“我从游戏主播转型为农产品带货人,直播带货能销售自家农场的水果,还能帮助周边的农户打开柑橘销路。”李萍说。廖强吉介绍,在临江村电商服务站点,陆续有农户运来新鲜柑橘,现场正在进行分拣、套袋、装箱,准备发往全国各地。柑橘电商销售实现了基地直采、分级筛选、全国包邮,网销价格约为3.5元/斤。近年来,思坡镇积极发展电商产业,推动柑橘等农特产品搭上电商“顺风车”走出翠屏区,走向全国,“思橙”品牌愈加响亮。下一步,思坡镇将抓好柑橘的技术培训和田间管理,不断优化柑橘品种,力争将个头大、甜度高、品质优的柑橘推向市场;依托数字平台,打造线上线下融合新零售模式,开通直播渠道,进一步提升村集体收益,真正让小小柑橘成为群众的“致富果”。
四川新闻网 | 分享: 2023-12-06
“我挖的这一株净重就有3两哦,估算这一片地至少收获400多斤!”近日,在乐山市马边彝族自治县五马村天麻试种基地,致富能手阿罗伍林和阿妈手捧着丰收的天麻抑制不住喜悦与激动。阿罗伍林先后到湖北、云南考察天麻种植项目,通过自学摸索种植经验,在大风顶高山区实现天麻成功种植, 成为村里致富能手。他结合当前市场,分析五马村土壤、气候,向村委会提出在低海拔林区种植天麻的设想。为持续增强五马村造血功能,实现持续稳定发展和全村共同富裕,国网乐山供电公司派驻五马村第一书记王华唱起了天麻试种的主角。2022年,王华积极向乐山供电公司申请了3.2万元国网阳光扶贫捐赠项目,支持阿罗伍林在低山区试种天麻。为了做好试种天麻的环境适应,王华和阿罗伍林搭建了遮阳网,培造了有机营养土,建设了喷淋管网,培养菌床到菌材伴栽,首批天麻完成播种。从种子萌发到防冻、防旱、防涝,季节变换的每一关键环节,两人都一同驻守基地,还带着村里一帮年轻人一同查苗情、观温度、察湿度、学技术,既促进试种天麻健康发育成长,又通过培育试种全过程让大家专技术、长见识、学本领。“王书记是把干工作的好手,彝家农事样样都熟,他抓的天麻种植让大家学到了技术,增长了见识,还开阔了眼见。今天我们采挖天麻就开始销售,今年价格喜人,试种这一片将给村集体经济增收近2万余元。”村支部书记吉克罗布谈到王华,眼里总是掩饰不住欢喜。“我们引种的高山天麻药用、食用价值都很高,是我们彝家乡亲们今后充分利用林区种植的高效经济作物,我们将采取‘集体+农户’模式继续抓好天麻种植,带领五马村群众走上致富路。”手捧着丰收的喜悦,王华信心满满。(供稿:国网乐山供电公司 曹雪虹、刘若明)
四川新闻网 | 分享: 2023-12-06
新龙县聚焦农业农村产业培育,调整、升级产业结构,大力发展适应高原牧区需求的青贮玉米,走出了低碳循环、绿色发展的新路子,促进种养结合发展,助力农牧民增收。(一)盘活资源。按照政府引导、企业收购、农户参与的工作思路,把玉米秸秆作为青贮饲料的首要选择,按照“以畜定贮、以贮促养、粮饲兼顾、种养结合”的模式,优化土地资源配置,整合3000亩土地种植玉米,备储过冬壮大牦牛产业,切实解决土地碎片化、零散化问题。(二)科技赋能。引进专业公司入驻经营,投资700万元建成新龙青储饲料加工厂区,配备运输车、收获机、打捆机等设施设备。围绕饲草“种-管-贮-用”产业链条,升级关键技术,根据高原气候、种植条件、土壤环境等因素,确定“铁研53号”“雅玉2号”作为青贮种子,适时播种、苗期管理、中耕除草、合理施肥、科学浇水、病害防治等过程提升玉米品质、提高饲草产量。(三)助农增收。采取“企业+合作社+基地+农牧户”的经营发展模式,兑现土地流转费用225万元,集体经济分红1万元,合同约定根据后期经营情况逐步提高分红比例。同时在满足本县市场的前提下,加强对外销售网络建设,与理塘、甘孜等县定向签约5000吨375万元的青贮饲料。土地资源的有效利用,保障了牛群草丰料足。截至目前,该县牦牛出栏2.07万头,实现营收1.86亿元,群众的钱袋子逐渐鼓了起来。(供稿:新龙县委宣传部 向保林)
