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农村日报讯 程堰)“油茶苗每行每排都要对齐,栽种株距是3米,行距是4米……”
近日,笔者走进乐山市夹江县甘江镇青峰村油茶栽种基地,村民们正背着油茶苗在茶田里辛勤劳作,测行距、挖坑、植苗、回填……茶田空隙间多出的一列列油茶树,为当地群众开拓了一条增收致富路。
村民在茶田里辛勤劳作
“今年甘江镇的油茶种植面积是1000亩,我们村种植了500亩,种植品种为叙龙1号、2号、3号,明年10月中旬就可挂果,第三年就有收益了,预计每亩产量在2000—3000斤。”青峰村副主任吴海波介绍,“我们村主要以茶园套种模式为主,油茶采果时间是10月中旬,正好是农闲时节,村民们采完茶就能接着采收油茶果。”
油茶是我国特有木本食用油料种,与油橄榄、油棕、椰子并称为世界四大木本油料植物,在我国已有2000多年种植历史。油茶树结果后,除了可以榨取食用油,还可以用来制作护肤品、洗洁精、肥皂等。
乡村要振兴,产业是关键。今年6月,夹江县自然资源局经过前期筹备,确定了油茶造林地块及种苗来源。为消除村民顾虑,还指派专人到现场给大家讲解油茶种植间距和水肥管理等技术要领,同时由县国资公司先期垫资购苗,确保采购苗木全部为省上指定的保障性苗圃育苗。
“今年 6 月,我们制发《夹江县2023年油茶造林工作实施方案》,为使方案更具一致性、指导性和实用性,11月初,按照省林草局相关管理办法及验收要求,对实施模式、补助标准、造林技术等内容进行优化调整,目的就是要把油茶产业打造成群众的‘摇钱树’和‘绿色银行’。”该县自然资源局党组成员、总工程师邓晖说。
下一步,夹江县将以稳步提升茶油供给能力为目标,以“适地适树、良种良法,集中集约、规模发展,市场主体、政策引导”为基本原则,以优化区域布局、全面推广良种壮苗、有序拓展种植规模、构建三产融合发展体系为重点,加快推进油茶种植提质扩面、稳产高产,让茶叶和油茶释放出更大的生态红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