扫码二维码

关注公众号

市州频道: 成都 绵阳 眉山 泸州 南充 广元 雅安 达州 广安 宜宾 遂宁 乐山 内江 自贡 巴中 资阳 德阳 攀枝花 甘孜 阿坝 凉山
(曹爽 李杰强)“还不到半个小时,我就钓到了半桶小龙虾,真是太有成就感了。”4月11日,在大英县蓬莱镇桅杆坝村的共孵虾塘内,八方游客围坐在钓虾区域的小板凳上,随着钓竿和饵料被投入虾塘,一只只龙虾相继上钩,现场不时传来游客的欢呼声。 游客在钓虾区域钓虾、捕虾当天,大英县首届田园龙虾欢乐汇暨蓬莱镇第二届乡村旅游季在桅杆坝村举行,活动以“引客入遂趣游大英”为主题,融合小龙虾垂钓大赛、龙虾美食市集、特色农产品展销、文艺演出等多元体验,现场人声鼎沸,呈现出一场“有吃头、有看头、有耍头”的田园欢乐盛宴。 伴随着歌舞《黑桃A》的开场,文艺演出拉开序幕。歌曲《壮志在我胸DJ》、小品《你有我也有》等精彩节目轮番上演,引得观众连连叫好。节目的间隙,现场还进行了品牌运营推广合作、高花青素甜玉米试种示范项目、食品加工项目、共孵果园认领等签约仪式,以此打造“农业+旅游+文化”的全产业链,让生态红利惠及更多百姓。 共孵虾塘内,游客们手持钓竿围坐在碧水环绕的稻田间,他们以猪肝为饵,全神贯注地蹲守田埂边。不一会儿,就引来了许多小龙虾,利用钓竿和渔网,小龙虾们纷纷“落网”。“落网”的小龙虾还可以在现场的共享厨房进行免费烹饪,让游客现场品尝美味。 “在这里既能体验钓龙虾的乐趣,还能感受农耕文化,非常有意义。”游客谭静华说。 文艺演出吸引众多群众观看此外,一批当地的特色农产品也在现场进行展销。各个展位上,琳琅满目的农产品吸引了众多游客的目光,企业、农户代表“现场吆喝”。美食市集内,汇聚了各类美味小吃,香气四溢、丰富多样的美食带给游客最地道的农家味道。 蓬莱镇党委副书记王静表示,此次活动以田园龙虾欢乐汇为切入口,把乡村农业与旅游、文化、餐饮相结合,旨在打造乡村旅游品牌,落实“引客入遂趣游大英”战略实施。 据悉,本次活动将持续至5月5日。期间,还将举办“虾闹江湖·炭火联盟”“亲子上阵·摸虾捉鱼大赛”“呆萌套鸭”“边城牡丹赏花季”“樱桃、草莓采摘体验”等一系列特色活动,以此加大力度从“春日经济”中“掘金”,让市民游客感受乡村振兴的蓬勃脉动。
四川经济网 | 分享: 2025-04-14
四川农村日报讯 陶坤 曾子轩 特约通讯员 罗景萍 文/图  春阳暖照,茶香满山。眼下,气温回升,宜宾市高县嘉乐镇龙旺村的上千亩黄金芽茶叶进入采摘高峰,一垄垄茶树随山势蜿蜒,金黄色的嫩芽在阳光下如星点闪烁,泛起层层金浪。茶农们身挎竹篓,穿梭于茶山间,指尖轻快地采撷鲜嫩茶芽,漫山跃动着春日“增收图景”。  “今天已经摘了3斤多鲜叶,每斤工钱35元,天黑之前还能再采2斤。”近日,茶山上清晨的雾气刚刚褪去,村民熊孝平就和其他村民一起结伴来到黄金芽茶叶基地帮忙采茶,挣取额外收入。熊孝平说:“现在茶厂就在村里,采完直接送过去,手脚麻利点一天能挣100多块钱,还是非常可观。”村民采摘黄金芽茶  高海拔的龙旺村,曾是村民口中种不出粮的“荒草坪”,土地贫瘠且零星分散,基本靠天吃饭。如何盘活土地资源?该村党支部书记朱孝平说,村集体公司将村里闲置土地集中流转起来,按照小拼大、薄改厚、坡改梯的原则进行治理后,连片种植黄金芽茶树,再将茶园整体租赁给茶企管理,通过优先聘请困难群众和流转土地户到茶园务工,不仅增加了农民、村集体收入,又解决了土地抛荒的问题。在村集体公司示范带动下,村民们也纷纷种上了茶树。目前,该村茶叶种植面积达到了3000余亩,其中黄金芽就有1000余亩。  清明节后正是黄金芽采摘的高峰期,每天都有上百名农户到基地采茶。整个基地的茶叶采摘期将持续至5月下旬,能够为周边群众提供大量就业岗位,让村民在家门口增收。  茶园里采茶忙不停,不远处的高县龙旺骅山茶业有限公司制茶车间,机器轰鸣、茶香阵阵。采摘下来的鲜叶被源源不断地送往这里,经过杀青、烘干、提香等工序后蜕变为茶香四溢的成品干茶。“我们3月下旬开始试生产,目前设备还在陆续进场,全面达产后,每天能加工6000至10000斤鲜叶,能辐射周边镇、村近万亩茶园的鲜叶就近销售。”该茶企负责人赵国均介绍,黄金芽茶叶属于绿茶中的高端品种,汤色金黄、茶香浓郁、回味甘甜,深受市场欢迎,成品茶主要销往浙江、安徽、山东等地,目前处于供不应求的状态。龙旺村黄金芽茶叶基地  朱孝平介绍,过去村里没有茶叶加工厂,茶农鲜叶销售运输远、价格低,整体收益有限。因此,村“两委”积极争取扶持资金,在 2023 年启动占地2400平方米的茶叶加工车间建设,并同步开展对外招商引资,在建成后的第一时间便签约了骅山茶业入驻。有了茶企带动,该村茶叶产、加、销产业链进一步完善,不仅让茶叶身价倍增,更激活了村民的增收链。  茶企引进来,茶产业发展向好,立足茶产业资源优势,龙旺村持续加强对茶园的统防统治,实行统一质量标准、统一技术规程,提升茶叶品质,并进一步完善产业配套基础设施建设,打造集观光、休闲、餐饮、住宿等为一体的乡村旅游新场景,推动茶旅融合发展,昔日荒坡闲地化身致富沃土,漫山黄金芽成为群众增收致富“黄金叶”。
