扫码二维码

关注公众号

市州频道: 成都 绵阳 眉山 泸州 南充 广元 雅安 达州 广安 宜宾 遂宁 乐山 内江 自贡 巴中 资阳 德阳 攀枝花 甘孜 阿坝 凉山
(四川日报全媒体记者陈昊)3月31日,成都市文化和旅游发展大会在都江堰市举行。会议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文化思想和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旅游发展的重要论述精神,落实全国旅游发展大会、四川省文化和旅游发展大会精神,研究部署成都市文化和旅游工作,助力成都市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省委常委、成都市委书记曹立军,省委常委、宣传部部长郑莉出席会议并讲话。成都市委副书记、市长王凤朝主持会议。成都文旅发展大会。何勃/图  近年来,成都在旅游领域全面发力,保持良好发展态势,频频登上热门旅游城市榜单。相关数据显示,2024年,成都旅游业总体实力保持全国第一梯队,全年游客接待量达3.06亿人次,旅游总收入3732.66亿元。  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高度重视文化和旅游发展,省委、省政府明确要求成都建设全省文旅经济发展核心区。  如何绘就成都文旅新图景?会议明确,成都要全面贯彻落实党中央和省委决策部署,坚持全时空布局、全链条推动、全要素保障、全周期服务,加快建设文化旅游强市,奋力打造世界知名文化旅游目的地。  会议明确,成都是四川文旅发展的主阵地,要着眼全域谋划,突出特色引领,夯实产业支撑,强化融合创新,扩大开放合作,完善服务保障,加快推动文化和旅游高质量发展,在文化强省旅游强省建设中作出新的更大贡献。  会上,成都高新区,成都市武侯区、龙泉驿区、都江堰市,成都博物馆、成都文旅集团等作交流发言。
四川日报 | 分享: 2025-04-01
三月的三多古寨,梨花如云似雪,一条蜿蜒4500米的彩虹步道如绸带穿林而过,引领游客步入一场穿越时空的文化盛宴。近日,这座有着深厚历史积淀的川南古寨,以“三色文化彩绘”的创新实践,成功打造文旅融合新标杆,让传统村落绽放出时代新韵。三色交融绘就文化长卷。沿着新升级的彩虹主路漫步,白色、红色、古铜色三条文化脉络徐徐展开:素雅的梨花白点缀廉洁箴言,映照着百年梨园的清正之气;鲜艳的中国红串联起红色记忆,让革命火种在青石板上绵延;古朴的铜褐色则镌刻着寨门、碉楼等历史符号,讲述着“三多寨”文化的百年传承。这种将自然景观、红色基因与文化遗产有机融合的创意,让每位游客都成为文化解码者。创意彩绘激活乡村美学。在梨园核心景区,800米长的沉浸式文化彩绘带更成为现象级打卡点。以“筝情梨花·相约三多”为序章,地面化作流动画卷,“梨”字谐音的诗词典故与风筝、音符共舞。终点处“等梨再来”的诗意留白,巧妙呼应即将启幕的梨花风筝音乐季,形成“可走、可读、可听、可游”的立体体验空间。文旅赋能助力乡村振兴。“以前走这条路就是看花,现在步步是景、处处有故事。”来自重庆的游客王女士边拍照边感慨。据古寨文旅负责人介绍,自彩绘工程竣工以来,日均游客量增长40%,带动周边农家乐增收超60%。这种“文化搭台,经济唱戏”的模式,不仅让百年古寨重焕生机,更探索出“艺术+旅游+农业”的乡村振兴新路径。随着三色文化彩绘的惊艳亮相,三多古寨正加速从传统观光地转型为沉浸式文化体验目的地。未来,三多寨镇还将结合非遗展演、研学旅行等多元业态,持续擦亮这张乡村振兴的“文化名片”。当梨花雨再次飘落时,这座智慧沉淀的古寨,必将书写更多“诗与远方”的新传奇。(供稿/供图:大安区委宣传部)
四川新闻网 | 分享: 2025-03-31
3月29日,喜迎甘孜州成立75周年暨“幸福桃源 和美乡村”2025年得荣县桃花季系列活动在得荣县白松镇日当村开幕。来自省内外的嘉宾游客、媒体记者与当地群众齐聚“中国西部太阳谷”,以桃花为媒,共赴这场融合生态之美、文化之韵与经济活力的春日盛会。甘孜州政府副州长金天强出席活动并宣布开幕。桃源风情上午10时许,百人弦胡合奏的恢弘乐声响彻山谷,原生态歌舞《得荣记忆》揭开高原春色,《幸福阿偕》的铿锵夯土舞步踏出乡村振兴的繁花之路,318组合的嘹亮声线穿云而上,十乡镇的华彩服饰秀出流光溢彩的康巴风情画卷……《诗经》“桃之夭夭,灼灼其华”的千年咏叹,似在此时此刻化作扎梅里雪山下的十里绯云;引人入胜的情景音乐剧《桃源新约》,以返乡教师、光伏工程师、驻村干部三条叙事线,串联起得荣“以地为本、以光为能、以花为引”的发展密码——当课堂里的《桃花源记》照进现实,光伏板矩阵输送的清洁能源点亮万家灯火,驻村日志中的“一村一民宿”蓝图化为游客打卡地,这片土地用“农文旅商”的深入实践作答着“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时代命题。开幕会现场精彩文艺表演作为喜迎甘孜州成立75周年及“十四五”规划收官之年的文旅盛事,本届桃花季以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为主线,深度融合非物质文化遗产与现代产业;两天时间里,接续开展“逐梦桃源 跃动篮途”乡村篮球秀、“音梦桃源 逸韵长歌”桃源星空音乐会、“舞韵桃源 非遗风华”非遗展演、“走进桃花源”采风体验行动等系列活动,广大游客和群众可置身春和景明的太阳山谷,赏桃源美景、品有机美食、体验非物质文化遗产,沉浸式感受川西高原的“桃”醉春日。