四川新闻网 | 分享: 2023-12-06
四川农村日报讯 杨颖 特约通讯员 曾佐然  眼下正值桃金娘采摘的时节,笔者走进泸县太伏镇大山村的现代农业果园,放眼望去,漫山遍野的桃金娘树枝上挂满了一颗颗饱满浑圆的桃金娘,10余名村民正忙着采摘、打包、搬运,现场一片繁忙的景象。  在果园务工的村民税友清说:“我家就住在这附近,来这里干活一天有 80 元的收入,一般是做除草、采摘、管护等工作,一年下来能挣几千块钱补贴家用,还是可以。”桃金娘  “桃金娘的管护、采摘都需要请人,我们都是找村里的困难群众和在家村民。”果园负责人王跃洪说。  “去年我的800多株果树收获桃金娘5000多斤,纯收入近8万元。后来我又追种了100多株苗,预计今年产量达7000余斤。”王跃洪对于自己的桃金娘事业,信心满满。  “一棵盆景桃金娘可以卖200多元,既可以观赏,也可品尝美味,特别适合孩子进行研学活动,非常受欢迎。”王跃洪在向县镇两级农业专家们学习桃金娘种植技术、提高产量的同时,还积极探索盆景移栽。  据了解,桃金娘果实具有活血和缓解消化不良、神经衰弱、耳鸣的功效,同时又是一种优质的果酒资源。通过对桃金娘及其衍生产品的研发和精深加工,可以实现对桃金娘资源最大化利用,在保健饮料和生物农用肥料等多领域都有很大的发展“钱”景。  近年来,太伏镇大力发展致富果实“园区”经济,扩大桃金娘、龙眼等特色产业种植面积,通过“支部合作社+基地+农户”发展模式,采取散户零星种植为主、大户连片办示范果园基地为辅的特色产业搭配种植方式,将桃金娘、龙眼等产业作为生态和谐、强农富农的支柱产业来抓,积极整合山林、土地等资源向特色农产品聚焦,如今镇域内桃金娘、龙眼等产业发展正如火如荼。截至目前,全镇特色农产品种植主体共115个,有大户11个,种植桃金娘870余亩、年产量约2.1万斤,综合年产值可达30余万元。
四川在线 | 分享: 2023-12-06
(四川农村日报讯 钟怡 王雷雨)初冬,正是中药材当归成熟收获的时节,乐山市沙湾区踏水镇长坪村在今年试种的40亩当归迎来了丰收,为当地群众提供了又一条增收新路子。  11月29日,笔者来到长坪村,远远便看到村民们正在当归地里忙着采收,一派忙碌的丰收景象。村民采收当归  “最近几天在这里采收当归,每天能有100元左右的工资,我自己今年也试种了一亩,行情还可以,明年想多种一点!”长坪村村民吴冬梅乐呵呵地说。  当归是常用的中药材之一,虽然种植技术难度较大,但市场需求量大,经济效益好。正是看到种植当归的好前景,长坪村村民肖洪强经过多方考察,决定带领村民发展当归产业。  “今年3月,全村试种了40余亩甜当归。从这几天的采收情况估算,亩产量达到了6000斤。”肖洪强介绍,甜当归味甜、药味浓、无麻味,虽然药效稍弱于药当归,但非常适合用作药膳的辅材。此外,得益于长坪村高海拔、土壤含沙量大、湿润多雨等特点,种植出的当归不仅品质好,并且产量高,能够带来可观的收益。  肖洪强说,目前,这40余亩当归已经被多家药材收购商预订一空,待采收完毕后就将装车发往各大药材交易市场。按照今年1.5元一斤的市场收购价,预计销售收入将达到45万元。  “下一步,我准备向更多村民推广当归种植技术,继续扩大种植规模。同时,还将利用当归采收完毕后的‘空窗期’种植油菜,实现‘一田两用’,带领乡亲们走出增收新路子。”谈到接下来的打算,肖洪强信心十足。