四川在线 | 分享: 2025-04-14
(记者 杨颜铭 摄影报道)4月10日,资阳市在雁江区老君镇粮蔬产业园区举行“乡村全面振兴·镇在行动”系列主题新闻发布会,全面展示老君镇推进乡村全面振兴相关情况。“一段人文史、一池温泉水、一片新产业。”发布会上,资阳市雁江区老君镇镇长胡明香用了“三个一”介绍振兴路上的老君。新闻发布会现场今年,资阳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到要“实施‘农业+’,植入‘新业态’,推动农村资源的有效整合、多元转化,打造资阳乡村振兴的流量IP”,老君镇在推进农旅融合发展中又有哪些特色优势?“正朝着打造‘游在老君、乐在老君、悦享老君’的新型乡村大步迈进,已成为资阳雁江‘中国长寿之乡’的新名片。”资阳市雁江区老君镇副镇长邹林表示。老君镇地处成渝中部,毗邻成都,与成都主城区直线距离约60公里,与天府国际机场直线距离约18公里,还紧邻成资渝高速、成都都市圈环线、广洪高速等国省干线。便捷的交通条件,使得成渝两地的游客轻松实现“半日达”。这里还是简雁乐农旅融合发展示范区核心地带,四季景致各异,“春赏花、夏玩水、秋摘果、冬康养”,让老君成为了周边群众周末度假、短途出游的热门之选。老君粮蔬产业园她特别提到,“这里有一处康养的温泉乡”。近段时间,老君镇的温泉产业正悄然兴起,成为当地旅游的新亮点,吸引众多游客前来体验。随着乡村振兴的全面推进,老君镇充分挖掘自身资源优势,将温泉资源转化为经济发展的新动力。据邹林介绍,老君镇水龙灵温泉坐落于老君山脚下,作为资阳首个温泉项目,自今年元旦开业以来已接待游客一万余人次。目前,已建成19个风格各异的温泉泡池,并配套了休闲区、餐饮区等设施,为游客提供全方位的服务,尽显惬意悠然的康养魅力。同时,3000余平米的山顶无边泳池,被赞为川版“马尔代夫”,备受游客青睐。接下来,老君镇还将以温泉产业为核心,整合人文历史和农业产业资源,打造“人文+康养+产业”的乡村振兴特色发展模式,推动当地经济持续发展,为乡村振兴注入新活力。
四川新闻网 | 分享: 2025-04-11
(四川农村日报讯 张鸿 文/图)诗人陆游说:“牡丹在中州,洛阳为第一;在蜀,天彭为第一。”  正值牡丹盛开时节,第41届四川(彭州)天彭牡丹花会在彭州市丹景山景区拉开帷幕。1100 亩牡丹如霞似锦,300余万株胭脂红、彭州紫、金腰楼等珍稀品种竞相吐艳,漫山叠彩的盛景吸引各地游客纷至沓来。花会创新推出“国色芳华”唐风沉浸游园会,通过“牡丹+影视IP”模式打造唐朝市集、国风剧本游等消费场景。游客和牡丹花“合影”  彭州不仅牡丹元素俯拾即是,赏花去处也是覆盖全城,远不止耳熟能详的“丹景山”。今年,彭州整合全域赏花资源,推出“国色芳华”全城赏花精品线路,发布野趣赏花、田园赏花、庭院赏花、盆景赏花四大分时分流赏花路线,全方位展现彭州全域旅游的多样性与吸引力。  作为全国三大牡丹基地之一,彭州以“牡丹+文旅+产业”融合发展构建生态经济新范式,为成都文旅经济注入强劲动能。  据悉,此次活动将一直持续到5月。
四川在线 | 分享: 2025-04-11
四川农村日报讯 特约通讯员 鄢怀林 文/图  青川县唐家河景区藏着一个春天的限量款:紫荆花古树群落。唐家河景区是国家4A级旅游景区、国家级生态旅游示范区,也是“四川十大最美花卉观赏地”之一,拥有目前发现的全国最大野生紫荆花群落。深山紫荆花  得益于高山峡谷地势条件,每年4月,唐家河野生紫荆花依山势由山下向山上次第开放,柔美浪漫的紫色花海与巍峨挺拔的群山交相辉映。置身花海,游客仿佛来到仙境一般,身心愉悦。
四川在线 | 分享: 2025-04-11
四川农村日报讯 罗浩 曹博成 文/图  眼下,在汉源县富庄镇同义村,千余棵白梨树正以繁花盛景吸引着众多游客。走到梨花树下,沉浸在花海中的同时,还可以感受到历史的沉淀和文化的传承。梨花盛开  据悉,同义村梨树的历史可追溯至清朝道光年间。一到开花时节,房前屋后、漫山遍野,雪白的梨花让这里的春天有了最美的模样。这些百年老梨树中,最年长的“树王”需两人合抱。近年来,随着赏花经济的发展,千余棵白梨树带来了踏春的游客,也给村民带来了新的发展途径和增收希望。
四川在线 | 分享: 2025-04-11
四川农村日报讯 特约通讯员 陈绍海 文/图  旺苍盐井河百年高山杜鹃,以“活化石”之姿见证第四纪冰川变迁。进入4月,满山的杜鹃花如锦似霞,让人叹为观止。层叠的杜鹃花海  这里的高山杜鹃花以规模宏大、色彩绚丽著称,面积达1.2万亩,主要分布在海拔2000米以上的光头山森林中。杜鹃花树高达6—7米,部分树龄多超百年,品种包括四川杜鹃、云南杜鹃等种类,花色以红、粉、白为主,与峡谷、原始森林共同构成壮丽画卷,每年4月中旬至5月上旬沿栈道可近距离观赏层叠花海。  来此地的游客还可游览古树坪千年古树、情侣峰等自然景观,或登上瞭望塔俯瞰峡谷全景。
四川在线 | 分享: 2025-04-11