桃花藏寨交相辉映为了进一步丰富游玩体验,开幕会场地附近的白松镇文化广场上,专门布设农特展销区,树椒、藏橘、高山葡萄酒等在地地标产品陈列的数十个展位琳琅满目,不少游客驻足消费;非遗展演区中,藏族传统舞蹈得荣学羌、九步锅庄等技艺传承人现场展示“经纬间的千年回响”,周围的桃林陇上还特别划出打卡拍照、露营野炊、围炉煮茶等迎春踏青活动区域,人流如织。“逐梦桃源 跃动篮途”乡村篮球秀半决赛现场从“藏在深山人未识”到“灼灼其华引客来”,得荣县近年来积极融入“文旅之州”建设,以打造国际生态文化旅游目的地为目标,持续加大“西部太阳谷·甘孜南大门”特色品牌效应,推动文旅产业提质增效,特别是注重深挖“桃花经济”潜力,依托万亩野生桃林,探索出“文旅+生态+产业”三链融合的乡村振兴产业“花路”,并成功举办三届桃花季;如今,集农业观光、传统文化、音乐休闲、美食打卡、体育健身等多元素于一身的得荣桃花季已发展成为全州乃至省内知名的综合性文化活动品牌,由此还衍生形成全季旅游格局:春赏野生桃林、夏避干凉河谷、秋摘酿酒葡萄、冬品太阳谷佳酿。2024年,该县不仅通过央视推广及借助省内外资源举办各类展销、推介活动实现销售额2900万元,还举办桃花季、红酒季系列活动,全年接待游客76.2万人次,实现综合收入8.37亿元,带动当地群众户均增收5000余元,这片金沙江畔的“藏乡桃源”正以生态颜值解锁发展价值。得荣桃花始盛开“得荣是座把‘花开’当作生活的诗意县城。白藏房作幕的原生态舞台、‘哪吒’为景的墙绘打卡地、桃林搭桌的咖啡吧,好多新奇的游玩体验,太值得一来!”开幕当天,广东东莞游客万女士一行看文艺展演、拍春花合影好不忙碌,笑言得多待几日,记录高原最美春日。“得荣,藏语意为‘峡谷之地’;在这里,峡谷不是阻隔而是通往秘境的走廊;高山不是屏障,是触摸星辰的阶梯;桃花不是寻常的芳菲,是大地写给蓝天的情书。”得荣县委副书记、县长陈泽明介绍,下一步,全县将以此次活动为契机,积极营造进一步“发展农村、支持农业、关心农民”的浓厚氛围,立足“1+N”产业发展思路,进一步增投入、强基础、补短板,大力培育以酿酒葡萄为主的特色农产业,助力乡村全面振兴。(文图由甘孜得荣县委宣传部提供)
四川新闻网 | 分享: 2025-03-31
(胡先映 张建芳 摄影报道)品茶香苗韵,促乡村振兴,3月29日,2025年珙县第三届高山云雾茶采摘季活动暨第六期“凤凰大舞台”活动在珙县玉和苗族乡青龙村举行。珙县第三届高山云雾茶采摘季活动由珙县人民政府主办,包括文艺表演、采茶比赛、茶叶展销、土特产销售、品尝苗家长桌宴、游园等活动。采茶比赛现场在采茶比赛现场,由游客组成的比赛选手经过20分钟的激烈比拼,不仅体会到了采茶的快乐还领到了礼品;在手工制茶点,领略手工制茶技艺的独特魅力;再品上一杯香醇的茗茶,让茶香在舌尖上回味。通过此次活动,让高山云雾茶的香气飘向更广阔的天地,有更多的茶友了解它、喜爱它、推荐它,让这片高山茶园真正成为老百姓的 “摇钱树”。近年来,宜宾市委统战部心系珙县茶产业发展,关心苗乡百姓的民生福祉,积极支持资金、项目,为苗乡发展注入强大动力;珙县县委县政府持续发力,从提升茶产业质量、加强品牌建设,到推动茶旅融合,全面建设绿色转型和美幸福珙县;玉和苗族乡致力于将全乡打造成为远近闻名的茶文旅融合示范园区,推动产业振兴,带领各民族同胞携手迈向现代化。在各级领导的关心下,2024年底,玉和苗族乡建成茶叶深加工生产线,并与鹿鸣集团合作推进茶产业创新发展。预计到2025年,全乡茶产业总产值将达到3000万元。
四川新闻网 | 分享: 2025-03-31
春风拂面,桃花灼灼。3月29日晚,在四川省甘孜州得荣县白松镇十里桃林的环抱中,“音梦桃源 逸韵长歌”桃源星空音乐会精彩启幕。这场以桃花为媒、音乐为桥的文化盛宴,演绎出非遗弦子与交响乐的共鸣,藏寨古谣与现代编曲的交融,唱响了民族团结的赞歌,展现了盛世中华的壮美画卷,让观众沉醉在如诗如画的“桃花源”中。音乐会现场音乐会分为《故乡花开》《落英缤纷》《情思流年》三个篇章。现场,动感的旋律与桃林的静谧形成鲜明对比,瞬间点燃现场氛围。随后,民族歌手们身着节日盛装,以天籁之音演绎多首经典歌曲,将观众带入了一幅幅美丽的民族风情画卷。一首《深情太阳谷》以得荣山水牛羊等为背景,用音符描绘出得荣乡村的静谧与美好;老歌新唱环节,歌手们将耳熟能详的经典歌曲融入现代元素,唤起了观众的时代记忆,引发了强烈的情感共鸣。此次音乐会不仅是一场视听盛宴,更是民族团结与乡村振兴的生动实践。得荣县通过“音乐+文旅”的创新模式,将民族文化与乡村振兴深度融合,展现了乡村发展新面貌。音乐会上,观众们沐浴在星光与桃花的海洋中,感受着音乐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美好,享受着乡村振兴带来的幸福果实。“音梦桃源 逸韵长歌”桃源星空音乐会的成功举办,为得荣县文旅融合发展注入了新的活力。得荣县相关负责人表示,未来,得荣县将继续探索“文化+旅游+产业”的发展路径,以更加丰富的文化活动和更加优美的自然环境,吸引更多游客前来感受“桃花源”的独特魅力,共同谱写乡村振兴的新篇章。(图文由甘孜得荣县委宣传部提供)
四川新闻网 | 分享: 2025-03-31