四川在线 | 分享: 2023-12-05
(李霞 记者 李全民) 12月1日,深冬时节,走进利州区白朝乡徐家村杨帆家庭农场羊肚菌种植基地,只见一座座菌菇大棚整齐排列,大棚内,村民们正抢抓晴好天气,忙着翻耕土地、播下菌种、覆盖地膜,呈现出一幅热闹非凡的劳动景象。“大家撒种子的时候要撒两遍,尽量保证播撒均匀,这样有利于发菌,出菌效果才会比较好。”连日来,杨帆家庭农场的技术人员宫高清每天都穿梭在大棚内,手把手指导村民们进行精细化管理,确保羊肚菌正常生长。“羊肚菌香味独特,营养价值丰富,对土壤、空气、温度、湿度的要求比较高,相比其他菌种更为‘娇贵’。”宫高清一边忙不迭地将菌种抛洒在新土上,一边向记者介绍,近段时间的气温刚好是羊肚菌播种的窗口期,这个时期种植羊肚菌,菌丝萌发茁壮有力,同时杂菌的数量也更少,为了抓住窗口期,该农场组织了20余名村民,采用撒播的方式进行播种,两天左右就能全部完成种植,等厢面出现部分菌霜,便再组织村民摆放营养包,促进羊肚菌稳定生长。一边羊肚菌播种忙,另一边菌种繁育也没闲着。繁育仓里机器轰鸣,工人们正分工协作,忙着生产羊肚菌菌种。据杨帆家庭农场负责人杨帆介绍,今年该基地繁育的品种主要为“七妹”,由农科院与基地共同培育,该品种种植周期短、见效快、效益高,出菇密度大,菌子的纹路细、柄短,品质非常好,市场前景十分广阔。“我们的羊肚菌口感细腻、味道鲜美,而且产量也非常高,在市场上一直供不应求。”杨帆说,该农场每年可生产羊肚菌近30吨,产值在1000万元左右,今年在种植期间,就已有不少客商上门寻求合作。为了更好地拓宽市场,杨帆还通过短视频和电商直播等方式,将家乡的农产品卖出去,带动更多乡邻增收致富。同时,他的农场吸纳了近70名村民季节性务工,其中含脱贫人数35人,5名村民长期在农场务工。杨帆家庭农场的羊肚菌产业只是利州区发展特色产业的缩影。乡村要振兴,因地制宜发展富民产业是关键,近年来,利州区坚定实施都市农业稳区战略,依托资源优势,积极推广羊肚菌种植,通过产业转型升级带动村集体增收、老百姓致富,迈出了乡村振兴的坚实步伐。
四川新闻网 | 分享: 2023-12-04
四川农村日报全媒体记者 杨勇 文/图  在雅安市石棉县草科乡和平村的校县合作重楼品种试验示范基地,只见遮阳网下的重楼多已倒苗,个别植株仍在寒风中倔强挺立,顶部浆果在阳光下闪动着耀眼的红光。  “感谢四川农业大学专家的指导,通过建立重楼资源圃,筛选优良品系,做好科学育苗、绿色防控和仿野生栽培,石棉重楼产业的前景我期待着呢!”11月29日,石棉县草科乡金窝重楼种植专业合作社理事长张永华激情满怀地说。  从8年前重楼苗货价格高企到近几年价格低迷,草科乡及石棉县药农从来没有动摇过重振重楼产业的决心。贡嘎滇重楼冬季果实籽粒多。种植重楼实现致富  现在草科乡药农对重楼依然饱含深情,没有因行情大幅下滑而减少种植,是因为他们曾经因种植重楼创造了致富奇迹。  草科乡位于贡嘎山南麓,阳光充裕,昼夜温差大,是中药材的“聚宝盆”,也是最适宜种植区。8年前重楼干货一斤要卖近600元,兴起一股重楼种植热,当地村民通过将山上采来的重楼培育种苗、发展种植,家家户户买上了小汽车,盖起了小洋楼,身家达到百万元的不在少数。  “2014年我们从山上采挖重楼下来试种,2015年到2016年,种苗一斤要卖100元,都是鲜根带苗带果,药农两分地就要卖10多万元,遇高峰时一亩地要卖上百万元。2018年和平村药农卖重楼买回来120辆小汽车,田湾河村30多户村民通过种植重楼脱贫致富,买回小汽车39辆。”回忆起曾经的辉煌,张永华两眼充满光彩,他也是通过种植重楼,建起了温泉酒店。  