春日里的万源,花事繁盛。一片片花海如同大自然的调色盘,铺陈出一幅幅春日画卷,不仅吸引市民游客纷至沓来,更成为万源市“赏花经济”蓬勃兴起的生动写照,让这座“灵秀之城”在春日里充满生机与活力。4月8日,来到万源市竹峪镇东梨村。在东梨村太平山下,道路两旁的梨树上,梨花竞相开放,演绎着春日童话。远远看去,一团团、一簇簇的梨花像大片雪花一般镶嵌在树上。行至梨树下,随风飘落的梨花花瓣翩翩起舞,仿佛下起一场梦幻般的“梨花雨”。市民游客纷纷驻足欣赏、拍照留念,这里已成为热门打卡点。“我是专门过来拍照打卡的,这里随手一拍都是‘明信片’,连空气里都弥漫着浪漫的味道,简直就是漫画里的春天。”市民蔡果果站在梨花树下定格美好瞬间。眼下,四川省传统古村落万源市竹峪镇东梨村内的“梨花油菜花会”正值花期,400余亩梨花仿佛人间“白月光”,与遍地盛开的油菜花相映成趣。“最近我的社交软件被‘梨花会’刷屏,我早就想来看了,还可以在景区里住一晚,深度体验春天的美好。”市民许嫄婕特意穿了汉服来打卡。除了赏花、看景,花田里还孕育出了新的消费场景。在“梨花花田集市”上,众多美食汇聚一堂,让游客在赏花、看景之余,也能大饱口福。“寻美万源”旧院黑鸡文化节文旅促消费直播活动也在“梨花花田集市”进行,百里坡旧院黑鸡麻辣鸡块吸引了大量游客前来品尝,红亮的色泽,浅黄的包装,再配上“梨花花田集市”背景,既好看又好吃。达州市通川区游客冯学东品尝了后赞不绝口,还购买了百里坡旧院黑鸡蛋、麻辣鸡块等商品作为纪念。入春以来,万源市多地深度挖掘资源,大力发展“赏花经济”,助力乡村旅游。花期有限,如何将客流量留住?万源市以花为媒,积极探索“赏花+”产业融合新路径,通过“赏花+民宿”“赏花+非遗”“赏花+休闲”等创新举措,将转瞬即逝的赏花客流转化为持续发展的“赏花经济”。行走在东梨村的花田小径上,三两村民坐在路边,摆放着小摊,售卖自家种植的土特产。沿着蜿蜒的小路前行,一座带院子的小屋静静地坐落于花间,这便是返乡创业人员冉茂亭创办的老梨树客栈。“这段时间生意越来越火爆,天天客流爆满。”冉茂亭笑得合不拢嘴。她介绍,现在游客不再仅仅满足于走马观花式的赏花,而是更愿意深度体验农事乐趣。在赏花的同时,游客们还可以参与野菜采摘、品尝农家美食、享受舒适的住宿等多种休闲项目。“赏花+非遗”模式也为东梨村这个小村落聚集了不少人气。前来研学的竹峪小学舞蹈队在梨树下表演起非物质文化遗产竹竿舞。伴随着有节奏、有规律的声音,孩子们在竹竿的开合瞬间尽情跳跃,释放青春的活力。舞蹈期间,孩子们还与机器人欢乐互动。东梨村党支部书记周云华介绍,赏花游让东梨村在春节之后再次迎来客流高峰,竹竿舞表演正在探索利用研学和节假日演出,游客到东梨村不光能欣赏自然风光,还能感受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独特魅力。在长坝镇铜草湾村的百亩梨园内,一朵朵梨花竞相绽放,散发出沁人心脾的芳香,勾勒出一幅绚丽的春光图,吸引众多游客前来踏春赏花。在白沙镇猫儿坝村,千亩油菜花绘就春日盛景,游客伴随欢快的舞龙锣鼓声穿越金黄花田,尽享春天特有的浪漫。如今的万源市,正以花为媒、以节会友,推动“赏花经济”不断向纵深发展,吸引越来越多的游客前来观光旅游,为全市经济发展注入新活力。(图文由万源市委宣传部 马发海 王欣悦 刘富莲提供)
四川新闻网 | 分享: 2025-04-09
(记者 陈家明 文/图)4月8日上午,富顺县龙万乡五余村抓点示范点位人潮涌动,热闹非凡。由自贡市农业农村局、富顺县人民政府主办的龙万乡第二届“开秧门”农耕文化活动在此举行。活动以“传承农耕文化·共绘田园新篇”为主题,通过传统农耕仪式与现代科技交融的丰富环节,展现乡村振兴新气象,激发春耕生产新动能。插秧比赛此次活动为期半天,设置了农耕文化展示、现代农业示范、农事体验活动三大板块。在农耕文化展示区,从古籍中“九寸为扠”的插秧技法到传统农具,以实物展陈与技艺演示生动还原了农耕文明的演进脉络。现代农业示范环节则聚焦“产学研”协同,湖南隆平种业提供的试验田内,无人机精准播种、智能插秧机高效作业等新技术轮番亮相,展现科技与农业深度融合的丰硕成果。随着展示环节落幕,现场氛围转向热火朝天的实践体验。插秧比赛率先点燃热情——专业赛中,龙万乡9支村级代表队的选手弯腰俯首、分苗插秧,行云流水的动作引得围观村民连连叫好;业余赛则迎来富顺县纪委、农业农村局等5支“跨界”队伍,参赛者在泥泞中踉跄却坚持协作的场景,为比赛平添几分趣味。压轴的“摸鱼大战”将活动推向高潮,200平方米泥塘内,村民徒手围堵跃动的鱼群,欢呼声此起彼伏,喜悦在田间洋溢。 摸鱼大战据了解,龙万乡是“中稻+再生稻”种植模式的发源地。2025年,龙万乡联合湖南隆平种业在五余村打造40余亩的“中稻+再生稻”高产优质示范点,延伸带动马童路沿线4000亩“中稻+再生稻”产业集群,辐射全乡水稻种植面积1.98万亩。“下一步,我们将以此次活动为契机,以‘开秧门’的精气神抢抓农时,以‘科技+文化’双轮驱动赋能乡村振兴,奋力谱写龙万乡农业高质高效、乡村宜居宜业、农民富裕富足的新篇章。”龙万乡相关负责人表示。
四川经济网 | 分享: 2025-04-09