(记者 李国富 赵权军)3月29日,“组团培育副中心 喜看南达新气象”2025年度联合采访团走进仪陇县,探寻这片红色热土的文旅发展新成果。红色,是仪陇的鲜明底色,也是其宝贵财富。近年来,仪陇凭借深厚的红色底蕴,成功创建朱德故里5A级景区、天府旅游名县、省级全域旅游示范区等,同时“张思德精神”被纳入中国共产党人精神谱系。仪陇通过深挖文旅资源、壮大文旅产业、激活文旅经济,以创新模式推动红色文旅高质量发展,成绩斐然。朱德元帅雕像(郭建坤 摄)在景镇融合发展方面,仪陇探索出了一条独具特色的新路径。景区所在地马鞍镇依托朱德故里5A级景区,全力实施文旅升级赋能行动。朱德故里景区与马鞍镇琳琅村、玉兰村和谐共生,通过“景村一体”“股权获利”“扶持帮扶”等一系列创新举措,实现了“景村”深度融合。琳琅村积极发展民宿和5D沉浸式体验馆,将文化和农特产品转化为旅游商品;马鞍镇险岩村则借助创建国家红色旅游融合发展区的契机,凭借千亩桃林景观大力发展乡村生态游,已成为乡村旅游的精品村寨。未来,仪陇还将持续深入推进景镇融合,整合更多资源,构建全域旅游的新图景。仪陇丁氏庄园(郭建坤 摄)在丰富业态方面,仪陇精心打造出文旅市场的新名片。仪陇县“红线里”婚恋艺术旅游休闲街区成功入选省级旅游休闲街区。该街区总投资3.1亿元,建筑面积达3.4万平方米,融合了多种元素业态。自元旦开街以来,已成为一个综合性休闲旅游综合体,多次成功承办各类特色活动,其中红墙和元禛楼更是成为网红打卡点。同时,仪陇充分利用其独特文化资源,打造综合研学营地,采用“1+1+N”模式开展旅游服务。营地自运营以来,已接待大量团建团队和研学学生,文旅消费正逐渐成为仪陇经济发展的新引擎。后续,仪陇还将通过商圈提档升级、开展特色商贸活动等方式,进一步催生消费新热潮。仪陇客博园(郭建坤 摄)在激活农旅方面,仪陇成功构建起融合发展的新格局。阳春三月,铜鼓乡洞磬沟村各类鲜花竞相开放,吸引了众多游客前来观赏。当地精心策划赏花周,并安排了一系列特色农家活动,让游客充分体验乡村的乐趣。仪陇对拥有旅游资源的村,按照“一村一策”的要求,积极推进“农业 + 旅游”的多元发展,培育多种业态。依托朱德故里景区的红色资源,以“新马线”等乡村旅游为纽带,串联多个乡村旅游点,形成了“以点带面”的布局。同时,仪陇着力推进马鞍镇、新政镇创建天府旅游名镇,围绕“三线三片”布局完善政策配套,培育田园综合体,推动乡村旅游业发展。仪陇正通过多方面的举措,让红色旅游绽放出新的光彩,助力经济高质量发展。未来,仪陇也将继续在红色文旅发展道路上大步迈进,为游客带来更优质的旅游体验,为经济发展注入更强大的动力。
四川经济网 | 分享: 2025-03-31
(记者 闫新宇 文/图)3月29日,以“花海春(村)韵·什锦邡华”为主题的2025年全国春季“村晚”示范展示活动暨什邡市湔氐镇第六届浪漫樱花之旅活动在龙泉村樱花谷正式拉开帷幕。本次“村晚”及浪漫樱花之旅系列活动将持续至4月2日。春日的湔氐镇,正以绽放的樱花为请柬,邀八方宾客共赏乡村之美、共谋发展之策,通过农文旅融合发展,展现乡村振兴的生动实践。活动现场以花为媒,激活乡村“美丽经济”   上午10点,活动在舞蹈《龙门山下春意浓》中正式启动。歌曲、川剧、情景剧、小品等传统文艺节目和非遗表演轮番上阵,现场热闹非凡。   开幕式现场开幕式以还原乡村院落的场景式舞台为亮点,融合传统舞蹈、乡音曲艺、乡村振兴主题小品等节目,展现了什邡人民昂扬向上的精神风貌。赏樱花的市民近年来,湔氐镇深挖乡村生态资源与文化底蕴,打造“农文旅”融合示范项目,樱花已成为当地亮丽名片。记者在活动现场看到,千亩樱花争相盛放,粉色花海与青山碧水交相辉映,吸引八方游客纷至沓来。樱花树下,游客们尽情赏花拍照打卡。在春天的阳光下,看演出、逛集市。  “恰逢周末,我们一大早就来到活动现场了。这里不仅可以欣赏到美丽的樱花,还有很多当地的特色美食和文创产品,是踏春游玩的好地方。”游客刘靖说。   乡村旅游持续“升温”也让当地群众得到实惠。在进入主会场的道路两旁,当地群众摆起小摊,美食、土特产等应有尽有,成为一道独特的风景线。 千亩樱花竞相盛放 “千亩樱花竞放,既扮靓乡村颜值,又带动旅游经济,为乡村振兴注入了活力。”湔氐镇相关负责人说,通过“赏花+观演+消费”一站式体验,湔氐镇樱花节已吸引数万名游客走进什邡,带动民宿、农业、非遗等产业升级,让“美丽风景”转化为“美丽经济”。“村晚+”多元融合,文化自信赋能乡村“村晚”作为乡亲们自己的舞台,是乡村文化振兴的鲜活实践。作为2025年全国“四季村晚”示范展示点,本次“村晚”以农民为主角、乡村为舞台,呈现了原生态的民俗表演与创新文化体验。“村晚”活动内容丰富多样,包括农村文艺节目展演、“让文物讲自己的故事”情景表演、“书中有宝”文化知识有奖竞猜活动,以及“书香花海·阅读阅美”好书分享会等。此外,本次活动还推出了“村晚+温泉”、“村晚+非遗+民宿”、“村晚+禅茶文化体验”等多种形式的文旅玩乐体验套餐,形成“赏花+观演+消费”一站式体验。   为了提高“村晚”活动的曝光率,吸引更多游客参与,促进乡村文化的传播与交流,活动拍摄了活动专题宣传片并在抖音、微信视频号、本地自媒体上进行广泛宣传。活动当天,还通过公共文化云、抖音等平台进行了直播。“在这里,游客可以欣赏到原汁原味的民俗表演,听到悠扬婉转的乡音乡曲,感受到什邡人民昂扬向上的精神风貌。”什邡市相关负责人表示,通过这样的文化载体,不仅让传统优秀文化重焕光彩,也让广大群众从文化受益者变为乡村振兴“主力军”。据了解,近年来,什邡市深入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依托生态资源和文化底蕴,培育了湔氐樱花节等一批文旅融合示范项目,探索出一条“生态+文化+产业”的乡村振兴之路。未来,什邡将坚持“全域旅游、全民共享”的发展思路,培育精品民宿、生态农业、研学体验等新业态,推动乡村旅游提质升级。同时,持续完善基础设施、提升服务水平、创新营销模式,让游客尽享乡村之美,让群众共享发展红利。