2017年,草科乡准备把重楼产业做大做强,专门成立合作社来发展,石棉县政府请来四川农业大学刘帆副教授以草科乡为基地研究重楼,来这里搞技术培训,“周围村镇闻讯来了好几百人。”对于当时药农的热情和盛况,张永华记忆犹新。仿野生栽培重楼长势茁壮。 受访者供图科学栽培重振产业  重楼是抗病毒冲剂的重要组成成分。据刘帆介绍,重楼品种繁多,但载入药典的主要是云南重楼(滇重楼)、七叶一枝花(华重楼)两种。过去由于供不应求,其他重楼品种也有人收购,这对野生重楼资源影响很大,也不符合用药规范。  随着收药的规范和各地总产量的上升,重楼干品最低一斤曾跌到40多元,“重楼生长周期长达13年,我们这里也是最早开始种的,已实现采、种、收、初加工一条龙,现在一亩一年也有1万元左右的收入。重楼产业我们一定要一直干下去。”合作社副理事长张永照信心坚定。  川农大与合作社共建的石棉县重楼资源圃,已搜集了11个品种,川农大通过对重楼种质资源进行田间性状观测,筛选出符合药典、适合石棉的优良品系。现在重点关注的一个品种当地叫大白重楼,经学者鉴定为《中国药典》收载的法定种源“云南重楼”,故命名为“贡嘎滇重楼”。通过建立重楼属植物资源圃,既可以筛选评价优良品系,同时又可以对药农进行科普,让大家学会品种识别,在栽培时把不符合要求的重楼进行剔除,避免混种。  在刘帆团队的指导下,通过推进搓种洗种、低温沉积、高温催芽等技术,把重楼的发芽率从第一年的30%提升到70%,近两年基本完善了重楼的规范化肥水管理及病虫害绿色防控技术,让药农通过自己育苗和仿野生栽培,在价格低迷的时期,也能保持不错的效益。据悉,石棉县正启动以重楼为主的市级农业园区建设,推广种植以“贡嘎滇重楼”为主的中药材。
四川在线 | 分享: 2023-12-04
(冯丹远 钟怡 记者 蒋培路)今年10月,乐山市沙湾区重点招商引资企业乐山三江笋业食品有限公司正式投产。经过1个多月的运行,目前企业生产已踏上正轨,正向着年产7000吨泡椒竹笋的目标迈进。人工分拣现场日前,位于乐山市沙湾区太平镇的乐山三江笋业食品有限公司生产车间一派繁忙,50余名工人正穿戴着整洁的工作衣帽、口罩,抓紧时间赶制泡椒竹笋,每个生产环节都井井有条、干净卫生。“目前我们的各条生产线已经全部投入运行,每天能够生产2吨左右的泡椒竹笋。”乐山三江笋业食品有限公司总经理马建说,由于年底用工紧缺,目前企业还未达到满负荷生产,预计满产后的日产量能达到20吨。据了解,乐山三江笋业食品有限公司是一家以竹笋深加工为主的食品加工企业。企业总投资1000余万元,占地面积23亩,拥有预蒸煮、巴氏杀菌、内外包装等5条生产线,现已与国内多个大型食品加工企业建立了产品供销联系。“今年我们的竹笋收购价大概在7元1斤,经过深加工后的成品泡椒竹笋能够卖到11至12元1斤,还是有不错的利润空间。”马建介绍,企业实行的是订单式生产,产品原料主要采用大竹笋和罗汉笋,除了收购沙湾本地的竹笋之外,还会大量采购马边、峨边以及云南昭通等地区的竹笋,未来每年的采购量可达7000吨以上,对于各地竹产业的发展也起到了良好的带动作用。此外,由于企业是采用半自动化生产线,因此还可以为当地群众提供200余个就业岗位。下一步,企业还将增加多条生产线,加工泡椒土豆片、泡椒藕片等熟食蔬菜产品,不断丰富产品线。(文中图片来自沙湾区融媒体中心)
四川经济网 | 分享: 2023-12-01