四川农村日报全媒体记者 文涵  最是一年春好处,赏花踏青正当时。近日,由四川省文化和旅游厅、内江市人民政府联合主办的2025年“安逸四川·资中之春”文化和旅游宣传推广活动在“山歌响起的地方”——内江资中举行,围绕“赏春花”、“探春趣”、“食春味”三大篇章,奉上一场丰富多彩的“巴蜀春日交响”。  作为四川文旅开展“一年四季游四川”一项重要活动,现场通过沉浸式演艺,以苌弘、杜甫、苏东坡等四川名人视角开启跨时空的“川”越春天之旅,推介全省春季文旅资源、目的地和特色玩法,讲述独属于四川的“春天的故事”。  现场,围绕“赏春花”、“探春趣”、“食春味”三大板块层层递进,在趣味十足的互动演绎中,首发四川十大赏春地图和五大特色玩法。  其中四川十大赏春地图包括看“竹外桃花三两枝”、看“樱花烂漫几时节”、看“千树万树梨花开”、看“杜鹃颜色正倾城”、看“海棠不惜胭脂色”、看“白鸽栖枝珙桐雅”、看“春风拂面郁金香”、看“满目金黄香百里”、看“辛夷花房忽全开”、看“一树蓝楹花事荣”等寻花主题,囊括全省特色花卉资源,从城市到乡村、从公园到田野,铺展“百花开天府”的浪漫图景。  五大特色玩法则包括看“星河欲转千帆舞”、看“百尺东风舞纸鸢”、游“千年技艺举世传”、听“锦城丝管日纷纷”、食“烟火茶韵果飘香”,从视觉到味觉,从听觉到感觉,一站式呈现观星空、放风筝、观演艺、尝美食、品非遗等更多“花式”耍法。  据四川省文化和旅游厅相关负责人介绍,以本次活动为契机,发出“春游四川”的邀约,让广大游客在赏花踏青、民俗体验、寻味采茶的同时,还可感受巴蜀文化的魅力、体验非遗技艺的匠心、聆听藏寨羌城的牧歌。  此外,作为本次活动“东道主”,资中也推出丰富多彩的系列配套活动,尤其是重点围绕“知名歌手刀郎的家乡”、“山歌响起的地方”等文化新名片,推出爱家乡·唱山歌系列展演、状元市集国风夜游、国家级非遗——资中中型杖头木偶戏文化推广活动、“云岭金秋”第二届樱花游园等多项主题活动。
四川在线 | 分享: 2025-04-09
四川农村日报讯 张倩 特约通讯员 宋成均 文/图  日前,长宁县佛来山第二十四届梨花观赏月活动开幕。此次活动以“与‘梨’相约·爱上长宁”为主题,为游客打造了一场丰富多彩的春日游玩盛会,推动地方经济发展、助力乡村振兴。  开幕当天,佛来山景区内热闹非凡,各类精心策划的活动吸引了众多游客参与。上午10:00,赏春踏青活动正式开启,徒步队伍从佛来山景区生态停车场出发,沿着特别规划的路线有序前行。一路上,洁白似雪的梨花在枝头竞相绽放,微风轻拂,花瓣如雪般纷纷飘落,构成了如诗如画的美景。队伍途经梨松苑、新观景平台,最终抵达西明禅寺,沿途设置的10个趣味互动游戏,如陈塘关猜拳、龙宫跳格赛等,为游客增添了不少乐趣。此外,5个精心打造的打卡点,成为游客们拍照留念的热门场景,大家纷纷拍照定格这美好的瞬间。游客在梨花林中拍照打卡  当天的梨花电音会更是将现场气氛推向高潮。动感的音乐、绚烂的灯光与漫山遍野的梨花相互辉映,为游客带来了一场独特的视听盛宴。在电音的节奏中,游客们尽情摇摆,充分感受着传统与现代融合的魅力。  佛来山种梨历史悠久,近千年的传承积累了丰富的种植经验。近年来,当地政府为推动梨产业发展,采取了一系列有力举措。通过科学规划和大力扶持,创新采用“股份经济合作联合社+产业大户+脱贫户”的发展模式,建成200亩标准化果园,辐射带动佛来山8000亩梨产业实现了规模化、标准化发展。每到梨花盛开的季节,大批游客慕名而来,为当地带来了可观的旅游收入。  活动期间,游客们对此次梨花观赏月活动赞不绝口。游客李女士兴奋地分享道:“我一直想来看看佛来山的梨花,这次真的没让我失望!一路上的梨花美景就像走进了仙境,趣味游戏也特别有意思,感觉自己都年轻了好几岁。而且这里的美食太好吃了,双河凉糕和梨膏搭配在一起,口感真的是绝了!”带着孩子前来游玩的张先生也表示:“这个活动很适合全家一起出游,孩子玩得特别开心,在趣味游戏里认识了好多新朋友。我们还买了不少特色农副产品,准备带回去给亲朋好友尝尝。”  本届梨花观赏月活动从3月22日持续至4月21日,内容涵盖佛来山趣玩、佛来山趣赛、佛来山趣买三大主题。在佛来山趣玩板块,游客可以参与赏春踏青、趣味游园、梨花电音会、摄影采风等活动;佛来山趣赛板块则设置了热血篮球、乒出精彩、活力气排球等赛事,满足不同游客的运动观赏需求;佛来山趣买板块,游客不仅能逛梨园市集、品梨山宵夜,还能通过梨乡直播购买长宁特色农副产品,感受线上线下融合的购物乐趣。  “我们以花为媒,以梨为介,举办梨花观赏月活动,助力镇域经济的发展,推动乡村全面振兴。”长宁县有关领导表示,通过发展文旅产业,将佛来山的自然资源优势,转化为经济优势,实现传统农业产业的增效和群众的增收。
四川在线 | 分享: 2025-04-09