四川经济网 | 分享: 2025-03-31
(记者 乔薇 刘婕 李宏 文/图)3月28日,由四川省文化和旅游厅、内江市人民政府联合主办的2025年“安逸四川·资中之春”文化和旅游宣传推广活动在“山歌响起的地方”——内江市资中县举行,活动围绕“赏春花”“探春趣”“食春味”三大篇章,奏响了一曲绚丽多彩的巴蜀春日交响曲。活动现场作为四川文旅“一年四季游四川”的一项重要活动,本次活动现场通过沉浸式演艺,以苌弘、杜甫、苏东坡、张大千等四川名人的视角,开启跨时空的“川”越春天之旅,推介全省春季文旅资源、目的地和特色玩法,首发四川十大赏春地图和五大特色玩法,讲述独属于四川的“春天的故事”。其中四川十大赏春地图包括看“竹外桃花三两枝”、看“樱花烂漫几时节”、看“千树万树梨花开”、看“杜鹃颜色正倾城”、看“海棠不惜胭脂色”、看“白鸽栖枝珙桐雅”、看“春风拂面郁金香”、看“满目金黄香百里”、看“辛夷花房忽全开”、看“一树蓝楹花事荣”等寻花主题,囊括全省特色花卉资源,从城市到乡村,从公园到田野,铺展“百花开天府”的浪漫图景。现场推介四川春日玩法五大特色玩法则包括看“星河欲转千帆舞”、看“百尺东风舞纸鸢”、游“千年技艺举世传”、听“锦城丝管日纷纷”、食“烟火茶韵果飘香”,从视觉到味觉,从听觉到感觉,一站式呈现观星空、放风筝、观演艺、尝美食、品非遗等更多“花式”耍法。结尾,还通过意象式表达,以一封封“蜀地春笺”描绘四川春色绝妙,发往全国各地讲述四川春天故事。四川省文化和旅游厅相关负责人介绍,以本次活动为契机,发出“春游四川”的邀约,让广大游客在赏花踏青、民俗体验、寻味采茶、城市漫游的同时,还可感受巴蜀文化的魅力、体验非遗技艺的匠心、聆听藏寨羌城的牧歌,享受诗与远方的完美交融。木偶戏表演川剧变脸内江市相关负责人介绍,在积极抢抓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新时代西部大开发等重大战略机遇下,近年来内江深挖文旅资源禀赋,以成渝古道文化旅游带建设为牵引,持续擦亮“大千文化之乡”和“中国甜食之都”两张城市名片,写好“研学游、夜经济、水文章”三篇大文章,全市文化旅游影响力、文旅产品供给力、文旅产业竞争力和文旅综合支撑力全面跃升。文庙广场上精彩的木偶戏表演吸引了众多市民游客此外,作为本次活动的“东道主”,资中也推出丰富多彩的系列配套活动,尤其是重点围绕“知名歌手刀郎的家乡”“山歌响起的地方”等文化新名片,推出爱家乡·唱山歌系列展演、状元市集国风夜游、国家级非遗——资中中型杖头木偶戏文化推广活动、云岭金秋第二届樱花游园等多项主题活动,持续整个春天,在“山歌响起的地方”奏响新时代春日交响。
四川经济网 | 分享: 2025-03-31
(四川农村日报全媒体记者 罗敏)2025年大地流彩·全国和美乡村健康跑活动(简称“村跑”)雅安名山站,将于5月11日在雅安市名山区鸣枪开跑。记者3月30日从活动组委会获悉,报名通道定于今日10:00全面开启,3000个参赛名额邀你共赴这场茶海里的乡村之约。  雅安名山站作为2025年全国村跑第二站,延续“奔向和美乡村,跑出幸福生活”主题,设有1000人规模的健康跑(6公里)、2000人规模的乡村跑(21 公里)两个参赛项目,均分为和美乡村组、三农情怀组两个参赛组别。  和美乡村组专为全国各地种养大户、家庭农场、农业专业合作社等新型经营主体、农业企业职工、有关农业行业协会会员单位职工等“三农”先锋定制;三农情怀组则面向全国开放报名,诚邀关注农业、关心农村、关爱农民的各界人士,以奔跑致敬乡村振兴力量。  活动举办地雅安市名山区是世界茶文化的发源地、川藏茶马古道的起点。本次健康跑以四川省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工作示范村——名山区万古镇红草村为起点,选手将置身蒙顶山万亩碧绿茶海,蜿蜒穿行于中国至美茶园绿道。途经清漪湖湿地公园、樱桃塘、红草新村湿地公园等众多景点及三江村、沙河村、高河村等多个特色和美乡村……充分感受到蜀乡犹如茶苗生长时焕发出的勃勃生机。  报名时间:2025年3月31日10:00 开启报名,满额截止。  报名费用:本次活动不收取任何报名费用,只收取活动参与保证金80元,在报名时缴纳,在活动结束后10个工作日内退还保证金,未参加活动者不予退还。
四川在线 | 分享: 2025-03-31