(记者 侯云春 赵旭东)“近看一根竹,远看一片海,僰王山真是山水相融的好地方。”这是记者11月29日在僰王山景区采访时,听见游客在沧水岩瀑布用手机录制视频时发出的感叹。僰王山景区竹间小道记者了解到,僰王山镇依托镇内丰富的林竹资源和107个自然文化旅游资源点、2个国家AAAA级旅游景区、2个国家AAA级旅游景区,大力发展生态旅游业,打造以“竹”为主题的系列旅游产品,纵深推动竹文旅融合,培育康养酒店、特色民宿、研学基地等经营主体60家,创建了4个省级现代竹林基地、3条省级翠竹长廊、5个省级竹林人家、1个省级康养基地,年接待游客量达到30万人次,实现旅游综合收入1.3亿元。鸟瞰僰王山景区“僰王山镇有林竹17万亩,我们充分发挥省级竹林乡镇的优势,依靠自然资源做‘竹’文章,通过竹加工、竹旅游、竹康养‘串’起一、二、三产业,让群众过上富“竹”生活。”僰王山镇镇长杨超说。航拍僰王山楠竹基地(赵旭东 摄)僰王山镇依靠独特的自然优势,大力建设“天府森林粮库”,通过“竹林+中药材”“竹林+食用菌”“竹林+乌骨鸡”模式实现林下中药材种植1万余亩,年产菌菇6万余斤和年产兴文山地乌骨鸡10万余羽。冬日暖阳下,在联合村竹下食用菌基地里,采摘鸡柳菇的村民脸上洋溢着丰收的笑脸,将新鲜的鸡柳菇分拣打包装上冷链运输车,销往周边市场。“以前靠种竹、卖竹增收,现在通过竹下菌菇种植和去就近竹加工厂上班增加收入,就可以在家照顾家人孩子,不用背井离乡。”村民杨大姐说,现在收入提高了,生活更好了。四川僰兴竹业科技责任有限公司生产车间 (王沁钰 摄)竹产业是僰王山镇人民群众增收致富的“绿色银行”,是描绘乡村振兴新画卷的绿色颜料。截至目前,僰王山镇加“竹”马力,壮大二产,创富民强镇之业,打造竹初加工循环产业园,新引进竹材、竹笋初加工厂6家,现有竹丝、竹筷、竹吸管、竹镶板、竹工艺品、竹片等竹材初加工厂23家,竹粉、竹炭等废弃物利用加工厂4家。1-11月,全镇纸浆竹采伐量1.6万余吨,楠竹采伐量10.3万余吨,竹笋采挖量1.5万余吨。带动4000余人就业,实现产值3.2亿元。“下一步,僰王山镇将继续立足独特的资源禀赋,借力全省竹产业高质量发展工作会议机遇,下‘竹’功夫,坚持以生态优先、绿色发展、大力建设‘天府森林粮库’,坚定不移厚植竹优势,通过园区建设、科技创新做强竹经济,让群众过上富‘竹’生活。”杨超说。(图片除署名外,均由石海天下奇文化旅游投资有限责任公司提供)
四川经济网 | 分享: 2023-12-01
鄢伟 曹礼芹 四川农村日报全媒体记者 徐灿红  初冬时节,简阳市石钟镇火烧庙村林下赤松茸种植基地内一派繁忙景象。藤椒林下,一个个浑圆饱满看上去像“小胖墩”一样的赤松茸破土而出,村民们穿梭在田间地头,细心采收着赤松茸。村民采收赤松茸。 鄢伟 摄  据了解,赤松茸系联合国粮农组织向发展中国家推荐的新菇种,也是国际菇类交易市场上的十大品种之一。  火烧庙村乡村振兴驻村工作队队员王进介绍,今年该村林下示范种植赤松茸10余亩,从11月20日起第一茬赤松茸开始采摘,将持续到2024年4月份,预计总产量可达5万斤,将为村集体经济创收32万元。  火烧庙村是石钟镇较为典型的传统农业村,过去主要种植玉米、红薯等传统作物,农民主要经济来源依靠外出打工。近年来,该村在多个单位的对口帮扶下,立足地方特色资源,发展大棚蔬菜、羊肚菌等特色产业,集体经济不断发展壮大,有力促进了农业增效、农民增收。为深挖地区资源禀赋、探索新的致富增长点,火烧庙村于2022年开始试种赤松茸,以区别化凸显产业发展竞争力,并取得成功。
四川在线 | 分享: 2023-12-01
X
您确定要退出登录?

独家运营:四川成农网科技有限公司

备案号:蜀ICP备18034246号-1

copyright 2017,sc3n.com inc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