(四川农村日报全媒体记者 罗敏)近日,在成都市温江区寿安镇东岳社区苍翠的楠木林中,一场连接国际视野与乡村振兴的授牌仪式在这里举行。嘉辰·星光森林国际营地正式获颁“全人发展奖(YAA)执行牌照”,标志着这片85亩的生态林不仅成为青少年成长的自然课堂,更蹚出了一条生态价值转化的乡村振兴创新路径。  营地主任肖垚表示,这既是对“生态+教育”模式的认可,更是开启全球资源链接的金钥匙。嘉辰·星光森林国际营地。受访者供图  记者了解到,该营地项目总投资1080万元,占地100余亩,依托85亩原生楠木林、5000平方米生态水域等自然资源,首创“社会投资+村集体生态价值转换占股”模式。具体而言,村集体以生态资源占股6%,利润分红,让每棵楠木都成为“绿色股东”;农户通过闲置房屋、土地入股,获取“租金+分红”双重收益,30余位村民实现家门口就业;社会资本专业运营与村集体共建配套,形成风险共担的利益共同体。  目前,营地已带动周边30余名村民就业。“这一模式让村民从旁观者变为参与者,既守护了生态本底,又共享发展红利。”东岳社区党委书记表示。  漫步在3000平方米悬浮式双层栈道,穿行于千棵楠木构筑的天然氧舱,15座野奢帐篷宫殿与7大主题森域空间诠释着“零破坏开发”的理念。  “我们不做传统景区,而是打造一个‘自然生长’的教育型社区。”营地负责人介绍,营地打造的148项四季自然课程体系,将生态研学与公益实践深度融合,预计年接待量突破5万人次。目前,项目已与多家教育机构、公益组织达成合作,通过“营地+教育+公益”的业态叠加,为乡村文旅注入长效活力。  寿安镇相关负责人也表示,营地项目通过低干预开发实现生态与经济双赢,释放楠木林生态与康养价值。同时,以城乡资源互补激活经济内循环,为乡村振兴提供可复制样本。
四川在线 | 分享: 2025-04-09
(胡宇 记者 杨宗友)阳春三月好风光,羌乡茶味意正浓。随着气温回升,绵阳市平武县豆叩羌族乡满山的茶树纷纷吐出新芽,迎来了一年一度的采茶季。清明小长假期间,各地游客纷纷来到这里踏青采茶,体验采茶制茶品茶的田园诗意,感受羌族文化与茶文化的独特魅力。高山生态茶园迎来采茶季在豆叩羌族乡的深山里,生态茶园一片新绿,清新的茶香沁人心脾。腰系茶篓的游客尽情体验亲手采茶,看着茶篓慢慢满了起来,大家的脸上荡漾起幸福的涟漪。“我们这里的绿茶品质很好,特别是做出来的手工茶更是深受顾客喜爱。”豆叩羌族乡茶香村民宿经营者陆强说,每年春夏季节都有不少游客来到这里,为的就是能亲身体验一下采茶制茶的乐趣,亲口品尝这里的手工茶。孩子们体验炒茶不仅可以体验采茶,农家乐还专门搭建了供游客体验炒茶的铁锅和工具,“炒茶最关键是杀青,火候一定要掌握好……”农家乐工作人员现场讲解炒茶技巧。“从采青到炒制,每一道工序都凝聚匠心,孩子也学到了自然的馈赠与劳动的智慧……”游客陈女士感叹道,她从成都驱车带家人到这里体验采茶炒茶,不仅能放松身心,还能让小孩亲近自然,了解茶文化。据了解,豆叩羌族乡植被茂盛,土壤有机质含量高,且远离工业污染,为茶叶的生长提供了得天独厚的环境,全乡茶叶种植面积达到3.43万亩。以茶为媒以茶会友,该乡目前已经发展了40余家农家乐和民宿,每年采茶季,各地游客纷至沓来体验采茶制茶的乐趣,茶旅游已成为当地一张靓丽的名片,茶旅融合消费新热点持续升温。游客在茶园采茶“采茶季一到,我们就开始忙起来了,清明小长假期间,每天都有200多人来采茶吃农家饭,加上住宿、售卖农产品,这三天收入就有5万多元”,豆叩羌族乡银岭村赵家山庄负责人告诉记者。据统计,清明小长假期间,豆叩40余家农家乐共接待游客1.9万余人,较去年大幅增长。豆叩不仅是“贡茶之乡”,更承载着深厚的羌族文化底蕴。在茶香村,羌族姑娘以羌歌迎客,游客身着传统羌服参与篝火晚会,或在制茶工艺展厅领略非遗手工茶的制作技艺。当地以茶文化为纽带,打造集茶艺体验、羌文化展示、民宿度假于一体的田园综合体,让游客在品茗间感受清静优雅的禅意,在碉楼与羌红中触摸民族文化的脉搏。农家乐主人向游客讲解炒茶技巧以“茶”为媒串联羌族文化、红色资源与自然景观,“农旅结合、以旅兴农”的产业格局逐步形成。下一步,平武县将持续引入康养民宿,丰富茶旅体验业态,深化“全域旅游”模式,让茶旅融合成为乡村振兴的持久动力。(平武县委宣传部供图)
四川新闻网 | 分享: 2025-04-08
(蒋培路 记者 黄晓庆)2025年清明假期,乐山全市开放的A级旅游景区共计38家,累计接待游客79.74万人次,实现门票收入1321.83万元,同比分别增长12.57%和2.34%。其中,峨眉山景区累计接待游客7.9万人次,同比增长9.15%;乐山大佛景区累计接待游客10.35万人次,同比增长6.96%。游客乘船观大佛核心景区带动全域发力峨眉山—乐山大佛景区持续发挥世界双遗产、国家5A级景区品牌效应,吸引大批游客前往观光游览。乐山大佛景区发布春日游玩攻略,除登山和乘船游览大佛外,麻浩湿地公园、麻浩渔村、大佛文化广场等也成为游客争相打卡的热门景点。峨眉山景区推出“花”式躺平赏花地图,融合徒步登山、寻春赏花和抄经祈福等各类活动,让游客放松身心,尽享悠然与安逸。2025“马边绿茶”采茶季系列活动同时,全市各地围绕春日主题举办了形式多样的文旅活动。国家级赛事第十五届中国音乐金钟奖四川省选拔赛乐山分赛在犍为县举办,“金钟”之声唱响犍为,为游客和市民带来一场无与伦比的视听盛宴。