3月27日,古蔺县马嘶苗族乡茶马文化广场欢声笑语此起彼伏,处处洋溢着节日的喜庆氛围。当晚,以“风情马嘶·醉美茶乡”为主题的古蔺县马嘶苗族乡第九届茶文化周璀璨启幕。千余名游客与当地群众齐聚一堂,在苗族芦笙的悠扬旋律与茶香的氤氲中,共同见证这场融合民族文化与茶旅经济的盛宴。光影交织演绎苗乡茶韵。开幕式在万众瞩目中拉开帷幕,一场以《古道茶香》为主题的开场灯光秀,瞬间将所有人的目光吸引。舞台上,舞者们身着绚丽多彩的苗族传统服饰,衣袂飘飘,宛如从历史长河中走来。他们手持精致的茶篓,舞步轻盈而灵动,在灯光的映照下,身姿摇曳。光影流转间,古老的茶马古道在人们眼前徐徐展开:蜿蜒崎岖的山路、负重前行的马帮、忙碌采茶的茶农……千年的印记被一一勾勒,让观众仿佛穿越时空,置身于那段充满传奇色彩的岁月。紧接着,歌伴舞《茶山情深》上演。演唱者用悠扬婉转的苗语唱腔,唱出了马嘶茶人与山川、与茶园的深厚情谊。歌声在广场上空回荡,饱含着对这片土地的热爱与眷恋,诉说着一代又一代茶人辛勤劳作、传承技艺的动人故事。现场观众沉浸其中,不少人眼中闪烁着感动的泪花,被这份质朴而深沉的情感所打动。多元体验激活乡村活力。据悉,本届茶文化周持续至3月29日,六大主题活动将文化、产业与生态有机串联。“马嘶茶传奇”相声节目以诙谐语言讲述茶叶故事;苗族反排木鼓舞《嘶鸣山河》展现原始野性美;“上春山”川黔茶山山歌赛吸引数十名歌手对垒;赤水河畔苗乡芦笙赛再现非遗魅力;文旅送戏下乡推动文化惠民、文旅融合;“茶王争霸赛”汇聚川黔制茶高手,现场炒制评比场面震撼;“茶马古道研学之旅”让游客体验采茶制茶的非遗技艺,积极赋能产业发展;“乐队的春天”茶山音乐节以民谣摇滚点燃春夜。 此外,还将举行茶文化主题的大型无人机群表演,让传统茶文化与现代科技碰撞呈现异彩纷呈的视觉盛宴。“马嘶茶文化周是传承非遗、振兴乡村的重要平台,更是深化‘茶旅+民族团结’战略的生动实践。”活动期间,马嘶苗族乡党委书记岳红安接受媒体采访时,阐释了茶文化周背后的发展逻辑。“我们坚持‘一片叶子带活一方水土’,通过茶旅融合打通三产链条。”他介绍,马嘶依托1万余亩生态茶园,打造“采茶+非遗+研学”的沉浸式体验线路,带动全乡年接待游客超10万人次,茶农人均增收超3000元。未来,马嘶乡还将深化新茶品牌塑造,建设茶文化博物馆、茶主题民宿集群,让茶产业成为共富引擎。随着无人机光影渐隐,这场茶文化与民族风情交织的盛会正式启航。三天时间里,马嘶乡以茶会友、以节促产,不仅展现了苗乡的独特魅力,更铺就了一条“绿叶子”变“金叶子”的乡村振兴之路。相信在茶旅融合的发展道路上,马嘶苗族乡将迎来更加美好的明天,绘就更加绚丽多彩的乡村振兴新画卷。(供图/供稿:古蔺县委宣传部)
四川新闻网 | 分享: 2025-03-28
(钟波 记者 毛春燕 李弘)茶香春意浓,漫山吐新绿。眼下,正是春茶采摘的好时节,3月27日,内江市威远县小河镇第二届采茶季暨茶业技能大赛开幕,吸引了大批游客到此领略生态茶园的无限风光、感受当地独具魅力的茶文化。小河镇茶叶基地活动当天通过文艺展演、技艺比拼、生产实践等系列活动,将采茶、制茶过程、茶艺展示和当地民俗特色巧妙融合,节目各具特色、精彩纷呈,以茶为媒助力乡村振兴,促进文旅融合高质量发展。茶艺展示在最引人注目的采茶比赛中,22支代表队的70名采茶能手腰挎竹篓,穿梭于翠绿茶垄间,双手在茶树间飞舞,一捏、一提、一放,嫩绿的茶芽便落入竹篓。经过40分钟的激烈角逐,分别决出一二三等奖。手工制茶体验区同样热闹非凡。“锅温达到280度左右的时候,就可以下叶子了。当听到叶子有噼里啪啦的爆鸣声就可以开始炒制,要使鲜叶充分接触锅底,杀青才能杀透。”游客在茶技师的指导下,体验杀青、揉捻、烘干等传统制茶工艺。随着鲜叶在炒锅中逐渐成形,散发出阵阵清香,游客们纷纷感叹制茶技艺的精妙。“我今天第一次体验采茶,才知道手工制茶这么不容易,不仅要控制锅温,手法还要快,难怪好茶这么珍贵。”游客代萧依说道。近年来,威远县利用得天独厚的自然条件,深度挖掘优质茶叶资源,打造集手工采茶、制茶、品茶的茶文化,形成以茶促旅、以旅带茶的新发展格局。全县现有茶园5万余亩,茶叶加工企业6家,为周边村民提供就业岗位6000余个,年产值超3亿元。(威远融媒供图)
四川经济网 | 分享: 2025-03-28
(四川农村日报全媒体记者 周金泉)3月26日,广元市人民政府新闻办公室举行“游大美蜀道 品广元好茶”新闻发布会宣布,今年4月—6月,广元市将采取“走出去、请进来”相结合的方式,开展2025“游大美蜀道 品广元好茶”城市宣传活动,聚焦广元城市名片、蜀道千年茶脉、古茶古树、茶叶新品以及广元市推进文旅和茶叶产业发展的显著成效,吸引更多游客、客商、企业等到广元投资兴业、观光旅游、旅居康养。  据了解,广元茶园集中在海拔800米左右的中高山区域,高山流水,云海雾绕,大山大水大森林生态气候,孕育了广元高山云雾生态好茶。全市茶叶面积50万亩,建成全国最大的黄茶生产基地(5.1万亩)。广元好茶有四道:即,茶中黄金—广元黄茶、中国名茶—米仓山茶、历史名茶—七佛贡茶、特色新品—青川白茶。自2023年起,广元市连续两年在成都、重庆、兰州、西安等周边城市举办“游大美蜀道 品广元好茶”文化旅游和茶产业推介活动等,有效提升了广元城市品牌和“广元好茶”品牌在川陕甘结合部、重点省会城市的知名度和影响力。
四川在线 | 分享: 2025-03-28
