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三农新闻网巴中讯(通讯员 何向东) 象棋是凝聚中华民族伟大智慧的产物,是整体谋划推进一项事业、一项工程落地开花的象征,是极具中华文化特色的智力运动。驻村干部作为驻村帮扶的中流砥柱力量,作为乡村振兴的守护者、攀登者、实践者,要观“棋”悟道,领悟“卒过楚河”的韧劲、“象飞大田”的干劲、“马踏斜日”的闯劲,盘活驻村帮扶“整盘棋”,为有序推进乡村振兴“出彩”“出圈”注入动力源。悟“卒过楚河”的韧劲,参悟“日拱一卒”的坚实之道。“卒”这枚棋子在“落子”时,其特点在于过了“楚河”以后有力量、有劲头,可当“車”用,有“日拱一卒,功不唐捐”的效果,因此,被棋手概括为“日拱一卒”。作为驻村干部,要不断夯实思想根基,在学习习近平总书记的重要指示批示精神中找到工作重点、找准工作方法,在学习党史中汲取智慧、坚定信仰,在学习党纪中常掸“思想灰”、常破“心中贼”、常绷“纪律弦”,坚持“两个确立”,做到“两个维护”,以补足精神“钙”,筑牢信仰“基”。要敢于摸石过“河”,任何事物发展不可能一帆风顺、一马平川,也不可能参照既定的“经验论”来应对新事物、新事件的“预”“防”“解”。为此,要善于找到症结发生的原因,找准病变部位,实现由表到里、由浅到深、由糙到精、由粗到细、由量到质的“新质”转变,敢于在长河中摸到经验法宝、摸到解锁钥匙、摸到锦囊妙计。悟“象飞大田”的干劲,参悟“飞入心田”的坚定之道。“象”这枚棋子在“落子”时,其特点在于范围大、维度广,因此,被棋手概括为“象飞大田”。作为驻村干部,要领悟这“大田”更是村民的“心田”与“心坎”。要坚持人民至上,以村民的需求为干事创业的出发点,以村民的诉求为调查研究的切入点,以村民的要求为攻坚破难的着力点,锚定村民急难的问题,列出村民盼愁的清单,敢于接“烫手山芋”,敢于啃“硬骨头”,敢于越“腊子口”,对需要跨过、挺过一道道“娄山关”式问题,则要群策群力,少拍“脑袋”,多动“脑子”,把问题“捞起来”再“钉着办”,让“问题清单”变为“微笑清单”。要做优产业发展,用好用活资源禀赋,实现产业对象“强中选强,优中择优”,打通与拓宽“卖得出”“卖得快”“卖得好”“卖得响”的产业销路,助推产业致富效应、共富效应“飞入”村民的“心田”“心坎”。悟“马踏斜日”的闯劲,参悟“足履实地”的坚韧之道。“马”这枚棋子在“落子”时,其特点在于有力度、有精度、有准度,因此,被棋手概括为“马踏斜日”。作为驻村干部,要脚踏实地、足履实地的闯事业,树立“一步一个脚印”“抓铁有痕”的决心,让驻村工作叶更茂、花更香、果更实。要走出去多听听、多想想,多到村民生产一线听“故事”,听懂“故事”背后的“话外之音”,与村民同坐一条板凳、同靠一张桌子,在“闲谈中”打开“话匣子”,以知民情、察民意。要向人民求学,甘当“小学生”,遇到问题则向人民请教,遇到难题则向人民求解,遇到难事则向人民求“方”,将解决问题落实到实处,像“马”一样,以“一刻踏一步,一日成千里”的坚韧,描绘一幅“一年三百六十日,多是横戈马上行”的不辞艰辛的驻村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