全省开展的“2025春游四川·飞花令”系列活动中,推出“乐山金浪桐雨与杜鹃之旅”,精心规划为期3天的嘉阳小火车花海穿越与峨眉山赏花观星旅程,为游客和市民解锁沉浸式春游新体验。峨边县举办2025马里冷旧云端花甸春日徒步挑战赛,吸引众多户外运动爱好者参与,让参赛者深度探寻藏匿于山间的秘境,全方位领略黑竹沟的旖旎风光。马边县开展2025“马边绿茶”采茶季系列活动,采茶比赛、制茶比赛、创意茶艺比赛和采茶制茶体验之旅等活动掀起“茶文化之旅”新风潮。乡村旅游焕发崭新活力假日期间天气较好,游客和市民出游热情高涨,以户外徒步、踏青赏花、蔬果采摘和美食品鉴为主的“一日春游”广受欢迎。嘉州绿心公园、夹江天福观光茶园、犍为嘉阳·桫椤湖、峨边黑竹沟、乾池桃博园、沐川桃源山居、峨眉嘉峨茶谷、马边云上福来等乡村旅游型景区成为游客和市民的主要目的地。嘉州绿心公园乐山市市中区平羌三峡、井研研溪湿地、犍为古郡·花果溪、峨边背峰山公园等新兴游览点,凭借其独特的自然风光和人文魅力,吸引了众多喜爱近郊游和自驾游的游客和市民。大佛禅院、夹江颜坝和峨眉徐塘村等成为新晋赏花打卡点,吸引众多市民游客赏花、拍照、写生,共赴这场“春日盛宴”。特色美食激发消费潜力乐山美食作为这座城市的“第三张”名片,依旧热度在线、魅力不减。张公桥、嘉兴路、东大街等美食街区持续火爆,跷脚牛肉、钵钵鸡、甜皮鸭、豆腐脑、油炸、烧麦等本地特色美食极大满足了游客多元的口味,黄鸡肉、九妹凤爪、冯四嬢等“网红美食店”大排长龙、一座难求。集文化体验、特色美食、观光休闲于一体的苏稽古镇、罗城古镇和罗目古镇更是人潮涌动,假日期间古镇推出的系列民俗活动受到游客追捧,带动精品酒店、特色民宿等消费同步升温。乐山美食街综合施策提升服务能力坚持高位推动,乐山市委、市政府提前谋划、周密部署,确保清明假期文旅行业平稳有序。强化工作落实,市假日文化旅游指挥部进驻心连心指挥中心实体化运行,市县两级紧密联动,全力落实值班值守、市场监管、预警预报、应急处置和信息报送等工作,保障各项任务执行到位。峨眉山游客服务点优化旅游服务,利用官方媒体、新媒体等平台,提前发布“乐山旅游攻略”“乐山交通指南”“游客温馨提示” 等信息,引导游客合理规划行程,关注交通安全,避免消费陷阱。同时,在各景区、车站、高速路口等重点区域,设置“心连心旅游服务岗”,安排志愿者593人次,为游客提供旅游咨询、引导等服务,累计服务游客约4.96万人次。(图片由乐山市文化广播电视和旅游局提供)
四川经济网 | 分享: 2025-04-08
(冉金鹭 记者 侯东 文/图)漫步古栈道,感受历史文化魅力;徜徉油菜花海中,品味春日浪漫;走进红色教育基地,汲取奋进力量……4月7日,记者从广元市朝天区文化广播电视体育和旅游局了解到,清明假期,朝天文旅市场“春”意盎然,丰富多彩的旅游体验吸引了大批游客前来打卡。“很早以前我就从书本上了解到了很多关于蜀道的知识,趁着清明假期,我特地来体验行走蜀道的感觉。明月峡是蜀道当中很有特色的一段,给人的感觉很震撼。”“这是我第一次来明月峡游玩,这里风光壮美秀丽,千年古栈道临江而建,惊险绝妙,令人叹为观止。”“今天我们主要是带孩子过来感受古蜀道的文化魅力的,这一趟,不虚此行。”……清明假期,朝天区明月峡景区迎来了客流小高峰,游客们行走在悠悠栈道上,切身感受“中国道路交通历史博物馆”的独特魅力。游客在羊木镇油菜花基地游玩据了解,清明节假期,明月峡景区精心准备了免费品茶、汉服穿越、花园漫步等活动。在景区主要节点,还有志愿者主动为游客提供咨询、服务和引导,让广大市民游客乘兴而来,满意而归。“‘油菜花+美食’这样的搭配很有特色,我提前一周就开始打电话预约了,终于享受到了在花海里吃火锅的惬意。”在朝天区羊木镇东山村油菜花种植基地,来自南充的游客袁媛和朋友正津津有味地品尝着火锅和烤肉等美食,她说:“趁着清明节假期,出来游玩放松一趟,回去的时候还能买一些当地特色农产品,特别开心。”明媚春日带动了人们赏花踏青出游的热情,“春日经济”热力十足。据介绍,清明假期,羊木镇东山村油菜花持续盛放,花田音乐会、非遗体验、科研教学等系列活动吸引了众多市民游客前来打卡游玩,“花田火锅”“围炉煮茶”等特色餐饮日均营收达3万元。此外,中子铺细石器考古博物馆,朝天区内的红军文化园等红色场馆同样受欢迎。来自四川、甘肃、陕西等省内外的市民游客纷纷走进博物馆及红色文化教育基地,通过参观展览、互动体验等形式,祭奠英烈,传承红色精神。
四川经济网 | 分享: 2025-04-08