(记者 李洋 侯东)3月26日,广元市人民政府新闻办公室在广元市旺苍县木门镇万亩生态茶园举行了“游大美蜀道 品广元好茶”主题新闻发布会。会上,广元市农业农村局总农艺师李永隆为大家介绍了广元茶产业的基本情况和广元好茶的独特魅力。“广元茶园集中在海拔800米左右的中高山区域,高山流水,云海雾绕,大山大水大森林生态气候,孕育了广元高山云雾生态好茶。”李永隆介绍,广元市茶叶种植面积达50万亩,目前,已建成全国最大的黄茶生产基地,达5.1万亩。此外,广元还打造了1个省级五星级茶产业现代农业园区和2个国家农业产业强镇。旺苍县、青川县被认定为全国绿色食品原料(茶叶)标准化生产基地、国家有机产品认证示范县和四川省特色农产品(茶叶)优势区。发布会现场(李洋 摄)“广元好茶有四道。”发布会现场,李永隆端起茶杯介绍道。第一道茶:茶中黄金—广元黄茶。“山起云雾藏金叶,汤出鹅黄蕴茶香。”广元黄茶形似小兰花,具有“三黄三高”品质特征,即外形金黄、汤色鹅黄、叶底玉黄,氨基酸含量高、香气高、黄色色素含量高。凭借卓越的品质,广元黄茶获得了国家地理标志证明商标,入选全国名特优新农产品、全国乡村特色产品,被誉为“茶中黄金”,是川茶高品质明星单品。第二道茶:中国名茶—米仓山茶。“杯中大自然,茶品米仓山。”米仓山茶,板栗香、鹅黄汤,如同春天刚出的嫩竹新叶,故以“子竹”为名。荣获国际名茶金奖、四川十大名茶、中国驰名商标等殊荣,入选全国名特优新农产品。广元的四道好茶(李洋 摄)第三道茶:历史名茶—七佛贡茶。“女皇平生饮最爱,唯有七佛贡茶来。”七佛贡茶扁平绿润,色翠、香高、味醇、形美。同时,“七佛贡茶茶饼制作技艺”入选“四川省非物质文化遗产”,获中国驰名商标、中华文化名茶等称号。第四道茶:特色新品—青川白茶。“一片叶子承党恩,高氨低酚品质优。”以“白叶一号”茶芽精制而成,外形自然挺秀,汤色清澄明亮,滋味鲜醇甘爽,高氨低酚的黄金组合,成就了青川白茶清新淡雅、鲜香怡人的独特风味。并于2022年获第七届亚太茶茗大奖赛“金奖”。
四川经济网 | 分享: 2025-03-27
(马发海 王欣悦 冯津榕 记者 王晓英 赵权军)近日,在万源市白沙镇猫儿坝村千亩油菜花海,“牵手通川·香约白沙”第二届万源市白沙镇五彩农特产品推介活动举行,上万名游客纷至沓来,共赴这场春日浪漫约会。漫步于油菜花海,游客仿佛踏入了大地“调色盘”,层层金浪将田野染成流动的金色绸缎。点缀在花丛中的国漫“顶流”哪吒、敖丙等卡通形象立牌,更是引得游客惊喜连连。活动现场在活动主会场,白沙镇的乡亲们热情迎接着远方来客。铿锵的锣鼓声中,两条金色舞龙腾空而起,上演“双龙戏珠”。身着传统服饰的演员轻盈起舞,衣袂卷起淡淡菜花香。小朋友们也在舞台上摇起了拨浪鼓,奏响了春日的“交响乐”。在主会场旁边的花田集市,20余种白沙镇农特产品渐次铺陈——传统技艺制作的腊肉香味扑鼻,原汁原味的蜂蜜泛着琥珀光泽,新鲜采摘的高山茶叶鲜香四溢……“好吃的太多了,尤其是万源老腊肉,果然名不虚传。”游客们纷纷化身“美食达人”,在一个个展位前驻足品尝。本次活动特别设置了“线上+线下”农特产品展销区,线上通过直播带货,将白沙镇的优质农特产品推向全国市场;线下则设立实体展销区、美食体验区,供游客现场品尝、购买,在赏花之余享受源自白沙镇五彩产业的地道美食。据悉,此次活动由通川区主办、白沙镇协办,通过深入挖掘传统文化,以农文旅深度融合助力乡村振兴,进一步丰富白沙镇乡村旅游体验,吸引众多游客前来参观旅游,有力推动白沙镇经济多元化发展。成片盛开的油菜花自开展托底性帮扶工作以来,通川区切实扛牢帮扶责任,对白沙镇开展“一对一”托底性帮扶工作,围绕“文化+农业”“文化+乡村游”发展路径,大力支持白沙镇农文旅产业发展,用心用情开展托底帮扶工作,奋力打造托底样板。(图据万源市委宣传部)
四川经济网 | 分享: 2025-03-27
(记者 袁城霖)位于达州市宣汉县普光镇进化村的罗家坝遗址,地处渠江二级支流后河与中河交汇处,由罗家坝外坝、张家坝及罗家坝内坝三部分组成,已出土青铜器、陶器等各类器物3500余件。2023年4月,以罗家坝遗址出土的文物为核心展陈的罗家坝遗址博物馆正式开馆,建筑面积近1.2万平方米,是我国首个巴文化专题博物馆。  3月24日,记者走进罗家坝遗址博物馆,探寻巴文化起源。在博物馆馆外广场右侧,一块倾斜放置的圆柱形大石头映入记者眼帘。“这是博物馆建馆时,利用天然岩体改造的巴蜀印章形象。”罗家坝遗址博物馆副馆长张立佳说。  为突出“巴”文化,博物馆主体建筑的造型设计也形似篆书的“巴”字。  从广场拾级而上,进入博物馆二楼展厅,记者在序厅墙上看到“西南有巴国”五个大字。该展厅以“揭秘罗家坝”为主题,集中展示罗家坝遗址出土的生活用具、兵器、礼器、龟甲等各类精美文物500余件。循着陈列观看,一件件文物将神秘的古代巴国呈现在记者面前。  展厅中央,水陆攻战纹铜豆、狩猎纹铜壶等“镇馆之宝”依次展现,文物上有虎纹、鸟纹以及巴蜀符号等。其中,水陆攻战纹铜豆上的水战、陆战、云梯攻城等纹饰,展现了当时的战争场景。  1999年以来,罗家坝遗址已经实施9次考古发掘,这些出土的文物将尘封的古代巴国文明带到我们面前。  除了关注本地巴文化,博物馆还将巴文化的关注视野扩展到鄂西、川北、重庆、陕南等地区。博物馆一楼展厅以“寻踪觅巴国”为主题,重点还原古代巴国及巴文化的源流、演变、发展和传承情况。  馆内一份“巴文化典型遗址分布示意图”显示,现今发现的典型遗址主要分布在嘉陵江、长江沿岸等地,北至陕西汉中,东至湖北宜昌。展陈以图文形式,介绍各地巴文化典型遗址发现的文物情况,以及古代巴人在这里生活的年代等信息。  除此之外,巴人迁徙过程中,不断与周边其他文化发生的碰撞与融合,也是展陈的重要内容,包括“巴蜀同辉”“巴楚为邻”等板块,进一步拓宽了历史视野。  如今,罗家坝遗址博物馆已成为集社会教育、休闲旅游、科研考古于一体的大中型公共建筑。自开馆以来,该馆已接待游客超20万人次。