(程欢悦  文/图)阳春三月,丹棱文旅热度一路飙升。从老峨山的徒步打卡到大雅堂博物馆的历史古韵,从顺龙乡幸福古村的浪漫芬芳到桔香稻田的“金色海洋”……丹棱县以丰富多元的文旅体验,吸引了八方的游客纷至沓来。从成都到丹棱,车程约1小时。“去年我们就来过,这里山清水秀,空气清新,还有很多研学项目,适合带孩子来踏青。”丹棱成了李银萍女士一家春日亲子游的首选。驶入长秋山旅游公路,山间云雾缭绕,田埂上野花摇曳,漫山遍野的“金果果”散发着甜蜜的味道。在这条蜿蜒巨龙的串联下,幸福古村、万亩茶园、老峨山等,合奏出一曲春之韵。桔香稻田“记得上次来丹棱,这条路还在改建,如今行驶在新路上,沿途美景如画,好不惬意。”李银萍感慨。崭新的道路方便了游客,更方便了当地果农,李维俊便是其中一位。“正值丹棱晚熟柑橘不知火上市,来自驾、骑行的游客越来越多,我家的果子也卖得越来越好。”李维俊说。载着满满一箱柑橘,李银萍一家来到了此行的第一个目的地——幸福古村。刚一下车,李银萍的女儿于昔瑾便朝着“幸福客厅”跑去,那里有一座“青苔科普馆”等着她去探索。“‘青苔科普馆’是我们全新打造的亲子研学基地,馆内不仅保存着古村常见的数十种青苔,还有许多其他地区的品种。游客可以观察到青苔的培育、生长过程,是一次难得的体验。”幸福古村运营负责人杨浏洋介绍道。看完青苔科普馆,穿过果林,拾级而上,推开一道虚掩的木门,“小院咖啡”馆到了。研磨、预热、注水、搅拌、过滤……空气中飘着阵阵咖啡香,咖啡师罗科婷正在操作间忙碌着。能在家门口做一份自己感兴趣的工作,罗科婷十分满意。“在古村喝杯咖啡,赏赏美景,十分惬意。”李银萍说。古村写生再往村里走,同样是在古村原有建筑基础上重新设计改造的“幸福书坊”便呈现在眼前。作为村里的一处复合型公共文化空间,这里不仅供游客阅读、品茗,还可举办艺术展览、文化沙龙、书法文创等一系列活动。“通过打造新的消费场景,吸引了更多的目光投向幸福古村,这为丹棱乡村文旅融合发展开拓了新思路,带来了新的增长点和发展空间。”杨浏洋告诉记者,随着乡村全面振兴的推进,越来越多的年轻人返乡创业,这些“乡创客”带动周边业态不断延伸,也推动了丹棱文旅产业的可持续发展。从幸福古村一路向西,张场镇的万亩茶园映入眼帘,漫山遍野的茶树已长满新芽。采茶人灵巧的双手在茶树间上下飞舞,一捏一提,将采摘下的鲜嫩茶芽放入竹篓。在茶农的带领下,游客走进茶园,换上装备,变身采茶人,体验春日采茶的快乐。“原来茶叶是这样摘下来的。”小朋友惊呼道,周围响起阵阵欢笑,摄影爱好者按下快门键,记录这充满田园诗意的美好时光。下午,李银萍一家来到“佛教入蜀第一山”——丹棱老峨山。山道旁,千年古树舒展虬枝,舍身崖下云海翻涌,澄怀湖的碧波倒映着新绿的垂柳。老峨山游人如织走过高空玻璃桥,体验惊险刺激的丛林探险,一路行至老峨山山门,一座书院式酒店——老峨山居映入眼帘。走进酒店大堂,入目便是两个立柱书架,书架以“书山”为设计理念,将自然景观与书香气息融为一体。 “酒店里的每一间房间都是观景平台。”老峨山居负责人冯国伟介绍,酒店地处灵山睡佛观景最佳区域,推窗见景,可观山间四季,顶楼带有一座汤池,为游客洗去一身疲累。春日的丹棱,不仅有花海与绿意的视觉盛宴,更呈现着文化与产业的双向奔赴。记者从该县文广旅局了解到,清明假期,丹棱县A级旅游景区共接待游客4.4万人次,实现门票收入34.5万元。
四川经济网 | 分享: 2025-04-08
(衡欢 记者 李国富)“唯有牡丹真国色,花开时节动京城 。”4月7日,西充县仙林镇来有生态农业公园内,各色牡丹肆意绽放,繁花似锦,游人如织。由西充县文广旅局指导,仙林镇人民政府主办的2025西充“一乡一节”暨仙林镇第八届牡丹花季活动在此启幕,翻开了西充春日文旅经济的“牡丹诗篇”。牡丹花季活动现场(廖桂华 摄)走进牡丹园,仿佛踏入了一片花的海洋。成片种植的500万株牡丹一片接着一片沿着山势蔓延,花瓣层层叠叠,色泽鲜艳夺目,尽显雍容华贵之态。微风拂过,花海泛起层层涟漪,馥郁的花香飘散开来,令人陶醉。游客们穿梭在花丛之间,纷纷拿出相机、手机,定格这美好瞬间,还有不少身着汉服的国风爱好者,他们衣袂飘飘,为缤纷牡丹园增添了一抹浪漫古韵。游客徜徉在牡丹园中(衡欢 摄)开幕活动现场,精彩的节目表演将气氛推向高潮。《赶春》《牡丹之歌》《水墨兰庭》等节目依次亮相,既贴切活动主题,又展现了西充春日的勃勃生机。与此同时,牡丹花市集、牡丹花绘画、竹文化体验等系列活动同步开展,游客可漫步花海,共赴牡丹之约,亦可纵情田园山水,感受挖笋乐趣,身穿传统服饰,体验非遗技艺,品尝特色美食,感受“人在画中行,心随春风醉”的诗意生活。“此次牡丹花季主题为‘竹影天香·仙林仙境’,活动将持续至5月10日,这不仅是一场赏花盛会,更是推动乡村振兴、促进文旅融合的重要举措。”仙林镇党委书记张琦恋介绍,该镇立足生态资源,按照“产业融合、农旅结合、三产联动”的发展思路,流转土地2000余亩打造牡丹、芍药、雷竹等种植基地,因地制宜规划“一带一园多基地”产业发展布局,特色产业蓬勃发展。该镇将以此次牡丹花季活动为契机,持续优化产业结构,助推乡村全面振兴,奋力绘就和美乡村新画卷。牡丹花绘画活动(蒋星 摄)近年来,西充县坚持“产业打底、节庆搭台、文旅融合”思路,大力发展“赏花经济”,通过串珠成链打造莲池梅花、古楼桃花、高院月季等乡村特色文旅品牌,构建起"四季有花、全域皆景"的文旅格局,加快建设文旅消费特色区。2024年,该县全年举办各类花事活动23场,全年旅游接待人数851.24万人次,实现文旅综合收入124.86亿元,让"美丽资源"持续转化为"美丽经济",助力全县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