四川日报 | 分享: 2025-03-27
(记者 王晋朝 蒋君芳)3月26日,“2025春游四川·飞花令”系列宣传活动,在成都崇州市隆兴镇梁景村的油菜花田中正式启动。来自绵阳、雅安、乐山、达州、攀枝花五地的媒体记者通过现场视频连线,向与会嘉宾呈现一幅幅跨越地域的“春日盛景图”。3月26日,位于成都崇州市隆兴镇梁景村的“花田火锅”吸引游客赏美景、品火锅。记者 李向雨 摄  “2025春游四川·飞花令”系列宣传活动包括“花开天府”短视频大赛、“跟着古诗去寻花”全省融媒联合推介活动、“春芳飞韵”全省景区喊麦接龙挑战以及“春满大地·花开人间”主题作品征集活动。活动将贯穿整个春季,为游客带来丰富多彩的旅游体验和文化盛宴。  活动现场,四川文化旅游宣传推广联盟推介了“崇州赏花之旅”“乐山金浪桐雨与杜鹃之旅”“达州巴山深处野性春天之旅”“绵阳辛夷花山间粉黛之旅”“攀枝花阳光凤凰蓝花楹之旅”“雅安跟着熊猫赏浪漫花海之旅”6条春游四川赏花精品线路,揭开四川春日繁花胜景的一隅。  此次活动现场还布置了“春芳集韵”非遗活态体验专区,集中展示道明竹编、怀远藤编等技艺,游客可亲手制作竹编艺术品。值得一提的是,在隆兴镇梁景村的花海旁,游客还可体验“花田火锅”,享受视觉与味觉的双重盛宴。
四川日报 | 分享: 2025-03-27
阳春三月,繁花竞放。3月23日,在万源市白沙镇猫儿坝村千亩油菜花海,“牵手通川·香约白沙”第二届万源市白沙镇五彩农特产品推介活动举行,上万名游客纷至沓来,共赴这场春日浪漫约会。漫步于油菜花海,游客仿佛踏入了大地“调色盘”,层层金浪将田野染成流动的金色绸缎。点缀在花丛中的国漫“顶流”哪吒、敖丙等卡通形象立牌,更是引得游客惊喜连连。在活动主会场,白沙镇的乡亲们热情迎接着远方来客。铿锵的锣鼓声中,两条金色舞龙腾空而起,上演“双龙戏珠”。身着传统服饰的演员轻盈起舞,衣袂卷起淡淡的菜花香。小朋友们也在舞台上摇起了拨浪鼓,奏响了春日的“交响乐”。在主会场旁边的花田集市,20余种白沙镇农特产品渐次铺陈——传统技艺制作的腊肉香味扑鼻,原汁原味的蜂蜜泛着琥珀光泽,新鲜采摘的高山茶叶鲜香四溢……“好吃的太多了,尤其是万源老腊肉,果然名不虚传。”游客们纷纷化身“美食达人”,在一个个展位前驻足品尝。本次活动特别设置了“线上+线下”农特产品展销区,线上通过直播带货,将白沙镇的优质农特产品推向全国市场;线下则设立实体展销区、美食体验区,供游客现场品尝、购买,在赏花之余享受源自白沙镇五彩产业的地道美食。据悉,此次活动由通川区主办、白沙镇协办,通过深入挖掘传统文化,以农文旅深度融合助力乡村振兴,进一步丰富白沙镇乡村旅游体验,吸引众多游客前来参观旅游,有力推动白沙镇经济多元化发展。自开展托底性帮扶工作以来,通川区切实扛牢帮扶责任,对白沙镇开展“一对一”托底性帮扶工作,围绕“文化+农业”“文化+乡村游”发展路径,大力支持白沙镇农文旅产业发展,用心用情开展托底帮扶工作,奋力打造托底帮扶样板。(万源市委宣传部 马发海 王欣悦 冯津榕 供稿 彭进 供图)
四川新闻网 | 分享: 2025-03-26
“李花怒放一树白,遥望疑是春飞雪。”3月22日,一场以“相约李花间,共赏春日景”为主题的2025“花在庙安”乡村旅游消费季系列活动在这里拉开帷幕。据了解,本次活动旨在深入贯彻落实乡村振兴战略,积极响应文旅融合发展政策,充分挖掘宣汉县庙安镇李花资源优势,着力发展“花间经济”,通过“以花为媒、以游促兴”推动消费扩容升级,大力推动文旅产业做大做强,联动线上线下打造“吃住行游购娱”全链条消费体验,实现“文旅农商体”的深度融合,致力于打造宜居宜业和美乡村。活动现场上午9时许,笔者来到了宣汉县庙安镇花果山景区,只见漫山遍野的李花竞相绽放,山前地头、房前屋后,一团团、一簇簇的李花如雪似云,游客们漫步其中,踏青赏花、拍照留影,感受春天的生机与美好。李花,是庙安的底色,亦是这场春日盛宴的灵魂。伴随着阵阵花香,《龙跃九州》《花满女儿心》《望乡》……一个个精彩节目轮番上演,熟悉的旋律响起,现场气氛瞬间热闹起来,游客们情不自禁地跟着节奏轻轻哼唱,掌声和歌声交织在一起,将此次活动的氛围推向高潮。看节目的同时,一边锅碗叮当,一边饭菜飘香。30余个特色摊位沿路铺开,既有清明粑、凉面、炸土豆等传统小吃,也有当地李子酿造的李子酒,游客尽情感受着乡村美食文化的魅力。在“李花树下”音乐派对现场,不少游客登台献唱,奏响了春之乐章,让游客感受到了“耳畔有旋律、抬眼即花海”的浪漫。县老年书画研究会名家以大地为纸、清风为墨,挥毫书写“李花诗词”“春日寄语”,让游客感受到笔墨与花海的交融,让传统文化在花香中焕发新韵,让艺术创作带动文化消费。“开席了!开席了!”中午时分,随着椿蛋卷、麻辣鸡、蒸排骨等一道道精美菜肴端上桌子,“林中有家·花开盛宴”长龙坝坝宴也热闹开席,来自四面八方的游客围坐在一起,在李花丛中品尝美食、欣赏美景。不少游客还围坐于花丛间,品赏着“林下火锅”的别样情趣,花影摇曳、香气缭绕,在花海中定格美好瞬间,成为今春最难忘的消费体验!“今天我们过来不仅有美丽的李花可以看,还有特色美食可以吃,真的是大饱眼福和口福!”游客龙女士高兴的说道,“我还是第一次在花海中吃饭,感觉别有一番味道。”近年来,庙安镇以八庙村为核心,栽植李树万余亩,是宣汉县目前最大的李子现代产业园。这里李树种类繁多,有青脆李、脆红李、五月脆等优质品种,每年7月至8月集中上市,远销全国各地,深受人们喜欢。此次消费季,庙安镇精心推出“哪吒踏春·李雪迎风”打卡、“春绘李花梦” 亲子绘画活动、“舌尖上的庙安” 李花美食集市、“林中有家·花开盛宴”长龙坝坝宴、花海火锅·香漫李下”火锅宴、“李花树下”音乐派对、“翰墨飘香·李花映韵”书法艺术现场创作7大主题活动,以一场花事,书写乡村振兴的答卷。活动当日,游客摩肩接踵,络绎不绝,人数达到1.5万余人。“本次‘花在庙安’乡村旅游消费季的启动,不仅是一次赏花之旅,更是一次文化之旅、生态之旅、振兴之旅。我们希望通过此次活动,进一步挖掘庙安的旅游资源,推动乡村旅游与乡村振兴深度融合,让更多的游客走进庙安,了解庙安,爱上庙安。同时,我们也希望通过消费季的举办,带动当地特色农产品销售,促进农民增收,助力乡村振兴。”庙安镇党委书记罗祁宇介绍道。(图文由宣汉县委宣传部张平、符艳、王小刚提供)
四川新闻网 | 分享: 2025-03-26
宜宾市珙县,凭借优越的自然条件与深厚的文化底蕴,茶产业蓬勃发展,是四川省30个茶叶优势县之一。近年来,珙县以茶产业为核心抓手,不仅实现了农业经济的转型升级,更惠及各族群众,成为推动乡村振兴、促进民族团结、推动各民族共同走向社会主义现代化的典范。以茶产业为依托,构建全产业链。珙县依托独特的自然条件,将茶产业作为支柱产业之一,形成了种植、加工、销售、文旅融合的全产业链条。截至2025年,全县茶园面积达15.17万亩,茶叶产量达到1.23万吨,产值6.52亿元。珙县重点发展高山茶,培育出了“鹿鸣贡茶”“鹿鸣雾芽”等知名品牌,推动了以鹿鸣茶海为代表的茶旅综合体,成功创建了国家级AAA景区和省级农业主题公园,带动了周边餐饮、民宿等产业发展。在茶旅融合发展的背景下,政府投入资金实施到户产业帮扶,支持合作社、家庭农场等新型经营主体,并通过“公司+基地+专业合作社+农户”模式,形成利益共享机制,惠及全县茶农。以技能共享为桥梁,带动各族群众增收致富。珙县茶产业的发展,为各族群众提供了广泛的就业机会和技能提升平台。集结种茶、制茶的精英人才,组织实地指导,开设培训班,将制茶工艺等关键技巧传授给各族群众,实现“教育促就业,就业助脱贫”的目标。茶产业季节性用工需求旺盛,从采茶到加工,再到旅游服务,每年为当地各族群众提供数万个岗位,助力各族群众迈向收入增长新台阶。以民族融合为笔,构筑文化传承与共融的全新架构。珙县茶产业是民族融合的直观体现。各族同胞携手种茶、制茶,古老茶艺代代传承,不同民族文化在茶香中碰撞交融,协同打造文化传承与共融的全新局面,展现团结奋进与繁荣昌盛的发展景象。通过“鹿鸣贡茶”等公共品牌建设,提升市场竞争力。2025年宜宾早茶产销对接会上,帮助珙县茶企拓宽了销售渠道,惠及全县各乡镇各民族生产者。珙县茶产业的成功,既是经济转型的缩影,也是民族团结与民族融合的生动实践。通过全产业链布局、技能赋能、文化融合,珙县不仅实现了“一片叶子富一方百姓”的目标,更让各族群众在共同富裕的道路上携手前行。下一步,随着“十四五”茶产业规划的深入推进,为推动各民族群众共同迈向社会主义现代化贡献“珙县方案”。(供稿:珙县县委统战部 杜金晶)
四川新闻网 | 分享: 2025-03-26
(杨文波 记者 侯东 文/图)3月24日,农历二月二十五,广元市剑阁县秀钟乡迎来一年一度的传统民俗“骡马会”。今年,当地同步举办第十届农耕文化节与第三届牛王争霸赛,通过评选优质肉牛、展示畜牧产业成果、演绎民俗文化,激发乡村振兴新活力。比赛现场本届牛王争霸赛共有70余头本地养殖的西门塔尔、夏洛莱等优良品种肉牛参赛。参赛牛需满足年龄1至3岁、健康无疾病等条件,最终20头牛通过预选赛进入决赛。在锣声与牛叫声中,评委从品种、毛色、肌肉、四肢等维度综合评分,最终4号牛凭借匀称体型和健硕肌肉摘得桂冠,头戴大红花的“牛王”威风凛凛,赛事共评出一二三等奖及17名优秀奖。参赛村民唐琼英激动地表示:“感谢政府的支持,今后要更用心养牛,把产业做大!” 头戴大红花的“牛王”赛事不仅评选牛的品相,更展现了当地畜牧产业的提质升级。据评委介绍,今年参赛牛只在品种纯度上较去年提升一倍,健壮程度显著提高。近年来,秀钟乡通过财政激励、良种繁育体系建设、优化饲养管理等举措,推动肉牛产业突破性发展。高级兽医师张布勇举例称,当前建立的12项良种繁育指标,使优质肉牛的腰背平直度、四肢丰满度达到标准,养殖户每头牛可增收3000元。与此同时,第十届农耕文化节为活动增添了浓厚的人文气息。干部群众自编自演的话剧《红军田姑娘》重现当地红色历史,引发观众共鸣;农产品物资交流会上,特色山货、农具等商品琳琅满目,叫卖声此起彼伏。传承200余年的“骡马会”不仅是民俗与农耕文化的缩影,更成为文旅融合的新载体。秀钟乡党委书记熊朝勇表示,下一步,将深挖“骡马会”文化内涵,结合红色文化、农事体验,利用科技手段打造“骡马会+”农文旅综合体,让游客沉浸式感受历史与乡愁,助力文旅产业高质量发展。一场赛事,激活一方产业;一场盛会,传承百年文脉。剑阁县以“牛”为媒,赛出了畜牧产业的蓬勃生机,更赛出了乡村振兴的无限可能。
四川经济网 | 分享: 2025-03-26
X
您确定要退出登录?

独家运营:四川成农网科技有限公司

备案号:蜀ICP备18034246号-1

copyright 2017,sc3n.com inc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