四川经济网 | 分享: 2025-04-08
四川农村日报讯 唐坤明 特约通讯员 鄢怀林  春日茶园绿意盎然,巧手翻飞采茶正忙。  日前,青川县七佛乡以“党建引领坝坝经济,乡村振兴路更宽”以及“坝坝经济新活力,采茶致富惠万家”为主题,在七佛村生态贡茶园内举办了一场采茶技能大赛。60名本地采茶能手齐聚于此,凭借精湛的指尖技艺竞逐“采茶王”桂冠,用一片片鲜嫩的茶叶铺就增收致富之路,生动展现了党建引领下乡村坝坝特色产业的蓬勃生机。  比赛当天上午9时,随着一声清脆的哨响,参赛选手们身挎竹篓,穿梭于茶垄之间。他们指尖轻捻,一颗颗嫩绿的“一芽一叶”便精准落入篓中。此次比赛以两个小时内采摘鲜叶的质量和数量作为评判标准,特邀了当地资深茶叶专家组成评选委员会。同时,比赛当日还组织了辖区内2家知名茶企负责人现场观摩,并实时收购鲜叶。  活动现场,茶叶加工企业设立了鲜叶直收点,以高于市场价10%的价格敞开收购,仅两个小时,便收购优质鲜叶100余斤。“我们通过‘党支部+企业+农户’的模式,让茶园变身赛场,鲜叶化作现金,既提升了采茶的标准化水平,又让群众共享了产业红利。”七佛村党支部书记李扶员说。  七佛乡作为“七佛贡茶”的原产地,是茶叶产业大乡,依托区位优势和生态优势,该乡着力打造“T”字形沟谷茶叶产业带。目前,全乡可采摘茶园面积达7000余亩,培育规模化加工企业及家庭农场14家,开发出绿茶、红茶、紫茶等多品类产品,年产值已突破2亿元,带动全乡3000余户茶农年均增收超过1万元。  “此次采茶大赛不仅进一步擦亮了‘七佛贡茶’的金字招牌,还通过‘以赛引商、以赛促产’的方式,吸引了2家企业达成合作意向,为延伸产业链注入了新动能。”七佛乡党委副书记、乡长李天军介绍。下一步,该乡将以“坝坝经济”为抓手,融合采茶体验、非遗制茶、茶园观光、茶艺展示等多种业态,持续深化品牌与产业的融合,让绿叶子成为富民增收的“金叶子”。
四川在线 | 分享: 2025-04-08
为不断丰富群众精神文化生活,4月2日,宝兴县文化科技卫生三下乡集中示范活动暨夹金山艺术团文艺汇演在红军广场热闹举行,为观众们带来了一场充满本土风情的文化盛宴。晚上7点,红军广场灯火通明,欢快的音乐声吸引了不少市民驻足观看。演出在热情洋溢的藏族锅庄舞《欢腾宝兴》拉开序幕,演员们身着藏式服装,以矫健的舞姿和饱满的热情,生动展现了宝兴独特的民族文化魅力。随后,《熊猫慢城的灯都为你而亮》《宝兴欢迎你》等富有地方特色的原创节目接连上演,演员们用真挚的情感和精湛的表演,将宝兴的山水之美、人文之韵娓娓道来,赢得现场观众阵阵喝彩。“这些演员都是我们本地人,节目精彩有意思!”观众王大爷激动地说,节目里唱的跳的都是宝兴自己的文化和故事,既接地气又展示了宝兴,希望以后能多举办这样的活动,让更多人了解我们宝兴的文化和风土人情。据了解,夹金山艺术团以“培育本土文化人才,打造特色文旅服务品牌”为宗旨,让广大群众从文化"旁观者"转变为“参与者”,真正实现了文化"种"在基层、"活"在民间。此次三下乡活动以文化为纽带,不仅丰富了群众的精神文化生活,展现了宝兴县在培育本土文化人才、推动文化创新发展方面的显著成效,更为乡村文化振兴注入了新的动力。(供稿/图:宝兴县委宣传部 李雨泽)
四川新闻网 | 分享: 2025-04-07
(唐舒琪 记者 张宇 )蕨菜、折耳根、鸭脚板……这些藏在大山里的“宝贝”,今天全部都“走”上了集市。4月5日,以“春味正浓 野菜飘香”为主题的绵阳市北川羌族自治县首届野菜节在卓信·北川智慧农贸广场热闹开市。市民正在购买野菜在现场的展销区,来自全县19个乡镇的70余家农户带来了折耳根、香椿、蕨菜等40多种时令山珍野菜,还有电商主播通过线上平台向网友推介北川的山珍野菜,通过政府搭建的平台,他们的野菜生意实现了质的飞跃。农户邓招琼已经卖了十多年的野菜了,她向记者介绍道:“今年的鸭脚板、石格菜还有折耳根都还可以,大家都很喜欢我们的野菜,希望能有更多的人前来购买。”在另一边的美食体验区,本地餐饮商家现场制作野菜包子、清明花馍馍等特色小吃,供市民免费品尝。亲子互动区内,不少家长带着孩子学习野菜知识,制作野菜标本。“我刚刚买了车前草。它既是一种药材,也是一种食物,我们一般买来炖腊肉、炖腊猪脚,都非常好吃。”北川市民张高祥手里拿着刚买到的野菜说道。此次活动是推动乡村振兴,促进城乡融合发展的创新实践。据统计,野菜节开市以来,销售额突破20余万元。“我们以‘山野大集’为切入口,打造沉浸式消费体验场景,把‘流量’变‘留量’,使‘活动’促‘产业’,让‘土特产’变‘金招牌’,为北川美丽幸福新村建设注入更多的活力。”北川羌族自治县商务和经济合作局相关负责人表示。(图片由中共北川县委宣传部提供)
四川经济网 | 分享: 2025-04-07
X
您确定要退出登录?

独家运营:四川成农网科技有限公司

备案号:蜀ICP备18034246号-1

copyright 2017,sc3n.com inc all rights reserved